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勵

2008年的金融風暴迅疾席卷到了全球,也以最快的速度影響到了旅游業。專家分析認為,受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2009年將是中國旅游業特別是入境旅游形勢嚴峻的一年。西部旅游將如何應對?為此,本刊采訪了西北大學西部旅游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博導李樹民教授,他認為——
旅游業滑坡是正常的
作為一項產業,旅游本身就是一項比較脆弱的行業,對突發事件和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弱,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所以這次金融危機對旅游業的負面影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李樹民教授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第一句話就這樣表達。
他說,受突發事件影響,旅游業迅疾產生的強烈反應,這幾年,我們有目共睹,比如從美國“9·11”、SARS到東南亞海嘯、汶川地震,都廣泛地影響到了所屬國家的旅游業。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旅游業就遭受到了4次比較大的沖擊:第一次是1989年的“6·4”影響,使原本在1978年至1988年期間,我國旅游是從慢慢起步逐漸進入到的飛躍發展階段,一下子跌進了低谷;第二次是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這次危機不僅使我國旅游受到了影響,世界范圍都受到了打擊;第三次,就是2003年的SARS,對我國旅游業影響也是很大的;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其影響正在一天天顯現,也可能會是最大的一次。
總結這幾次“大影響”事件,影響最嚴重的是1989年和2003年,這兩次事件都使我國的旅游業收入出現了負增長,從一直保持高增長的態勢轉入到了負增長;而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造成的只是我國旅游業收入的下降,并沒有達到負增長。
另外,旅游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它們之間的關系呈現倍乘式效應。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一帆風順時,旅游業也會加速發展,甚至往往會超過經濟的發展速度,會成倍于經濟發展的速度先前發展。我國改革開放30年,是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旅游業也高速發展,收入成倍增長。1978年,我國入境旅游收入是2.7億美元,到了2007年,竟然已經達到了429億美元。
如今,我國旅游業分為三大市場,即國際入境旅游市場、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在改革初期,我國只注重入境旅游,目的是為了給國家創造更多外匯。1978年時,鄧小平曾提出了到2000年要實現入境旅游收入達100億美元的計劃。實際上,在1996年,這一目標就已經實現。并且,從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間,我國入境旅游收入已經從1998年的世界第34位,升到了第4位。
當然,經濟發展與旅游業之間還存在著負面效應,也就是當經濟衰退時,旅游業就會很快受到直接打擊。從國際國內旅游客源狀況分析來看,我國入境旅游客源主要來自于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及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我國香港、臺灣及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其破壞力的深度與廣度都遠遠超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在遠程市場方面,我國入境客源的主體是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目前這些國家的股市也是低迷不振,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游還是消遣旅游都將受到影響,使得入境旅游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人民幣的價格優勢受到削弱,也是造成入境游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借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并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此外,人民幣兌日元、港元等其他貨幣也呈現不斷升值態勢。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游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所以,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造成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對我國入境旅游收入、旅游企業投資和國內旅游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使旅游業收入嚴重滑坡,這是必然的結果。
國內旅游到了調整之時
面對金融危機造成的嚴重影響,李樹民教授認為,國內旅游以及西部旅游已經到了需要整體調整的時候了。
他說:“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國內旅游有限制政策,注重國際入境旅游,國內旅游要給國際旅游讓步?,F在,隨著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尤其在這次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國家特別提出了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保持國內旅游增長,這是非常正確的?!?/p>
因為,我國的國內旅游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中國加入WTO后,被國際公認為是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場。2007底,我們的國內旅游收入是7000多億人民幣,出境旅游是400多億美元,形成的這個國際國內旅游比例是1∶2,而這方面的世界平均比例是1∶9。這個數據充分顯示了我國的國內旅游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積極發展國內旅游,從而也會對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如果從大旅游角度來看,“旅”和“游”是結合在一起的,密不可分的?!奥谩币嚓P民航總局、鐵道部、交通部、商務部等部門,旅游局只在“游”的角度上下工夫。所以,這次金融危機,國家政策對“旅”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具體就表現在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比如投資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以及建設更多的飛機場等。加快交通建設,就是加快了中心城市之間的聯系,就是為出行旅游奠定了基礎,就必然會促進消費的需求,增加旅游的消費。
改革30年,國內旅游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交通的改善。對于陜西省來說,以前的旅游景點主要集中在關中地區,后來隨著陜北陜南公路、鐵路的突破建設,陜北陜南的旅游業也在大發展。比如西延鐵路、高速路的建設,還有西漢高速公路的建設,對當地旅游業的促進作用,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
同時,國家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多重含義,一方面,通過投資建設來帶動整個旅游產業鏈的擴張,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原材料像鋼鐵、石油等成本降低,可以拉動整個產業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消費的需求,同時也必然會增加旅游的消費。主要原因是,如今人們出行計算的是時間,而不是地理方面的距離長遠。舉個例子,如果規劃中的西安到鄭州、西安到蘭州、西安到成都的高速客運線建成,那么,西安周邊就形成了2~3小時的旅游圈,出行就會大大縮短時間,也必然會提升更大的旅游發展空間。所以,隨著交通設施結構的逐步完善,將會給西部旅游帶來很大的改變。
西部旅游亟待開發
在世界金融危機之時,西部旅游該如何應對、如何發展?
李樹民教授認為,與東部相比,西部旅游之所以相對落后,也是因為西部乃經濟后續發展地區。隨著西部交通的改善,西部旅游產業將會大大提升。盡管這次金融危機超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西部的國際入境旅游有可能會出現負增長,持續時間和影響范圍也有可能會更長、更廣,但只要政府能積極應對,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旅游行業自身能力建設,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增強全行業應對危機和抗擊風險的能力,就會逐漸拉動起消費。
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在全國,西部是旅游資源富集地區,12個省市區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特點突出、個性鮮明。比如,西部地區以絲綢之路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西南地區以美麗奇特的山水風光為特點;并且,全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全部都集中在西部,像云南、貴州、廣西還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可以說,西部民族風情濃郁、自然風景五彩繽紛,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未來發展前景非常美好。
同時,金融危機的沖擊畢竟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的恢復,旅游市場也必然會恢復、擴展,我們要面對未來市場,就要有積極的措施,就要積極推動開發一批高水準的旅游景區、旅游休閑度假產品,促進國內旅游消費。
再一點,就是要加強市場的促銷,加強區域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建設。比如,陜西省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世界遺產項目,這對陜西文化旅游建設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如果申報成功,陜西就帶動了14個景點列入到世界遺產名錄中,為陜西增加14個世界性的旅游景點。有了這個品牌,陜西旅游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旅游者將會用新角度認識這些景點的內涵。
另外,西部旅游要加強區域間的合作。絲綢之路的品牌建設,實際上是西北五省區聯合做的項目。以后,西部還可以搞其他一些整體旅游品牌形象進行推廣,不斷為提升西部旅游資源的魅力而努力,實現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