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凡

“網絡不僅讓農民在第一時間了解了信息,還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各項農用技術推廣到生產中。現在村里人打牌搓麻將的少了,手握鼠標上網的多了。”
信息成就小康夢
一字排開的10臺電腦前,坐著十多位二三十歲的青年農民,正津津有味地上網查詢資料,或瀏覽新聞,或在線觀看農業科教視頻。當記者走進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灤鎮內苑村的“農民科教園”時,看到了這樣的學習場景。
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目前,農民朋友還普遍沒有掌握計算機和互聯網知識,城鄉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數字鴻溝”。
為此,為提高廣大用戶對寬帶概念的了解和認識,各地政府部門都在加大力度推廣信息化發展,在技術選擇上,電信部門采用能夠適合農業需求特點的“低成本、廣覆蓋、低功耗、易維護”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設備,并開辦了網絡知識培訓班。而渭南市農業部門則在每個行政村建設寬帶服務部,負責寬帶業務演示、宣傳、代辦、體驗、咨詢和農業信息收集發布等。目前陜西省渭南市已成立農村信息服務部60多家,啟動寬帶用戶空白村51個,信息服務部發展用戶200多戶,咨詢寬帶業務的群眾日益增多,入網需求強烈。
去年年末,制約西安市信息入農戶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在西安市閻良區新興街辦曲家村村委會,新安裝了電腦、打印機,網絡寬帶已經接通,經過培訓的專職信息員張蓓滿懷欣喜的上崗,她每月260元的工資由政府統一發放。截至目前,投資800萬元的西安市1054個村的信息服務站已經全部實現了“五個一”,即:有一處提供信息發布、查詢等服務的固定場所,配備一套新購品牌電腦、打印機和附屬辦公設施,接入一條有線寬帶上網線路,確定一名經培訓考試合格、通過農業部門登記注冊的信息員,建立一套包括信息員管理、農業信息采集發布、儀器設備安全使用維護等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為農村經濟科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網絡描繪新生活
一年前,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平民鄉村農民李祥奇連鼠標都沒摸過,但前不久,他就在網上與一位福建陳姓臺商談妥了中藥材銷售的合作項目,使當地野生的“草根”變成了“寶貝”,并與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這就是陜西省渭南市“農村信息服務部”的成功實踐。該舉措是陜西省拓展農村寬帶業務的一大亮點。
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民,尤其是那些農業生產大戶和從事農產品經營活動的人都開始熱衷網絡。
他們目的明確,為的是從網上獲取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求、價格信息,學習農業種植養殖技術,了解國家有關的農業政策和市場行情。
戶縣東韓村是西安市信息化示范村之一。該村知名農民畫家潘小玲告訴記者:“網絡不僅讓農民在第一時間了解了信息,還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各項農用技術推廣到生產中。現在村里人打牌搓麻將的少了,手握鼠標上網的多了。”在陜西省、西安市電信部門的支持下,目前東韓村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家家戶戶可以通過網上發布農產品需求、“農家樂”信息及在網上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等。
2007年陜西省公布了《陜西省農村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試點方案》,為陜西農村建立起較完善的現代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兩年來陜西省已累計投資11億元,用于更新改造縣以下光纜傳輸網絡和農村接入網點的延伸擴容以及網絡優化,實現了陜西省所有鄉鎮寬帶接入,滿足了10萬農戶的上網需求。如今陜西省97%以上的市縣建立了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使更多的農民享受到了全業務、全方位的電信綜合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