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非

金融危機攪動全球經濟,也牽動百姓神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次全球金融風暴正悄悄地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和消費習慣。如今出門,坐公交騎自行車的多了,買東西貨比三家的多了,年輕夫妻在家做飯的多了,網友在淘寶商城買打折衣服的多了……記者連日來調查發現,“精打細算”四字儼然已成為西安市民日常消費中的“金科玉律”。
市民愛上打折生活
臨近年末,西安各大商場貨架上五花八門的商品著實吸引人的眼球,可在經濟大環境非比尋常的當下,市民消費卻自有“門道”。越來越多的西安市民開始愛上“打折生活”,專挑特定時間段去購物,享受打折的樂趣和省錢的實惠。
西安南郊一位退休職工朱慧蘭,盤點了一下近期自己的“打折生活”。她說:“我最近調整了買菜的地點,以前早晨在家門口的小攤販買菜,圖個方便。但現在卻改騎自行車,到離家兩站路的朱雀農產品批發市場買菜,平均每斤菜要便宜三毛錢,雖然是小錢,但一個月下來也能節省家用一兩百塊錢。晚上吃完飯后,我出門散步時,順便在附近的蛋糕店里買些孫子喜歡吃的吐司面包,這家蛋糕店一過晚上7點,全場面包8折,像兒媳婦喜歡吃的法式咸味吐司,就能從10元直降為8元。”另外,去超市購物時,她也開始留意特價商品。比如,上周末她打算買一小瓶“海飛絲”洗發水,但導購人員告訴她買大瓶可以贈送體驗裝小瓶時,朱慧蘭當即改變了主意。
易娜供職于高新區一家外貿公司,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他們公司的業務量直線下降,雖然固定工資沒有受到影響,但獎金明顯減少了。易娜是朋友眼中的時尚白領,按照她以前的消費習慣,每個月都要花費千元購置名牌服飾和化妝品。可現在,這部分開支已明顯減少。按理說,年薪3.5萬元再加上獎金,她沒必要把日子過得這么“緊”。但易娜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每月房貸1260元、日常開銷約1000元,每月存款千元左右。“攢足一年才萬元,倘若今年公司受金融危機裁員怎么辦?”易娜說她以前是典型的超前消費,但現在突然意識到存款的重要性了,只有積蓄才是保障生活品質的基礎。
應該說,白領易娜的收入水平代表的并非大多數人,但由于金融風暴的影響,一些市民的收入減少,消費能力縮減,這對他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很大影響,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成為他們不約而同的新選擇。在西安小寨一些商場,記者看到有些秋冬服裝都掛上了打折的標簽,雖然折扣打得很低,但是一些服裝專柜的銷售人員表示,現在一些老顧客來買衣服的次數和數量明顯減少了。
來西安工作的李嘉從不下廚,一天三頓都在餐館解決。近期由于收入的減少,他也開始琢磨起省錢的方法,慢慢地也摸索出了一條省錢之道。以前他每晚7點去附近的餐館吃飯,現在則往后順延了一小時,因為那家經常光顧的餐館為了分流客人,打出了“會員金卡晚上8時至9時就餐打8.5折”的優惠,李嘉粗算了一下,即使每頓飯只省不到10元錢,一個月下來也能節余兩三百元。西安“人人居”前堂經理馮維坦言,盡管目前經濟不太景氣,但市民的消費實力還是大有潛力可挖,關鍵看商家如何去激發,在目前的情況下,打折讓利似乎是一條撬開顧客錢袋子最有效的途徑。
刷卡族沒了昔日瀟灑
面對從大洋彼岸刮來的金融風暴,在西安一家企業上班的張思思感受特別深刻,除公司訂單的減少,對她個人生活而言,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去年的“購物狂人”變成了如今的“省錢能人”。她說:“經濟不景氣,各種福利都將嚴重縮水,對于像我這樣存款寥寥無幾的‘月光族來說,必須把有限的錢精打細算用到刀刃上。”
在金融風暴來臨之前,張思思最大的愛好是去商場購物,對西安各大商場的熟悉程度和自己家不相上下,看到心儀的包包、鞋子,她往往會不假思索刷卡消費,為此她辦了三張信用卡。粗粗估算了一下,三年來她在各大商場刷卡消費了近4萬元,足足占去了她收入的一大半。
從去年9月開始,她感覺自己手頭有點緊了,迫于囊中羞澀,更擔心刷卡消費還不了賬,她將手頭經常使用的信用卡注銷了兩張,只留下一張應急,平時出門也刻意不帶信用卡,只帶一點現金,極力克制自己的購買欲。報紙、網絡上鋪天蓋地地關于經濟危機的報道,更是堅定了她的危機理財意識,以往不存錢的她,2009年也給自己制訂了一份攢錢方案,現在每月咬緊牙關將收入的三分之一存進自己的“小金庫”,她說是為了應急之用。去超市購物的時候,也先寫購物清單,絕不多買計劃外的任何東西。
在西安一家證券所工作的劉滔,以前收入不菲令身邊的朋友嘖嘖稱羨,但他如今的消費經卻是:錢越來越難賺,能省一分是一分。為此,他不嫌麻煩,將商場的購物卡、超市購物卡等,統統在各家論壇的卡類交換區兌換成現金,落袋為安后,再去網上火眼金睛地淘自己需要的便宜商品,因為經驗越來越多,他已成為淘寶購物網的黃鉆級買家,從大件手機、相機再到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劉滔無一不是從網上“淘”來的促銷貨。
劉滔不僅自己樂在其中,更是向身邊朋友推介自己的網購省錢之道。比如,他最近喜歡吃野酸梅,超市里一袋13.5元,有沒有更便宜的呢?于是他開始上網搜,搜來搜去,竟然讓他搜到了正宗新疆烏魯木齊生產的野酸梅,每袋才9.5元,加上郵費還便宜3塊錢,而且味道和超市同類商品差不多。劉滔不禁暗暗佩服自己,他說:“既能省錢,還沒降低生活品質,何樂而不為呢?”
不光普通市民在經濟寒冬中感受到了網絡購物的物美價廉,有遠見卓識的大公司今年也開始主動介入網上零售的營銷新模式。據了解,李寧集團網絡商城自去年開業以來,每月的銷售量都在直線上升。點開李寧公司的網絡商城,映入眼簾的是“新品全場9折優惠、全國免運費、積分折扣、積分換購”等一系列促銷優惠,李寧公司陜西地區的負責人說,由于渠道成本的大幅下降,網上零售這種消費模式發展勢頭迅猛,很有希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因為在經濟不景氣的寒冬,通過網絡銷售的貨品能給消費者更大的讓利空間。

高油價養車成負擔
記者在西安市交管部門了解到,目前西安機動車大概有53萬輛,正在發展中的西安車市已經連續三年以12%以上的高速增長。但這樣的銷售速度神話,終于在2008年被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嚴峻趨勢,如今金融風暴也吹到了西安有車族的身邊,讓西安的汽車銷售商感覺到絲絲寒意。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去年我國油價連續上漲,不少私家車車主發現,養車已成了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在西安一家網絡公司做編程員的李凱不開車已有兩個月了,他說:“以前不覺得養車費算什么,現在真的很在乎這筆費用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輛1.6L的家用轎車每天開50多公里,一個月行駛1550公里、用油155升,按現在93#清潔汽油6.01元/升計算,汽油費就要花931元,比漲價前每月要多支出133元,全年11172元的油費確實讓這位“工薪族”負擔不起。要命的油價一再上漲,消費者既無可奈何又只能被動承受。畢竟,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漲價,驚訝和逆反心理已大大弱化,看看國際油價走勢,大家心里都明白,國內油價是不會大幅度降價的。這大概也是進入“高油價時代”后消費者必須慢慢接受的一種心境。
“買車容易,養車難。”這讓很多私家車主感到無奈,很多車主向記者反映,除了油價高,其實最讓他們煩惱的還有維修保養費高。私家車主大都愛惜自己的車,一般都會到服務好、質量放心的4S店維修站保養維修車,但每到掏腰包時都會為支出的銀子太多而心疼不已。“現在出門辦事,不論是送兒子上學,還是去健身俱樂部,只要在沒有急事的情況下,40分鐘內能走到的,我基本上都不開車。”家住鳳城二路雅荷花園的鄒艷坦言,以前就是10分鐘的路都要開車的她,現在也“愛”上了走路代步的感覺。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高油價已經讓一些有車族改變了生活習慣。由于油價上漲,加上停車困難,不少有車族更愿意選擇步行,這無疑給古城西安帶來了一份綠色和節約,減少了一份尾氣污染。
在西安市一家企業上班的黃培有一部私家車,隨著油價的提高,他越來越覺得經濟負擔加重,為了減少開支,他與另外一個同事商量后決定“拼車”。黃培說,他和那個同事家住得挺近,所以他們決定每天同坐一個人的車出行上班,每人用車半個月,這樣下來,每個月他們就可以省半個月的油費了。黃培說,他的其他一些朋友也經常幾個人一起打一輛車出行,這樣節省了不少開支。
家住太白小區的章女士說:“以前買車是為了出門方便,現在油價漲了,算算每個月得花近千元的油錢,真有點舍不得,所以能不開就不開了,盡量坐公交車或者步行。” 張建龍有一輛1.3排量的眾泰汽車,2008年以前都是開車去上班,他說:“以前每個月花油費400多元,而現在要700元才行,我的收入不高,以前都覺得有點困難,現在更吃不消了,所以現在代步選擇騎電動車,除非出遠門才開私家車。”
廢品價格跌得更慘
國際金融危機的“威力”正在顯現,不僅波及全球的股市、樓市、制造業、金融業……就連廢品回收站也未能幸免。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西安一些廢品回收站,他們的生意陷入多年來少有的困境。由于利潤太低,不少回收站干脆關門歇業,以避風險。
2008年冬日的一個中午,家住西安市東關南街的尹冬英照例帶著積攢了一個月的塑料空瓶和一些舊電器的零件,拿到小區附近的廢品回收點去賣。結果讓她意外的是,以前能賣1角錢一個的塑料瓶,如今才5分錢一個,而舊電器上的廢鐵收購站根本不收。尹冬英不信邪,拿到另一家收購站,發現情況也是如此。尹冬英郁悶地說:“早知道這樣,我就不收集廢瓶子了。虧我還拎著一大堆東西走那么遠!”
記者來到西安市古跡嶺社區的一家廢品收購站,老板李航正無奈地坐在門口犯愁,他告訴記者,目前廢品市場行情價格跌得厲害,除了塑料瓶以外,廢紙品也由原來的1元錢/斤下跌至0.85元/斤,包裝硬紙降到了與一般廢紙同等的價格。“現在生意不好做,以前是上門收購廢品,現在別人把東西拿來賣我還犯愁,收回來的廢品沒人要,囤積在倉庫里不知道怎么處理。”二馬路廢舊收購站的老板吳波也很擔心:“廢舊金屬的收購價格跌得可怕!”據了解,廢銅由原來42元/斤跌至20元/斤,廢鋁由9元/斤降到6元/斤,而廢鐵也由最高4元/斤下降到1.5元/斤。吳波介紹說,此次廢品收購價格的全面下跌,是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我們收購回來的廢舊金屬主要是銷給加工企業,但如今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不好,來買的廠家也不多了。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路上“大喇叭”收廢品的比以前確實少多了。不少市民表示,目前廢品回收價格太低,家中的舊報紙、廢銅爛鐵、塑料瓶暫時先攢起來,等到價格上漲的時候再賣,有的干脆當垃圾扔掉。對于市場價格的變化,很多商販一臉的迷茫,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廢品是最大的心病,此外,還要交房租,還要生活。談及打算,一些還在市場中“硬撐”的商販告訴記者,目前他們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地等待,畢竟“日子總是要過的,慢慢熬吧。但愿國家經濟形勢能很快好起來”。
據悉,從去年十月初開始,鋼材、紙品、塑料等產品的出口量大大減少,直接造成了可再生廢品資源價格的下跌。西安市廢品回收點有100家左右,但目前已有半數以上關門歇業。廢品回收行業利潤的大幅下跌,和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密不可分。至于廢品回收行業今后的走勢如何,也只能靠市場自身來調節。據悉,此次廢品價格大跌主要是受全球范圍經濟前景不明朗、國內鋼材等金屬制品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致使企業對銅、鐵、鋁等金屬的預期需求大幅減少,銅、鋁等金屬期貨價格一路下跌,廢品的回收價格自然也就出現了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