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學農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年輕患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宮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每年新發病例約占全世界的30%。但是,女性宮頸癌稱得上是一種“最好”的癌癥,因為在所有的癌癥中,宮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一種,絕大多數可能導致癌癥的宮頸細胞病變都可以在早期發現和治療。
宮頸癌癥偏愛七類女性
盡管目前早婚現象相對少了。但同居、早期性行為等現象卻增多了,因而導致宮頸癌的流行病學改變。宮頸癌病因至今尚未明了。目前認為高危因素主要有:過早性行為、早婚早育、多產、密產、多性伴,同時也與HPV感染、丈夫精液、陰道厭氧菌代謝產物等密切相關。尤其是人乳頭狀瘤病毒,目前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宮頸癌病人攜帶此種病毒。
具體來說,宮頸癌的發病高危人群有七類:一是性生活過早的婦女,即18歲以前已有性生活,此時女性宮頸發育還不是很充分,對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較敏感,易出現癌前期病變;二是多孕早產的婦女;三是自身有多個性伴侶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四是患有人乳頭狀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艾滋病毒感染或其他性病的婦女;五是吸煙、吸毒、營養不良的婦女;六是有宮頸病變(長期慢性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等)的婦女;七是與患有陰莖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或性伴侶曾患宮頸癌者的高危男子有性接觸的婦女。
別到忍無可忍才看醫生
許多女性往往寧愿花數千元去做美容護理,但對于簡單的婦檢卻能躲就躲,病痛忍無可忍才去看醫生。究其原因,多數是覺得檢查私處時很尷尬。不少人私處不舒服,就自行選購女性洗液或消炎止痛藥來解決。然而這些方法卻常常讓癌癥早期癥狀隱匿其中。實際上,由于宮頸位置易暴露,宮頸的癌前病變大多很容易被發現。宮頸癌有較長的癌前病變發展階段,從癌前病變進展到癌,須經歷10年左右的時間。算得上是較為‘善良的癌腫,因為它“寬容”地給了人們相當充裕的時間去發現、阻止或去除它。如果及時發現,經過規范化的治療,可以完全阻斷它的發展。在已發現的宮頸癌患者中,95%的宮頸癌是可以有效預防的。所以提倡女性沒有癥狀也要定期去做檢查。
我們建議,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特別是宮頸細胞學檢查。過早有性生活者(18歲以前)、自己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者、多孕早產的女性,更應該定期進行檢查。30歲以上婦女每年還要進行一次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另外,接觸性出血是宮頸癌比較典型的臨床癥狀,凡是有性生活后陰道出血的婦女應引起足夠重視,,并及時到醫院就診。
“三步走”揪出健康殺手
如今“紅顏殺手”已悄悄逼近年輕女性,很多30歲左右的女性就出現了早期、甚至中晚期宮頸癌。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及便后出血。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較大時表現為大量出血。老年患者常表現為絕經后不規則陰道流血。同時,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等,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排出。
對于宮頸癌的早期檢查,我們總結為“三步走”:第一步是細胞學的篩查,在婦科檢查中。醫生用特制的小刮片或小刷子在宮頸上輕刮一下。一些宮頸細胞就被刮下來了。然后將這些細胞涂在一張玻璃片上,染色后在顯微鏡下檢查尋找有無異常細胞。整個過程沒有損傷,也沒有痛苦。目前,隨著細胞涂片分析系統(CCT)、液基細胞薄層制片技術(LCT)和伯塞斯達系統的應用,準確率達99%以上,且十分快捷。
在細胞學檢查發現有異常的情況下,第二步需要做陰道鏡檢查,以明確病變部位及其大小。第三步進行宮頸活檢,在可疑的部位取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以確診,這是診斷宮頸癌的金標準。
治療向人性化、個體化轉變
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宮頸癌的診斷方法日新月異,治療手段也多種多樣。患者一旦確診,就應根據臨床分期和具體類型擬訂最恰當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案的擬訂與患者的年齡、一般情況、病變期別、有無并發癥存在、各種臟器及系統功能等有關,還應考慮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和放療,或兩者聯合使用。近年來,化療也受到重視并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的趨勢是強調綜合治療,把手術、放療和化療進行有機的結合,以達到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減低并發癥、盡可能保留生育功能和卵巢功能的目的。
由于宮頸癌的年輕化趨勢,卵巢功能的保留和術后性功能的改善逐步受到重視。近年來對于能夠手術的病例,逐漸形成“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強調化療的作用,放療為輔,盡量保留生理功能”的治療模式。如強調術前化療的作用,以縮小瘤體,降低分期,為手術創造必要的條件。以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癌細胞在術中的播散和術后的轉移,并減少復發。放射治療宮頸癌包括體外照射和腔內放療,適應癥廣,療效高,可用于臨床各期病例。放療也有良好的姑息作用,能減輕癥狀,術前或術后放療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化療可用于術前、術后,或放療前后,也常與放療同時進行,以提高放療的療效。
術后監測和心理治療不容忽視
宮頸癌治療后仍有復發的可能,因此必須定期隨訪和監測,包括臨床癥狀、體征、全身及盆腔檢查。每次檢查必須做陰道細胞學涂片檢查,必要時做B超、CT、靜脈腎盂造影、放射免疫顯像或PET顯像。檢查時間為治療后第一年內每3月查一次;第2-3年內每半年查一次;第4年后則每年查一次。
由于涉及女性性征、生育和性生活等家庭和社會問題,對于宮頸癌患者及其家庭來說,除了病痛之外,她們在心理和精神上還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在治療中對患者的心理引導同樣重要。不應隱瞞病情,而應幫助患者增進對疾病的正確理解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在親友的鼓勵和支持下主動配合治療。治療后還要注重對性生活的指導和恢復,特別要注意個人衛生。生育后堅持避孕,避免多次做人工流產。男方如有陰莖包皮過長,應堅持在進行包皮環切手術后成婚。同時,積極治療與宮頸癌有關的慢性宮頸炎、宮頸糜爛等良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