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海
虹膜新生血管(虹膜紅變)是一種異常的情況,常繼發于某些引起視網膜缺氧的疾病,其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主要原因。一般認為在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視網膜缺血缺氧,刺激機體產生一種促血管生成因子。這種因子在刺激視網膜產生新生血管的同時,也刺激虹膜和小梁表面產生新生的纖維血管膜,導致周邊虹膜前粘連,阻礙房水排出而引起青光眼。這種青光眼就叫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反復發生前房出血,故又稱出血性青光眼。本病極頑固,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藥物及濾過性手術往往無效。患者眼部充血,角膜水腫,劇烈眼痛、頭痛,常導致失明。
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嚴格控制血糖,同時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局部治療。臨床上,糖尿病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三個階段:青光眼前期、開角型青光眼期、閉角型青光眼期。青光眼前期眼壓正常,僅在虹膜及房角出現細小新生血管。此期最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激光全視網膜光凝術,光凝破壞缺氧視網膜,增加視網膜血管灌注,中斷新生血管產生的根源。全視網膜光凝后新生血管萎縮,可穩定病情,保存視力。屈光間質混濁者可用全視網膜冷凍術。開角型青光眼階段眼壓升高,新生血管增加。如視力尚好,屈光間質清,可用藥物控制眼壓,避免用縮瞳劑。全視網膜光凝仍為首選。藥物不能控制眼壓者,可選用手術,如鞏膜瓣下引流管植入及活瓣植入術、濾過手術、睫狀體冷凍術。閉角型青光眼階段房角關閉,眼壓很高。可試用藥物控制眼壓,有條件時作全視網膜光凝,也可在前房角鏡下直接阻塞前房角的新生血管,以減緩房角內纖維血管膜的發生和房角閉塞,如果眼壓不能控制,再采用上述手術治療。晚期已無光感的病人,疼痛嚴重,可球后注射酒精和氯丙嗪減輕痛苦。角膜大泡、潰瘍者可選擇眼球摘除。
已經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嚴格控制好血糖,定期檢查眼底,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