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芳
學校管理中的以人為本,其內涵應是“以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那么,在教師管理中。理應要“以全體教師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在具體的工作中,怎樣圍繞這個“本”做文章?
創設和諧的氛圍。人的發展需要內力和外力。個體自身的和諧可以為個體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驅動力。個體之間的和諧可以為個體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外力。為了個體的和諧和團隊的和諧,為了在全校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學校在管理中應著力創設和諧的氛圍。
1.寬松環境。寬松的人文環境,是形成和諧校園文化的基礎。學校充分利用黨、工、團、婦等群眾組織,在行政和群眾組織的互動中、在學校領導和一線教師的互動中,取得信任和理解;充分利用學校博客、家校路路通等交流平臺,在教師之間的互動中、在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中,取得寬容和理解。寬松的環境讓教師的思想“活躍”起來,讓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靈動”起來。
2.心理疏導。個體健康的心理是個體內部和諧和團隊和諧的重要條件。為保護和維持教師健康的心理狀態,需要必要的心理疏導。在我校博客上“柴菲”同志的《這些細節你注意了嗎》系列短文就是對我校老師很好的心理疏導。
3.輿論導向。為了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學校整體輿論的引導顯得十分重要。在我校博客上我所寫的《欣賞》《團隊精神》《杯和湖》等,“小鷹學飛”所寫的《有嘴真好但要管好》等,校長所寫的《我們都要有強烈的職業意識》等,以及學校其他領導和老師寫的許多健康向上的文章,在成了我校博客主流的同時,也成了學校輿論的主流。
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學校管理一切要“以教師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教師的發展需要很多條件,學校能否在可能的情況下,為教師創設有利于他們發展的條件,這是學校管理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1.為教師的學習創造條件。著力于教師的終身發展,教師學習充電是基礎。教師學習充電有欲望嗎?有學習的內容嗎?有學習的地方嗎?有學習的時間嗎?這些問題解決了,相信就會有學習效果,就可以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營養。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管理者重視挖掘潛力,盡可能改善學習條件,同時在制度l上給予必要的保障。
2.為教師的磨煉創造條件。鐵不煉不成鋼,一堂課如不經過反復打磨不成好課、一位教師如不經過反復磨煉很難成為一名好教師。學校能否為教師創造有利的磨煉機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師能否快速成長。
3.為教師的展示創造條件。有成功的體驗才會有發展的信心;有成果的展示才會有成功的體驗;有展示的平臺才會有展示的成果。學校的發展依賴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成長需要他們成功的體驗。為教師創設展示的平臺,是為教師專業成長創設機會的有效途徑。這樣的平臺有校級的、有市級的、有市級以上的;這樣的平臺有臨時的、有長期的;這樣的平臺有局部的、有整體的。無論怎樣的平臺,只要教師愿意在這樣的平臺上發揮,一定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創建有效的機制。臨時的舉措只能產生臨時的效應;短期的舉措只能收到短期的效果。教師的專業成長,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為了教師的終身發展,學校需要在民主基礎上建立規范、長效的一系列機制。
1.民主。學校管理中形成的一系列機制,如果沒有扎實的群眾基礎,如果得不到絕大多數教師的認可,其功效是非常有限的,有時還會適得其反。例如,我校的六認真工作。很多規定都是在充分聽取一線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為了隨時能聽到教師的心聲,學校創設了每月合理化建議及答復的制度。又如,學校建立沙龍制,沙龍的主題也是在充分聽取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確定的,在低年級班主任感覺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缺少方法的時候,我們及時組織以“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為主題的班主任沙龍。由于很多機制的創設,是建立在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教師并不感覺有負擔,大部分老師樂于參與其中。
2.規范。只有規范的機制才會對全體教師產生持久、全面的效力。例如,我校的電子備課系統,為了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把教師備課的無效時間降到最低:為了給教師創設便捷的互動共享平臺,為了便于學校“六認真”工作的督查,我們在廣泛征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適合本校實際的電子備課規范。學校管理勢必制定規范,要真正做到規范化,有規范只是第一步,相關老師了解規范、執行規范才是關鍵,要保證規范真正落到實處,必要的督查不可少。
3.長效。短期的機制往往流于表面,真正有生命力的機制一定具有長效性。長效的機制重在過程,重視過程性管理是體現長效的顯著標志。例如,原來我們學校有一系列要求教師寫學習筆記的制度,教師感覺壓力大、負擔重。教師的學習筆記許多是為了完成任務,教師并沒有感覺到對本人的專業發展有多大作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學校教科室充分聽取教師意見,以為教師服務為出發點,為每位教師設計了教科文件夾。每位老師的教科文件夾分為三部分,即:學習資料積累、實踐資料積累、總結資料積累,每個學期只要求老師圍繞自己確定的一個科研專題積累資料。平時,教科室在檢查教師文件夾的同時。還注意為教師提供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教師之間也可以隨時學習借鑒。實踐證明,這項措施教師不但歡迎。而且收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