袁 茜
《視唱練耳》是一門培養學生聽、辨、記憶能力的音樂 基礎課程,是學生認識音樂、理解音樂的必修課。以前我國的視唱練耳教學一直以技能訓練為主,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這門學科的教育理念逐漸由技能訓練向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過渡,在強調基本技能的同時突出學科的綜合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在教學方法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現代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汲取應當習得的各門學科的知識內容,更應當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主動實現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態度這三者的統一。這樣的學習觀必然較多地倡導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強調主動的體驗性學習。筆者認為,視唱練耳學習過程應當是獲得“音樂工具”的過程,視唱練耳學習的終極目的應該是獲得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在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下獲得解讀并表達音樂的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筆者開始了視唱練耳“體驗式”教學的一系列嘗試。
(一) 視唱練耳“體驗式”教學實踐的理論基礎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從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出發思考視唱練耳教學我們可以獲得一個較為開闊的視野。視唱練耳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視唱技能和聽覺能力,它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音樂想象力、音樂理解力和創造力,最終促進學生整體智力的挖掘和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決不能僅僅依賴于技能訓練,而需要從音樂本體出發,在學習體驗中尋求途徑。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也強調“音樂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要重視音樂的“原本性”。他說“原本的音樂決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既然如此,作為基礎學科的視唱練耳教學就應當把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作為自己的教學使命,幫助學生找到打開音樂之門的金鑰匙。
“體驗式”教學注重個體的情感、體驗、領悟等心理功能的發揮,旨在通過個人音樂體驗獲得學習經驗和音樂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感受音樂的主體,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尋找解讀音樂的途徑,并逐漸形成基本音樂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下與音樂“親密接觸”,引導學生在感性經驗的積累中自我總結、自主學習。
(二) 視唱練耳“體驗式” 教學方法的運用
總的來說,“體驗式”教學法可以運用到視唱練耳教學的各個層面。首先,是音響的感知:采用立體式體驗方式,縱向和橫向同步進行,縱向是指從單音擴展到音程再到和弦的疊置型音響感知;橫向是指從單音聽辨到旋律片斷的長時間記憶。在縱向聽辨的訓練中,側重于音高距離、音程性質和和弦色彩的感知,在橫向聽辨的練習中,注重橫向音樂的連貫性,融音高、節拍、節奏于一體,體會旋律的發展和調性的變化。同時還要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音色體驗和力度體驗,培養學生對不同音色和力度變化的辨別能力。第二,節奏感的培養:讓學生在音樂作品中體驗各種節奏節拍的特點,將節奏節拍與音樂情緒的表達聯系起來,分析不同節奏類型與音樂風格形成的關聯。 通過節奏模仿的形式讓學生熟知各種節奏型,并能在節奏聽記時區分各種節奏。設計節奏節拍游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拍感。第三,音樂的表達:主要通過視唱、彈奏和律動來完成,分為旋律音高、音樂情緒、音樂表現形式等幾個方面,比如,讓學生視奏視唱音樂片段、根據音樂情緒的理解處理音樂作品、用身體語言表現音樂等等。
具體說來,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體驗教學方法:①游戲教學: 為節奏教學和音準教學等環節設計相關游戲,使教學過程既生動活潑又有一定的知識含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探索知識的奧秘。如音級游戲、節奏模仿游戲、節奏編創游戲、旋律問答游戲等。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知識點參與游戲的設計,培養他們的音樂思維創新能力。②律動教學:在聽音樂的同時以身體律動來體驗音樂, 并將這種體驗轉化為感受和認識。律動教學可以從聆聽音樂或節奏音響入手, 通過聆聽和身體運動引發心理反應,以聲音感覺和肌肉感覺合成的印象為基礎, 不斷加強音樂、聽覺、動覺、情感和思維之間的內在聯系。③欣賞教學:通過視唱和欣賞音樂片斷培養學生理解音樂分析音樂的能力。包括節拍節奏的聽辨、簡單的曲式分析、音樂風格的理解以及情緒情感的表達等。這一教學方法的獨到之處在于從音樂整體來把握細節,強調個體的音樂感受,在體驗音樂的過程中滲透聽覺技巧。
(三) 教學效果分析及教學建議
通過兩年多的教學嘗試,筆者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較以前有所變化。首先在學習興趣方面,學生不再為大量的技能訓練感到枯燥乏味,而是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體驗當中,甚至會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比如游戲教學中,有些游戲就是學生們自己設計的。其次,學生的音樂學習思維發生了轉變,他們逐漸能夠以一種開闊的眼界從整體上把握音樂,比如在視唱學習中,學生們除了對音高的把握,還會主動感受音樂情緒、分析作品結構、體會音樂各要素(節奏節拍、和聲織體等)與音樂內容的關聯。音樂思維能力的培養無疑會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產生良好影響,甚至有助于思維方式調整和改善。這在無形中應證了加德納的“智能”發展理論。最后,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大加強了。以往的技能訓練在技巧難度上挖掘較深,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學生的單一技能得到了發展,但是從實踐應用角度來說,學生的實踐面較窄,綜合運用能力無法突破。“體驗式”教學強調將技巧的學習融入到音樂的體驗和表達中,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嘗試,學生能夠采用多種方法解決某一個音樂問題。例如,在和弦連接聽辨的學習中,學生最初覺得聽辯難度較大,無法完整聽記,于是筆者讓學生先從帶伴奏的音樂中感受和弦功能的變化,從和弦色彩上把握和弦的性質和功能,有了一定感性經驗的積累后再進入到純和弦連接聽辨,這樣學生的聽記能力大大提高了,即使不能完全聽辨音高,他們也能從和弦功能和性質完成和弦連接的聽記。
值得一提的是,“體驗式”教學并不是忽視技能訓練,而是通過音樂體驗和感性經驗的積累潛移默化地培養音樂技能,同時注重音樂能力培養的連貫性和全面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音樂體驗,不可盲目體驗一無所獲。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要考慮到可操作性,比如游戲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太難或太容易的游戲同樣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在“體驗”結束后,要適時地讓學生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交流學習經驗,一起探討教學方法,參與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在視唱練耳課程中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理念的發展,視唱練耳教學將涌現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音樂系)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