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成

背景:預計到2010年,中國約投資4萬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十項建設。
這種投資態勢,很快在地方得到回應。2008年12月17日,在陜西省委第35次常委會議上,陜西確定200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增長。
但是刺激全民消費才是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就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水平問題,本刊專訪了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忠民博士。
“擴大內需投資的主體為國有企業”
記者:拉動內需主要依靠什么?
這次世界金融危機,應該說中國的主要策略是通過拉動內需的方式來解決。這里面有兩個原因,第一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直接影響,也就是對金融的影響,這是非常有限的。對中國的美元資產也是有限的。但是對中國的間接影響,尤其是外向型經濟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這就要拋開中國改革開放30年增長的三駕馬車,即投資、外貿和內需也就是消費,那么顯而易見,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后,對我國的貿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貿易縮水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擴大內需,但簡單的擴內需是有限的,因為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只有通過第一種方式擴大投資的方式來促進內需的擴大,所以,這次擴大內需,一方面是通過投資來擴大速度,一方面通過內需轉化來增加速度。
記者:擴大內需的真正主體是誰?
從擴大內需目前的角度看,主要擴大的產業為基礎設施和一定量的民生工程,從這個角度,主要承擔擴大內需投資的主體為國有企業,所以我擔心的是有沒有出現制度歧視,并沒幫助民營企業,這些投資并沒有投給民營企業或者給民營企業的投資不足,但民營企業又是改革開放30年來最重要的就業主體,幫助就業,那么這種情況,在4萬億的投資里啟動或者更好的扶持民營企業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投資能否轉化為人民的收入
記者:當前出臺的措施能否對內需主體產生實質上的影響?
首先1萬億是解決災區的問題。1.8萬億解決行的問題,剩下的錢解決民生問題。這次投資有利于生活結構的改善,第二有利恢復人們的消費信心。
但現在有個問題,4萬億能帶動多少收入?一般來講,中央投一元,可以帶動全民投資4到5元。也就是4萬億帶來的全民投資總額會超過20萬億。但投資過程中,能否轉化為人民的收入,勞動力產品能否多一點, 這就需要我們觀望了。4萬億下去了,增長率保證了,即經濟增長的速度保證了,但可能另一方面就不能保證,就是說可能人們收入的水平沒有保證,沒有像過去同樣的增速使得人們的收入大大提高,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記者:這次中央投資和陜西地方投資,對企業、老百姓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對老百姓,4萬億的投資會增加我們的信心,保證經濟增長率,保證中國的經濟不會下滑,保證一定的就業,長遠來講,可以改善老百姓的消費環境:如路更加方便,民生工程的實施使人民更好的受到教育、健康、醫療、社會保障等。對企業來說,市場環境會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空間。
記者:其中,對老百姓的購買力方面有什么變化?
內需要擴大需要三個條件,第一,人民的生活水平會不會提高?第二,人們的購買欲望有沒有可能產生?有了錢不一定去買東西呀。第三,消費結構的問題,如果買一般的產品,我們沒法擴大,只有買萬元級的產品才可以快速的擴大內需。所以,一定要購買符合中國未來長期發展的一種主要產品,這個產品現在主要是住房, 第二個是“行”的問題,所以現在不斷建路。第三購買未來的生態,也就是節能減排的一些產品。那么,回過頭來看看這4萬億是不是按著這種方式投下去的,事實上,的確是這樣投的。
真實提高居民收入還需觀望
記者:對于陜西的老百姓,如何才能加大其消費能力?
陜西的老百姓通過這次內需的擴大會使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方面有3點:一抓就業,使老百姓充分就業,使陜西的就業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水準。二民生工程,使老百姓收益。三是勞動保障方面要切實的提高。事實上,這個和民生八大工程也有關系,同時要下決心完成這個工程。使陜西人民在這次擴大內需中獲得真正的實惠。
記者:包括陜西這次大規模的投資,你認為會不會產生不均衡的問題?
肯定會的。但要看到,從已經投下的4萬億的計劃來看,使我們能夠真實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還需觀望。在4萬億的逆境投資中,我們知道目前的政府管理體制和投資管理體制,會不會產生新的腐敗和豆腐渣工程?會不會在實施過程中產生新的不均衡?即差距拉大。在這些方面,確實還應該關注。
記者:各行各業如何避免投資大躍進和投資浮夸風?
怎樣防治,我認為有四個問題值得思考:第一,盡管提出要擴大4萬億的投資,但還需要通過一個嚴格的專家論證,在保證專家論證的基礎上來開啟這些項目。第二,要真正在這次危機中,建立起資產投資的審計體系,通過國有資產審計的方式來解決這次投資中一些非理性的行為,強化審計手段。第三,用一定的信用規模,信用手段、銀行的信貸手段來和這個手段匹配以此強化金融監管。4萬億投資匹配下銀行的錢就會出來,那么金融監管成為遏制這些非理性行為的重要方式。第四,通過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法治部門對投資者“人”的監管,這些方面都可以防止中國新一輪的通貨膨脹。
記者:陜西,包括企業如何利用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取得發展?
陜西省在1千億的投資中獲得了很好的成績、好的項目。陜西的發展正處于一個工業化初期過程,正需要大批投資,所以要利用這次內需的擴大投資爭取更多的投資項目。
這樣有了三個問題,第一加強項目論證。第二論證以后要盡量把自己的項目和這次擴大內需的政策結合起來,利用這個一致的方式,使我們轉變產業結構。那么這點,陜西是有條件的,比如陜西大面積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市政建設、產業結構特征。我們的三大產業結構是適合國家擴大內需的需要,比如: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大發展。五大產業結構中我們有大量的產業是適合擴大內需的,在這個方面,多找些項目,多論證些項目,充分的準備一些項目來獲取國家和擴大內需中的支持。另外,通過這次擴大內需,會引致我們的能源產業也有較好的表現。我們的煤炭、油可能有一些跟進,所以要堅持住我們已經開啟的能源化工項目。這樣會為陜西下一輪的經濟發展騰飛儲備項目,又啟動比較好的產業結構。因此,企業也應該以這方面為導向,應該看到這種形勢。
記者:估計一下今年的整體經濟形勢?
我自己感覺今年的經濟形勢會很艱難,對陜西來說會有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