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大學生態毒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史志誠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經過30多年的辛勤工作,重點對“三大毒草災害”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和試驗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廣袤的草原不僅孕育了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而且為人民生活提供了豐厚的物質資源。然而,毒草災害卻成了草原畜牧業發展的一大天敵。
毒草災害(Disaster of poisonous plants)是指天然草原、林間草地和農區草地上大面積連片生長的有毒植物引起動物大批中毒和死亡,而且長期難以控制的一種自然災害。它不僅造成生態環境惡化,而且經濟損失慘重,政治影響極大,給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
毒草危害觸目驚心
我國60億畝天然草原上分布著1300多種有毒有害植物,其中嚴重危害的60多種。據2007年7月20個省、區統計,全國毒草危害面積5.8億畝,其中嚴重危害面積3億畝,草原毒草引起161萬頭(只、匹)家畜中毒,11.8萬頭(只、匹)家畜死亡,毒草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1.6億元(其中直接經濟損失9億元,間接經濟損失92.6億元),如果加上治理費用150億元,每年經濟損失達251億元。嚴重影響了當地畜牧業的發展和農牧民的收入,動搖了農牧民對草原的安全感。特別是牧區草地的棘豆中毒、黃芪中毒、禾本科醉馬草中毒、烏頭中毒,農區草地的紫莖澤蘭危害,農牧交錯的林區草地發生的牛櫟樹葉中毒,以及其他毒草災害,不僅給畜牧業生產帶來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對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治理毒草災害成為西部地區各級政府和科研院校關注的問題之一。
鍥而不舍力挽狂瀾
西北大學生態毒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史志誠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經過30多年的辛勤工作,重點對“三大毒草災害”(即牧區草地的棘豆中毒,農區草地的紫莖澤蘭危害,農牧交錯林區草地發生的牛櫟樹葉中毒),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和試驗研究,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基本摸清了我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的種類、分布與危害。史志誠和他的同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詳細敘述了15科19屬的50多種有毒植物的生物學、生態學、毒理學、防除與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出版了《中國草地重要有毒植物》專著(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為防控毒草災害提供了科學依據。
——組織專家深入西藏阿里地區調查“醉馬草中毒”。他們經過5年多的調查研究,查明“醉馬草中毒”實際上是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 Benth. ex Bge.)引起的中毒。提出控制中毒的具體措施,得到西藏自治區政府的高度評價。
——闡明牛櫟樹葉中毒的發病機理。他們提出并經過試驗證實了“高分子可水解的櫟葉丹寧經生物降解產生多種低分子酚類化合物引起中毒”的假設。確定牛櫟樹葉中毒的實質是酚類化合物中毒。獲得農業部年技術改進二等獎。
——有毒植物生態毒理系統與生態控制研究。他們提出了有毒植物生態毒理系統的形成與消亡規律的新見解,草地的毒草危害必須采用生態毒理學原理和生態工程的方法加以控制。先后應用生態工程法、日糧控制法、畜種限制法、促進植被演替法、改變草群結構法、化學防除法、添加劑法、藥劑解毒法等方法,達到有效控制中毒和促進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之目的。
——制定地方標準規范防治技術提高防治效果。1992~1996年的5年間,在全國病區推廣《牛櫟樹葉中毒診斷標準與防治原則》(陜西省頒標準)取得4億元的經濟效益。僅陜西、甘肅、遼寧、河南4個省的發病地區統計累計防治牛176.13萬頭,減少經濟損失1.5億元人民幣。獲陜西省人民政府2002年農業技術推廣成果三等獎。
——開展草原毒草災害信息咨詢服務業。他們組織召開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建立“毒物與人類網站”和“中國西部重要有毒植物數據庫”和“專家咨詢”。普及推廣防控草原毒草災害的研究成果。

——提出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確保生態安全的建議。2001年,作為中國農學會副會長、農業部科技委委員的史志誠教授提出“嚴防紫莖澤蘭等有害生物入侵的建議”,得到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的批示,依照批示精神,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在西安召開會議,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研究對策,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承擔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草原鼠蟲病和毒害草監測預警系統課題。他們主持擬定的《草原毒草災害評估技術》《草原毒草調查技術規范》《草原毒草災害防治標準》《毒草災害報告制度》《家畜棘豆中毒診斷標準與防治原則》《家畜黃芪中毒診斷標準與防治原則》和《牛櫟樹葉中毒診斷標準與防治原則》,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建立全國草原毒草監測制度,開展草原毒草災害風險評估和提高防治效果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現任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的史志誠教授認為:毒草災害對草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構成一種“潛在的危險”,由過去的低風險上升為目前的高風險狀態。在一些地方形成欲燒(焚燒毒草)不能、欲除(化學防除)缺資、欲罷(任其自然)不忍的情形,其原因是毒草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增加,危險概率增高,經濟損失巨大,政治影響深遠。為此,建議國家重視毒草災害生態控制的基礎理論研究,對保護天然草場,促進少數民族地區農牧業經濟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現實意義。
(西北大學生態毒理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