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臻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企業出口放緩,一些以出口為主導的企業出現歇業或倒閉現象,不少農民工提前回鄉謀求出路。陜西也遇到同樣問題。渭南在廣東有40萬農民工,回流返鄉的約占40%。盡管這種影響在我省非常有限,但今后幾個月內有可能進一步蔓延。因此各級政府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采取防范措施。
第一,高度重視、密切監視返鄉回流農民工的發展態勢。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地市在沿海省市設立的勞務輸出辦事機構、指派工作人員到沿海地區和我省勞務輸出的重點省市,調查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民工動向,銜接安置農民工。勞務輸出人口多的市縣要設立農民工回流監測點,密切監控農民工回流動態,不僅應深入車站,疏導、監控返鄉客流,而且可安排專人負責農民工返鄉回流情況調查統計工作,摸清失業農民工和臨時因事回鄉的農民工底數,做到分門別類,準確無誤,為政府妥善處理農民工返鄉回流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勞務輸出量大的市縣還應建立月報制度,鄉鎮應定期上報本鄉鎮返鄉民工的情況。農業、勞動部門也可以組織干部開展專題調研,深入農村,逐村逐戶調查農民工返鄉人數,了解他們回家后的希望和要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第二,重視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培訓。加強教育培訓可以提高勞動力供給的競爭力。要結合市場用工需求開展定單、定向、定點培訓,提高農民工技能水平。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用,聯系多部門、職院、培訓學校對農民工進行免費技能培訓;組織他們學習勞務市場仍然需要的生產技能,并通過校企合作、勞務中介等途徑,重新安排他們到城鎮和非農產業就業。
第三,舉辦就業專場招聘會和免費職業介紹。返鄉農民工多的市縣,勞動保障部門可通過舉辦現場招聘會,組織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工在現場與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大力開展免費職業介紹,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
第四,通過人力資源市場用工信息交流平臺,積極為返鄉農民工提供用工信息,開展免費職介服務。支持我省勞務輸出機構駐外地辦事處、省內有條件的勞務機構和勞務經紀人趕赴國內各用工需求地,收集用工需求,為我省回流農民工開拓新的崗位,幫助回流農民工再進城。支持、推動移動和聯通加強與當地勞動部門聯系,收集本地企業用工需求及招工信息,將這些信息發到返鄉人員手機上,幫助農民工增加重新就業與創業機會。
第五,把全省100個工業園區作為吸納返鄉農民工、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重要載體,
第六,對有資金、有技術、有創業愿望的返鄉農民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大力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等方面給予最大限度支持和優惠,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有技能、有創業意向、能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農民工給予小額借款幫扶,以創業促進再就業。
第七,在返鄉農民工中不少人積累了資金,學會了企業管理,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能,要鼓勵和支持他們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或者投身現代農業發展,從事農業規模養殖、規模開發、規模經營。農民工返鄉從事農業生產,同其他農民一樣,要在農機購置、良種使用、農資購買、畜牧圈舍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
第八,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決定擴大內需。未來幾年內,將投資4萬億。全國各地會催生大量就業崗位,陜西應與相關省市加強區域勞務合作,尋求機會,組織農民工集體外出務工。與此同時,我省已推出八大措施擴大內需,省內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鎮和新農村建設今年也將提速,勞務部門應優先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建設崗位。各地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工程等要優先使用當地農民工,確保更多農民工就地就業。
第九,建立激勵機制,對接納農民工就業的企業給予獎勵。本地企業要盡量減少對農民工裁員,盡最大努力促進農民工就地轉移就業。
第十,學習研究兄弟省市經驗,探索制定具體辦法,廣泛接收已參保返鄉農民工繼續參加養老保險。積極向返鄉農民工宣傳養老保險政策及繼接辦法,力爭農民工返鄉不脫保。
(作者為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社會發展組組長、省經濟學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