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昌學
摘要:容縣處于北部灣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交匯地帶。北部灣開發所對外輻射的范圍恰好就是客縣籍華僑華人中最集中的東南亞一帶,對容縣參與北部灣開放開發是個潛在的資源優勢。應充分利用優勢和潛力,創新發展思路,在融入多區域經濟合作中加速容縣經濟發展。
關鍵詞:僑鄉;容縣;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環境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09)01-0046-03
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是廣西加快對外開放“千年等一回”的歷史機遇,對既處于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發展框架內,又毗鄰廣東,區位、資源、歷史文化優勢明顯的僑鄉容縣來說,更是實現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作為廣西第一僑鄉的容縣,如何在多區域合作中搶占先機,在更高層面、更廣闊領域謀劃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容縣毗鄰粵港澳,位于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之一的玉林的東南大門,處于北部灣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的交匯地帶,是粵港澳西進參與西部大開發、區內外內陸腹地南連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便捷通道?!稄V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為容縣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容縣參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必須選準突破口,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創新發展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在融入多區域經濟合作中加速地方經濟發展。具體說來,就是要打好一張“僑”牌,主動“兩個融入”,加快“六個對接”,發展“飛地經濟”。
(一)打好一張“僑”牌,利用好僑力資源,促進容縣對外開放。僑鄉優勢是容縣參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最大的潛在優勢。一是轉變思維模式,改進運作方式。僑務工作只注意各類同鄉會遠遠不夠,還應重視做華僑華人專業人士與科技社團的工作,通過華僑華人這個平臺引進所需的資金、人才和專業技術服務容縣,積極參與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
二是突出縣域特色,拓展聯誼空間。要進一步發揮僑聯組織的作用,拓展聯誼空間,提升聯誼質量,暢通海外華僑華人與容縣各有關部門有關企業聯系溝通的渠道,把所有關心支持容縣發展的友人匯聚在一起,形成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強大力量。
三是整合“五僑”資源,追求內涵功效。容縣涉僑機構有縣人大財經農村華僑工委、縣外事僑務辦、縣政協文教群衛宗教聯誼委、縣僑聯、致公黨縣委會五個部門,統稱“五僑”。要整合“五僑”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僑務工作。同時,搭建商務平臺,建立友好合作、商務往來、互動雙贏的關系,增進彼此了解,從中找尋合適的商機和商業伙伴,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提升僑力資源的可循環的利用率,更好地為容縣參與北部灣開放開發服務。
(二)主動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和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沿海腹地”經濟。容縣豐富的資源能夠彌補沿海城市群的貨源、水源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不足,只要把容縣的優勢與北部灣經濟區的活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可以將容縣發展成為臨海大工業的后方產業配套基地、配送中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腹地。近幾年來,容縣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和僑鄉優勢,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采取小分隊招商、駐點招商、節會招商、以商引商等辦法,吸收和引進東部尤其是珠三角地區電子產業制造業的轉移,培育發展形成電子產業集群,實現了融入珠三角經濟區的歷史性突破。至2007年底,全縣共吸收和接納東部電子產業轉移企業29家,計劃總投資13.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7億元,實現稅收85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1.7萬多個。
(三)做好六個對接,全方位多層次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1、加強思想對接,牢固樹立現代開放意識。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沒有大開放,就沒有大發展。要全面融人多區域開放與合作,首先在思想上要進行對接和融入。通過深入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破除陳舊落后的觀念,在全縣營造“群眾創家業,干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的全民創業濃厚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民力、激發民資、釋放潛能,通過主動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來實現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2、加強規劃對接,科學統籌推進。要加強產業發展規劃,突顯比較優勢,尋找產業融入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構建主動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圈的交通網絡,縮短空間差距;整合現有的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使之與北部灣經濟區相配套,著力把容縣打造成為區域性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交通樞紐和信息交流中心。3、加強產業對接,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要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強對東部產業轉移的規律、特點的研究,準確把握產業結構變動特點和發展趨勢,圍繞現有的“電子信息、食品制藥、林產化工、機械制造、陶瓷建材”強勢產業,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編制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與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對接、市場對接,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同時,圍繞珠三角、北部灣地區的優勢產業,主動配套,發展配套經濟。
4、加強資源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容縣旅游資源豐富,是“廣西優秀旅游縣”、“玉林市旅游龍頭縣”,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要依托這些資源,構建與周邊融合貫通的大旅游圈,打造“泛北部灣旅游休閑基地”,加快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業。容縣沙田柚在國際國內市場久享盛名,年產量超過4萬噸。容縣有豐富的蘭花資源,2007年成功舉辦了廣西海峽兩岸第二屆蘭花博覽會。容縣要借助玉林市建設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這個平臺,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加快科研、示范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農業深加工,發展現代農業。
5、加強基礎對接,縮短空間距離。要加大交通網絡建設力度,構筑起公路、鐵路、內河航運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交通網絡體系。全力配合加快洛湛鐵路、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建設,建設與北部灣經濟區對接的高速公路、鐵路通道。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繡江復航工程建設,打通與珠三角地區的水路交通運輸通道。
6、加強人才對接,提供智力支撐。要圍繞推進容縣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著力培養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著力培養造就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著力培養造就大批新型農村實用人才。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引進機制,抓住北部灣開放開發的良好契機吸引人才,引進和培養造就大批創新型人才,建設人才小高地,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科技人才力量。
(四)創新發展方式,探索發展“飛地經濟”?!帮w地經濟”是指在推進工業化和招商引資過程中,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把甲地(主要是交通不便的鄉鎮或自然風景區等不適宜上工業項目的地方)招人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隸屬乙地的工業園區,通過建立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把容
縣打造成北部灣和珠三角地區的新“飛地”,發揮好容縣的勞動力、土地、水電等優勢,加強與北部灣沿海城市的合作,謀求在電子信息、林產化工、食品制藥、農副產品加工等方面發展配套產業、發展“飛地經濟”,打造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腹地。
隨著區域競爭的日趨激烈,環境因素成為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容縣要加快融入,促進發展,也必須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優化發展環境,增強投資吸引力、綜合競爭力。
(一)加快園區建設,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充分發揮容縣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開發區的優勢,按“一流工業園區”的要求和“一區多園”的模式,加強規劃和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廠房”建設,完善園區路、水、電、通訊以及生活配套設施,切實提高園區對產業集群的承載力,努力把工業園區辦成產業集群、土地集約、資金集中、項目集聚的平臺,建成產業轉移的集聚區、工業發展的增長極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二)加強城鎮建設和管理,打造最宜人居、最宜發展的城市環境。要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彰顯僑鄉個『生及品位,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抓好配套洛湛鐵路建設的城西新區規劃建設、配套南廣高速公路和縣經濟開發區建設的江南新區規劃建設以及以城區繡江兩岸綠化、亮化、美化為重點的沿江開發規劃建設,加快水、電、氣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創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強化縣城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等功能,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強城市經營管理,鞏固“國家衛生縣城”、“自治區文明縣城”、“自治區平安縣”創建成果,優化發展環境,努力把容縣建設成為最適宜人居、最適宜發展的城市。
(三)完善各項政策,增強投資吸引力。容縣正面臨著多重疊加的發展機遇,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泛北部灣開發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當前要加緊對國家、自治區鼓勵發展的優惠政策進行深入研究,結合縣情,進一步完善投資優惠辦法。實行扶強、扶優的政策,從財政中安排專項資金,對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爭創名牌、項目投資等方面進行獎勵扶持,促使企業做強做大。在容縣經濟開發區成立建設投資公司,不斷拓寬園區基礎設施和企業的融資平臺,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做強做大。
(四)提升服務質量,以優質服務促進容縣發展。就投資興業而言,優質服務比優美環境和優惠政策更重要。要加強以行政效能建設為核心的行政效能、政府執行力和政務環境三項建設,健全首問負責制,全面推行限時辦結制,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打造廉潔務實高效政府。要切實整頓干部作風和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在全縣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和環境。要加強市場監督和管理,規范市場環境。要創造優良可靠的誠信環境,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打造信用政府,增強客商的投資信心和地方招商吸引力。要加強商德教育,切實改變一些單位和企業信用觀念淡薄、重承諾輕踐諾的不良現象,努力營造以誠信引資金、以誠信聚人力、以誠信促發展的信用環境。
責任編輯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