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飛

“東部柿子映紅天,西山核桃結成串。”在陜西宜君農村,到處可見核桃交易的場面,該縣農民純收入當中,有40%來自核桃產業,核桃的確成了宜君農民手中的金果果。
讓農民鼓起“錢袋子”
進秦川,過銅川,便到了鑲嵌在渭北高原上的綠洲宜君縣。這里藍天白云,放眼望去,山坡上新造林木生機勃勃,田間地頭、道路兩旁核桃林星羅棋布。
在核桃收獲的季節,記者來到宜君農村采訪,到處可見核桃交易的場面。說起核桃的效益,宜君縣棋盤鎮黃堡寨村支部書記姜超恒高興地說:“這些年來,我們村核桃收入上萬元的有63戶,其中20多戶核桃收入超過2萬元,最高一戶核桃收入達4.8萬元。核桃的確成了我們農民手中的金蛋蛋。”
宜君縣核桃栽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核桃之鄉”的美譽,其質量和價值得到各方專家肯定。宜君縣自古就有民諺:“東部柿子映紅天,西山核桃結成串。”農民的房前屋后,路旁渠邊田間地畔,到處都有生長旺盛的核桃樹,其所產的干果果仁飽滿,蛋白質含量高,香脆爽口,備受人們青睞。近年來,尤其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后,宜君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因勢利導,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快了核桃產業化的建設步伐,使發核桃財成為山里農民的共識。目前,全縣已發展核桃15萬畝,其中掛果面積已達3.7萬畝,優質核桃示范園93個,涌現出優質核桃示范戶50余個,全縣人均擁有核桃達到了30余株,是陜西省數一數二的優質核桃示范大縣。
目前,宜君縣核桃產值達2400余萬元,在全縣農民純收入當中,有40%來自核桃產業。并且核桃產業還有力帶動了一方交通運輸、營銷、飲食、勞務等產業的發展,撐起了宜君山區經濟的“半壁江山”。
構建核桃產業鏈
“背著核桃,趕著牛羊奔小康”。這是上世紀90年代被當地農民喊得最響亮的致富口號,可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核桃樹就是搖錢樹,核桃就是金果果。”
兩年前,宜君縣針對宜君核桃品種落后、信息閉塞,果斷提出了走科技興業之路。并通過建設4個國有林場和多個科技示范戶的優質核桃示范園,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核桃園建設的速度和質量,影響和帶動了廣大群眾走科技之路。
經過推行“核桃技術服務卡”制度,從抓核桃栽植入手,組織技術人員上山下鄉、培育技術骨干,科級干部包村抓管理——頂烈日、冒嚴寒到田間地頭,合理采收等系列措施后,宜君核桃的產量和質量得到很大提高;為了加強宣傳和營銷,使宜君核桃“走出去”,宜君為此成功舉辦了“宜君核桃節”,使宜君核桃品牌得到進一步加強,不僅暢銷省內外,還走出了國門。
為了加強核桃產業的發展,宜君不僅是在核桃的上游生產上做文章,而是在種植生產、流通、加工等全產業鏈環節上有機配套發展。
目前,宜君以核桃產業企業為龍頭,構建起了乳、露、粉、油等核桃深加工系列產品生產線,利用各種渠道,促進核桃產品的銷售和加工利用,生產了蜜汁核桃仁、核桃乳等系列保健食品。其中棋智核桃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核桃乳暢銷全國并出口東南亞及俄羅斯等國。而宜君興辦的核桃節、賽果節等節慶活動,吸引外地客商來宜君采購核桃,從而使核桃價格不斷攀升。核桃價格由2002年兩塊多一斤,漲到去年的四五塊錢一斤。棋盤鎮農民徐春仁2007年通過種植、收購和販運核桃,收入1.4萬元,目前僅核桃種植、收購、販運收入每年就增加到4萬多元。
做大做強核桃產業,以產業帶動種植,以種植促進產業發展,全產業鏈的配套發展,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又優化了生態環境,使核桃樹真正成為宜君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