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文

從2005年到2008年,在3年多的時間里,西安市碑林區連續拆遷改造了16個城中村,拆遷面積 260萬平方米,拆遷人口4.5萬人。
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也曾在2008年7月3日的市委辦公廳《每日情況匯報》上批示“碑林區城中村改造工作實現了高速度、高效率和零投訴的經驗值得推廣”。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陜西西安碑林區以大無畏的膽略和銳氣,實現了“零投訴、零上訪”。干部群眾把城改過程中體現的“為民、拼搏、實干、協作”精神,親切的稱之為“城改”精神。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碑林區的城中村大部分基礎設施薄弱,居住環境惡劣,消防隱患嚴重,社會治安較差。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不與民爭利”的理念,讓改革的成果最直接地惠及最基層、最底層的群眾。
“城改”精神,展現的是講奉獻、干實事、敢拼搏的工作作風。在城中村改造的日日夜夜,在一個又一個的改造現場,無不躍動著各級領導干部、共產黨員和城改干部奉獻拼搏的身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早起五點半、中午吃盒飯、晚上連軸轉”的城改干部,有了10天就能完成一個村子協議簽訂的拼勁,才不斷創造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城改“碑林速度”。
“城改”精神 ,體現的是執政能力的不斷提高,執政能力落實在每一項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工作中。城中村改造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缺資金、牽涉廣、協調難,在困難面前,碑林城改人沒有退縮,他們直面困難,知難而進,勇于拼搏。他們深知,群眾在自己心里的分量有多重,自己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城中村改造建起了高樓大廈,也建起了黨和政府的威望和形象。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心系民生者,才能對群眾的疾苦感同身受,做出最得民心的決策來。
解決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讓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是“城改”精神的精髓。只有實實在在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才能深深植根于群眾之中,黨的事業才能萬古長青,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才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成為億萬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
“城改”精神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在建設碑林區“五宜”城區的征途中,將會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