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成

◎“新形勢下,項目,已成為衡量渡過這次難關,或者說,成為各級政府及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
◎ 爭取中央投資,并不是唯一選擇。
◎“ 4萬億全國分到地方沒多少,而更多的是開展多種融資方式。”
密集調研
年關將至,按照慣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政官員,主要工作內容是總結本年度工作和“送溫暖”。然而,從今年的官員活動表觀察,這些慣例已被打破。
從奧運會前夕至今,中央領導就分頭前往上海、江蘇、廣東、浙江、河北和山東等省市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研。官方報道顯示,糧食生產、物價變化、金融安全、對外貿易、能源供應和中小企業生存狀況等問題受到決策層關注。
如此密集的調研,緣于中國和全球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這種危機讓這些高層深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加。
事實上,如此密集的調研,不僅是在中央層面。“早前,中央就要求各地方黨政一把手,各主管省長,在奧運會結束后,迅速展開調研,調研結果直接反饋給中央宏觀決策部門。”陜西省政府辦公廳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本刊記者透露。
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直到國務院2008年11月5日召開常務會議后,也就是“國十條”公布后,這次大規模的調研,尤其是地方高層調研才得以公開化、正視這場全球經濟危機。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出臺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以下簡稱“國十條”),投資總規模達到4萬億元。政策出臺后,受到了國內外普遍贊同。
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上述大規模調研也波及了西部,作為西部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陜西,就有當地高層近10次云集陜西各重點城市。《西部大開發》記者注意到,此次陜西高層調研的重點區域在陜北,“陜西是資源性工業省份,而陜北占據著很大比例,陜北一向被看做陜西經濟的晴雨表。”陜西師范大學經濟學教授黨德強告訴本刊記者。
2008年10月7日至10日,主管經濟的陜西省常務副省長趙正永在榆林市進行了為期4天的考察調研。其間,趙正永詳細了解了當地幾家大型國有化工企業的目前運行情況和遇到的困難。
6天之后,副省長鄭小明和朱靜芝先后在榆林、漢中、渭南調研民生領域。
此后的11月11日,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深入安康市旬陽縣和白河縣、西安等地調研。這被看做陜西省準備實施重大項目的信號。旬陽水電站將隨后開工。
13天之后,常務副省長趙正永繼趙樂際之后,再次前往安康調研陜南突破發展情況,在與當地領導交談時,內容如出一轍,要求當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11月19日上午,陜汽集團管理中心大樓會議室。省委書記趙樂際面對著十幾位國有大中型企業負責人,表達了陜西的信心,這種信心來源于我省已經連續5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長速度,去年1~9月,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6%。
但不容質疑,這些左右陜西經濟的大企業,都在面臨一場嚴重困難和嚴峻挑戰。如陜重汽目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主要是國外市場的銷售有所下降。
雖然困難和挑戰嚴峻,但決策者信心百倍。在近期的省政府一次針對企業的表彰大會上。省長袁純清說,國家擴大消費保增長以及積極的財政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我省的需求十分契合,對陜西發展非常有利。我省有豐富的能源、科技和人文資源,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基礎,盡管遇到很大困難但同時蘊含著很多機遇。
如何把困難變成機遇,省委第35次常委會議給出的答案,就是20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增長,保增長的主要渠道是保投資、保工業。要爭取更多的國家投資,抓好一批關系長遠發展的大項目。
會上提出了八大具體舉措是:重點推進鄭西客運專線等鐵路建設、重點支持大飛機等項目、繼續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等。
“新形勢下,項目,已成為衡量渡過這次難關,或者說,成為各級政府及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參與陜西省2008年度目標考核的陜西省委組織部官員告訴本刊記者。
項目“風暴”
如今,在各級官員的意境中,“上項目”已經是最為常見的詞。作為全省宏觀經濟決策部門的省發改委被推向最前沿。
在省發改委的一樓大廳,記者隨處見到了新張貼的關于申報“項目”的最近簡化措施公告。細看后發現,無論在申報程序、時間、進度上都有了諸多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項目”風暴中,陜西省發改委也在改變行政權限,決定擴大市、縣級項目備案權限,這在以往的行政審批權限中,并不多見。
比如投資額在5億元(不含)~10億元(含)的,由市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備案;投資額在5億元及以下的,由縣(市、區)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備案。15個擴權縣(市)享有市級備案權限。賦予西安市、楊凌示范區、榆林市省級備案權限。房地產開發(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由項目所在地投資主管部門備案。
這一切,正如發改委體改處一位負責人說,“目前,對省發改委來講是特殊時期,就好比戰爭年代打仗一樣,今后盡量不開會,少開會,開短會,匯報一切從簡,有問題解決問題,有具體工作做具體工作,一個共同目標就是,高標準、高質量、快節奏做好項目投資工作。”
高層也忙著跑項目。2008年12月4日,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出現在鐵道部。袁純清省長和劉志軍部長簽署了《關于加快陜西鐵路建設的會談紀要》。
初步測算,該紀要項目的建設里程將達到2200公里,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這標志著陜西開始分享國家“4萬億”中的大蛋糕。
事實上,關于此背景下的鐵路項目,早在半月前已經開工,這些項目,也是陜西實施“陜八條”的主力。
2008年11月20日,西安至平涼鐵路在茂陵火車站開工建設。
2008年11月19日鐵道部在漢中審查了西漢蓉客運專線漢中車站改擴建方案。西安鐵路局人士透露,西康鐵路復線、黃韓侯鐵路以及西合鐵路復線等項目也在抓緊推進,力爭早日開工。
除上述項目外,共同推進西寶客運專線、西漢蓉客運專線、西安車站改擴建、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安康至張家界、西安至銀川、陽安復線、寶中復線以及地方鐵路支專線等一批項目也在開工或計劃建設中。這批項目建設里程約2200公里,投資約1200億元。隨著這些項目的開工,陜西將繼續成為全國鐵路建設的主戰場之一。
西安鐵路局提供給本刊記者的材料中顯示,陜西省擬建的上述項目,已全部列入國家調整規劃之中。2020年,陜西省境內鐵路建設規模約4500公里,投資將達2000億元。與目前陜西境內鐵路3750公里的營業里程相比,陜西省境內鐵路的營業里程增加到6000公里以上,復線率和電化率分別達到60%和85%以上。
然而,在陜西學術界,諸多學者建議陜西需要做好策劃項目工作,而不能錯失大好時機,例如西安地鐵三號線沒能通過、陽平關沒有成為蘭渝鐵路的樞紐,專家認為問題出在項目策劃上。
根據第四季度中央對1000億投資的項目要求,省發改委經初步排查,目前掌握全省各市及各部門可新增的第一批重大項目共125項,項目投資1721億元,后續還有開工的重大項目正在抓緊對接中。
據了解,這次陜西省內的投資,主要傾斜榆林,也是這輪投資當中的重中之重,從2008年11月26日到12月15日,20天時間,就有19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13億元。其次在交通建設方面。
按照陜西省發改委的規劃,1721億元的投資分布了三個階段。
11月中旬前后,西平鐵路、略陽電廠擴建、西潼高速公路擴建等項目開工。包括西安印刷包裝基地中小企業園等24個項目是陜西省1721億元投資的第一階段。
11月底前后,寶平高速公路、延長靖邊150萬噸甲醇、陜西金泰氯堿擴建項目等第二階段的25個項目已經在積極的準備中。
隨著時間進一步推移,第三階段的投資項目增至76個,12月中旬前后,西安至寶雞高速公路也在進行擴建、西安至藍田至商州第二高速等重大項目目前也在籌劃當中。
“現在還在審批一些項目。”發改委官員對記者透露說,“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要投資的項目和資金要遠遠大于去年。”
如何解決資金問題
“用國有資本新項目,吸引國內外大企業投資。”這是2008年12月17日,省委召開第35次常委會議上,關于解決項目資金問題時,決策者給出的答案。一句話,就是爭取中央投資。
而事實上,陜西省發改委體改處副處長黑喜生告訴本刊記者,關于上述方式,并不是主流方法,4萬億全國分到地方沒多少,而更多的是開展多種融資方式。
11月22日,省發改委、省金融辦聯合召開全省金融機構與企業融資項目對接會,通過“政府協調指導、金融機構主動服務、企業誠信發展”三位一體的聯動機制,以此實現政府幫助企業度過“寒冬”。
這種方式是有效的。各金融機構也通過對接平臺迅速行動起來,為企業上門服務,很快就同全省首批確定的41家貼息企業簽訂了30多億元的貸款協議。5家銀行還與省交通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今后5年,向陜西交通建設提供累計1700億元資金支持。
但面對諸多項目,“缺口”遠大于需要。陜西省發改委列出投資總額達1.73萬億元的1315個重點項目,這些重點項目貸款需求達到了8000億元,僅今明兩年就需要銀行融資2800億元。
上述對接會不僅出現在國有項目中。2008年12月5日,全省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融資對接會上,3家金融機構與省中小企業局分別簽訂了為民營企業提供130億元貸款的合作協議;5家金融機構與企業分別簽訂了提供總額為1.8億元的貸款合同。
把視野轉向全國,關于如何解決新增投資所需要的資金問題,一直成為近期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從各地采取的措施來看,除財政投資外,主要是通過項目推介以尋求銀行信貸。此外,也有地方政府正在積極發行地方債券以籌集更多的資金。
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在一次公開場合表示,陜西省也正在積極爭取發行地方債券,以籌集更多的資金。
陜西除了上述主導方法外,還有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如省預算加大基建投資力度、發揮各種專項基金、價調基金、收費資金的作用、強化省上幾大投資集團公司的投資能力、加快5億元省再擔保公司和10億元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設立工作等。
陜西省政府還要求以身作則。比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要實現車輛購置、會議開支、公務接待、出國考察經費的零增長,省級機關要起帶頭作用。
在項目管理方面,落實項目實施環節責任制,加強對資金使用和工程建設過程的監督檢查。嚴防新增投資用于不符合規定投向、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建設項目,嚴防用于“兩高”行業。
比如,陜西省環保部門為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日前制定10項措施,其中要求對重大項目,各級環保部門要提前介入,全過程監督,全方位提供政策指導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