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勵

國務院為應對金融危機所提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全面施行增值稅轉型”備受企業的關注和熱捧。當這項重大的減負政策已經在2009新年落點時,我們的企業是否做好了迎接挑戰、戰勝危機的準備?
行業不同受惠不一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已經全面推行了增值稅轉型。這項稅賦改革政策,國家旨在為擴大國內需求,降低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經濟學家認為,這項改革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確有助于企業提高盈利,促進技術改革,刺激經濟向前發展。為什么會有此結論?
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的李香菊教授,在接受《西部大開發》記者采訪時介紹:眾所周知,增值稅有生產型、消費型、收入型之分,目前全世界100多個國家都實行的是消費型增值稅,而我國以前的增值稅類型是生產型的,存在著固定資產交易的重復征稅現象,這勢必就加大了企業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較多企業流動資金的占用。
也會限制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降低企業在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上的積極性,必然會削弱了企業的競爭能力。這在一些勞動密集性企業中尤其表現明顯,他們不愿意主動增加固定投入,認為越投入稅負就越大,負擔就越重。
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將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簡單地說,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
所以改革后,可抵扣的稅額多了,實際繳納的稅額少了,為企業留出了更多流動資金。
李香菊教授說,增值稅轉型改革更符合目前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有利于避免出口退稅可能引發的國外企業反傾銷訴訟,體現了對企業的一視同仁。
據悉,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內容有五項: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
而受惠程度最為明顯的行業有哪些呢?
縱觀不同行業,此次增值稅轉型會給30多個行業帶來稅收減負的效應,但受惠程度不一,獲利較多的是存在增值稅銷項且新購置設備較多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其中電力、采礦、電信、化工、交通設備制造和黑色金屬冶煉等六個行業,將獲得100多億元的稅收優惠。
根據《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鑒》中,各行業新購置工器具設備的數據,發現橡膠制品業、印刷業、木材加工及其制品業、金屬制品業、食品制造業、紡織業、家具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十個行業,在2009年獲得的稅收優惠,將占到2007年利潤比例的10%還多,這意味著增值稅轉型,將給這些行業2009年帶來10%以上的利潤增加,受惠程度最為明顯。
另外塑料制造、化工、電信、一般機械制造業、服裝、醫藥和農產品等14個行業,將獲得超過2007年利潤5%以上的稅收優惠。
對西部企業更是一次機遇
據財政部測算,此項改革財政預計將減收超過1200億元,加上其他方面的稅改和相關支出,增減相抵后將減輕企業稅負約1500億元,這是我國歷史上單項稅制改革減稅力度最大的一次。
自1994年以來,增值稅始終是我國第一大稅種,使得我國財政收入基本每年都是以30%的速度增長;李香菊教授介紹,有了這些年的財政積累,我國就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大手筆的稅賦改革。
目前,隨著金融危機正朝著實體經濟蔓延滲透,增值稅改革對鼓勵企業發展、給企業以信心是比較有益的,尤其對西部企業來說,更是一次發展機遇和挑戰。
原因主要是,為西部GDP有較大貢獻的企業基本上是基礎型產業,像裝備制造業、能源化工業、采掘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固定資產比重大,原來增值稅率一般都按17%征收,改革后,使得這些企業原來不能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現在能享受了,減少了一筆不小的負擔。
正像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屹東的介紹:我們公司以超導材料和稀有金屬材料的規模化深加工及研發為主,增值稅轉型后,2009年將節約近2000萬的資金,為企業正在投入的航空鈦合金項目,增加了現金流。
所以,李屹東高興地說:“這次金融危機,對于西部超導是一次投資機遇,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國家的增值稅轉型,二是投資成本降低,三是多股投入多峰產出,就是說,在世界經濟發展低潮時期投入,在經濟高峰期必將得到更多回報。”
因而,西部超導將繼續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打造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高科技企業,實現新的跨越。
為中小企業孕育發展新機遇
增值稅從生產型改成消費型后,對于小規模納稅企業來說,依然體現了國家保增長、促發展的意圖。
對此,西安財經學院院長、陜西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胡健教授,在2008年12月21日西北大學召開的“2009新年經濟管理論壇上”向記者介紹,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調,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帶動就業有積極意義。
以前,由于小規模納稅人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其稅負遠遠高于一般納稅人?;诖耍瑖覟榱似胶庑∫幠<{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分工業和商業的兩檔征收率,將以前工業增值稅率的6%、商業4%,現在統一降低至3%。而作為占到我國企業總數80%的小規模企業,這無疑對中小企業影響很大,稅負減輕了,可以輕裝上陣,有利于渡過金融危機的難關。
比如,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的小規模投資項目都在2000萬到3000萬元之間,增值稅轉型后可以減稅200萬到300萬元,若項目超過1億元,就可減稅1000萬元左右,這對中小企業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該公司董事長郭建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家全面鋪開增值稅轉型改革,大大減少了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成本,這在現金流普遍緊張的情況下,為中小企業擴大投資、進行產業升級提供了可能。
企業應該做好準備
實際上,增值稅轉型改革自1994年就已經開始了試點,之所以到2009年才向全國推開,是因為之前我國經濟面臨過熱風險,改成消費型增值稅有可能加劇投資“熱度”,引發通貨膨脹。
作為增值稅轉型改革的配套措施,此次改革還相應取消了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和國內外資企業在增值稅減免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對金屬礦采選產品、非金屬礦采選產品,此次增值稅稅率從13%恢復到了17%。
這一條,胡健教授認為,這實際上是和資源稅費改革聯系在了一起,通過提高資源類產品的稅負,有利于公平稅負,規范稅制,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以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
增值稅轉型,改善了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狀況,提高了產業資金的盈利能力,自然會有利于企業主動地進行轉變經營模式,從而推動我國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的轉變。
同時,胡健教授說,我們也應當看到,面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挑戰和機遇,對于西部企業,既要通過招商引資和招商引智,大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也要加大對現有制造企業品牌化、服務化改造的扶持,尤其要幫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孕育出更多具有發展前景的成功轉型的優勢制造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