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 刀
財政部、商務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于2008年11月30日聯合宣布,從12月1日起將“家電下鄉(xiāng)”實施范圍擴大到14個省區(qū)市,并從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推廣,各地實施時間統(tǒng)一暫定為4年。據測算,連續(xù)4年在全國農村對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4類農民需求量大的產品實施“家電下鄉(xiāng)”,可實現家電下鄉(xiāng)產品銷售近4.8億臺,累計可拉動消費9200億元。?
實施“家電下鄉(xiāng)”,擴大內需特別是農村市場的消費,成為我國當前“保增長”的一項迫切任務,對國內經濟的拉動意義顯而易見。尤其在當前受金融危機影響嚴峻的情況下,迅速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無論是于國家經濟還是于那些家電企業(yè)都會大有裨益。
然而,一提到“家電下鄉(xiāng)”,現在似乎只有經濟賬一個概念,似乎實施“家電下鄉(xiāng)”就是為了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至于“家電下鄉(xiāng)”的本質意義反倒常為人所淡忘。
事實上,國家推出“家電下鄉(xiāng)”計劃既有經濟因素,更不乏民生考量。財政部和商務部下發(fā)給山東等 “家電下鄉(xiāng)”試點地區(qū)的通知中曾明確指出,此舉事關“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歷經30年的改革開放,雖然我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在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中,農民生活水平與城市距離差距明顯,怎樣讓農民更大程度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必然成為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主題,事實上,“家電下鄉(xiāng)”計劃的醞釀出籠早在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
如果僅僅局限于經濟賬,“家電下鄉(xiāng)”就有可能走偏走歪。比如,“家電下鄉(xiāng)”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民不是企業(yè)過剩產能尤其是過剩產品的直接消化者,他們有自己的需求,更有自己的選擇。怎樣在“家電下鄉(xiāng)”的惠民政策中,讓“家電下鄉(xiāng)”更好地服務于農民,這才是“家電下鄉(xiāng)”活動的民生主題。
200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左宗申在談到“家電下鄉(xiāng)”問題時就曾指出,“關注農民的消費福利,不只是要讓農民去消費,更要考慮他們的消費是否必要、是否物有所值,消費過后,是否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服務。”相比于經濟賬而言,讓農民滿意,真切地享受到社會發(fā)展帶來生活質量的改善,這才是“家電下鄉(xiāng)”的真諦所在,也是企業(yè)在農村市場長遠發(fā)展的重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