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瀾
金融風暴下的中國房地產業有點“矛盾”:一面是住宅類房地產的深度低迷,而另一面卻是以零售物業為代表的商業地產的暗潮涌動。
在金融風暴肆虐的背景下,有關外資拋售中國物業的消息頻頻曝光,先有酒店式公寓等被悄悄掛牌,后有更多商辦物業暗中尋求轉讓,例如,年前,全球最大的工業及物流基礎設施提供商和服務商普洛斯,以13億美元打折售出在中國的所有資產及日本的20%資產。在對此產生憂慮的同時,業內認為,就目前宏觀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而言,不動產仍是資產保全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中商業地產類又是重要標的物,何況依然有外資愿意接手。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2009經濟報告》宣稱,中國房地產是“世界最后一個資產泡沫正在破裂。”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繼2007年“建議不要到上海買房”之后,又發表唱空中國樓市言論。然而,凡此種種都沒能阻止外資機構闊步挺進中國零售商業地產。
1月初,馬來西亞百盛集團發布公告稱,以11.287億元價格收購北京雙全大廈,開設大型商場。幾乎與此同時,美國鐵獅門公司在1月11日宣布,總投資25億美元的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F地塊奠基開工。而在2008年底,成功以低于原收購價約1億元的價格獲得上海長壽商業廣場的黑石集團,最近又新成立商業管理公司,意在商業地產領域繼續“抄底”。資本的屬性總是逐利的。為何外資會在此時快速流入中國商業地產?他們看重的是什么?


外資抄底一波接一波
1月18日,在內地擁有40家百貨的馬來西亞百盛集團近日發布公告稱,以11.287億元的價格收購北京雙全大廈。該大廈是雙全中心物業的一部分,涉及土地總面積約5.4萬平方米,其中雙全大廈所占土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按照百盛的規劃,今后將在這里開設一家包括商品零售、餐飲、娛樂和其它配套服務的新店,預計將于2010年的首季度開業。
有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這一物業是為百盛北京第三家商店購置,單價已與臨近住宅物業接近,價格相當合理。
同樣看好中國零售商業的廣闊前景的還有美國鐵獅門公司。在前不久的1月11日,鐵獅門宣布,總投資25億美元的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F地塊奠基開工。而該地塊的規劃設計方案也于12日公布。這個被命名為“世浦領世”的項目占地約26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將被分為F1、F2和F3三個區域進行開發。據消息人士透露,繼上海新江灣城商業項目之后,鐵獅門又已談定在天津新增兩大商圈項目,兩個項目的總建筑面積達75000方米。明眼人可以看出,雖然投資商仍青睞收購成熟物業,以期降低風險。但對于較早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些中長線外資機構,在已經適應中國投資環境之后,已開始轉向前期的項目開發和股權投資。尤其是在如今的“抄底價”誘惑下。
實際上,在金融危機爆發后成功收購上海長壽商業廣場的黑石集團,最近便新成立商業管理公司——瀛石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旨在“抄底”中國商業物業。而英國的地產開發及投資公司高富諾集團(grosvenor)也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亞洲的資產規模提升至s0億美元,其中50%投資于中國。并已成立一只6億美元的基金,將投資中國的購物中心。
商業地產回報率為住宅類一倍
“這個時候,沒錢人講套現,有錢人講抄底。”業內人士在分析外資近期抄底行為時說,只要交易價格低于產品價值,就值得投資。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最穩健的地區,零售商業的長期走勢是往高走。
“市場投資的增長點總是蘊藏在可提升空間大的產業版塊。”相關人士則認為,中國政府已經在力推安居房,宏觀調控的大方向導致中國的住宅房價不可能再繼續提得很高。而商業地產不涉及民生,又是近幾年才新興起的投資領域,可提升運作的空間很大,所以外資機構眼下更熱衷追捧零售商業。“目前,中國住宅地產的投資回報率大概為3%~5%,而商業地產的回報率則有6%—80%。
另一個支撐點是,根據尼爾森2008年下半年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金融危機截至目前并沒有對中國消費者造成過多的壓力和負面影響。投資股市的中國消費者比例高達尼爾森受訪者的七成,而其中僅有4%的受訪者會因為股價下跌削減日常生活開銷。尼爾森預測,200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會下降1~2個百分點,但仍然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