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慶梅
摘要:高校經濟類課程毋庸置疑都是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而經濟的發展又都是與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聯,高校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就學期間如不能掌握對市場環境的駕馭能力,則很難在就業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實驗實訓教學正是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增強實踐能力的手段。
關鍵詞:高校;經濟類課程;實驗(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F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2-0212-02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類專業一直以來都是高校學生熱門的選擇。學生大多認為,其就業形勢樂觀、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因而選擇就讀的學生較多。而對于經濟類課程而言,教學的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開發創新思維,培養進取精神,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的發展提高,其中尤其以加強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 人的素質對國力強弱的影響越來越大, 信息化社會、全球化經濟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成為影響整個民族生存狀況的基本因素。由此可見,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而言,除了必須具備相關的經濟分析和管理決策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發揮實踐教學在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獨特作用,達到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目標。長期以來,中國大多數高校經濟類專業都處于“空對空”的純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就業后很長一段時間覺得難以適應,甚至覺得“學校學的理論知識沒有用”,而另一方面也導致大量就業單位認為應屆畢業生“沒有經驗、理論知識又不扎實”。而通過實驗(實訓)教學,學生既可以把所學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養成一定的職業技能技巧,還能使學生在模擬操作過程中逐步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鍛煉職業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走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增強實驗(實訓)教學的比重對于高校經濟類課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學習最好的方法和目的是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狀態。學生對課文中的理論學習缺乏主觀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而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表現意識,實驗是檢驗理論的最好方法,而理論又是指導實驗的最好依據。實驗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生動地掌握了原來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又創造了實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因此,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
市場環境是不會隨著書本的理論知識有規律地發生變化的,要學好經濟類課程,首先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的觀察實驗,這對學生來說即是一種享受,又是一種對科學知識的體驗,對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將之運用到時間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運用多媒體改進實驗
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具有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特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趣味橫生,使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易懂,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運用多媒體進行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以使教學形式多樣化,實現情景再現、大量演示,突破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課堂的實時互動,提供各種豐富多采、生動活潑、容量大、反應快的反饋信息,提高教學效果。
2.提高實驗的趣味性
高等學校的學生都是以自主學習為主,大部分學生在課前都會進行相關的預習,那么課堂上的實驗就會讓這些學生缺乏新意。這時,如果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3.親身體驗實驗,增加學生的求知欲
動手能力是學生的基本素質,實驗操作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最好機會和途徑。所以,我們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動手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動手。實驗是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通過完整的實驗環節,可以使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得到鍛煉。比如,在《廣告創意》課程中,在完成對廣告創意的原理與方法的教學后,安排分組進行廣告作品的創意設計,并要求各組同學進行課堂演示,學生在實際操作、演示、比較中激發了興趣,又獲得了大量的經驗,同時實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培養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素質
實驗(實訓)教學主要是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由學生自己動手,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動手能力的運用,對于學生其他的素質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實訓教學是高校學生技能培養的起點,是學生由書本走向實習和就業的接口,是學生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嚴謹作風和提高素質的重要平臺。
1.動手操作,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實驗實訓課程的設置并不是隨意的,而是結合課程理論知識,有針對性、條理性開展的,且每一個實訓環節的安排都是有邏輯條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適應實訓教學的安排。
2.動手操作,能活躍學生思維
實訓教學的過程即是激發學生思維及將思維轉換為實際操作的過程。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在各種因素中進行取舍,對所得信息進行篩選。這就要求學生在即定目標的過程中,在不同情況下善于應變,有全局觀,使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綜合、表達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展。
3.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新教學的構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導性、發現性、歸納性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實驗實訓中創造性的應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
三、加強學法指導,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驗實訓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以新的教學方法一方面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驗實訓教學中,教師主要發揮指導的作用,對一些技巧性較強的操作,不但要對學生精心指導,還要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使學生掌握其操作技巧;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并教育學生對實驗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一些具體的觀察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學生進行長期培養,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各種有啟發性的問題,加以具體的指導,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觀察的習慣;指導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質疑;抓住現象的本質,找出與該現象相關聯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在實驗中啟發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設計操作的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實驗教學即是傳授知識,又是演示方法的過程。學生通過操作實驗的分析、歸納、結論等實踐后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深刻體會到了如何很好地運用學習方法的過程。而學生掌握了各種學習方法后,從一定程度上說也拿到了知識之門的金鑰匙。
學以致用的實驗(實訓)教學完全打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開辟了課堂活動空間,促使學生以一種主體參與的姿態進行具體的情景模擬、案例操作,完成從旁觀者到主演者的角色轉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從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來看,實驗(實訓)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整個實驗(實訓)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真正的主角,每位學生都經歷了用心閱讀、查找資料、設計方案、討論發言,模擬操作、總結評價等一系列的實踐環節,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狀態,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培養自信、大膽、認真和踏實的個性品格;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鍛煉了學生與人交往、溝通、協作的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適應了新的就業形勢特點。
高校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就業后,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必須具備應變與創新的能力。實驗(實訓)教學為學生在校期間素質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值得廣大開設經濟類專業的高校大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周宏.學科創新教育新視點[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2]王焱明.教學創新與創造思維培養[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