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度的印度大選下月將開始投票。今年的選舉比以往多了一項新規定,所有候選人必須公開個人資產和犯罪記錄。該規定一經提出立即引發媒體對印度國會議員犯罪問題的關注。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刊文揭開了印度國會議員的“驚人內幕”。
由學者組成的印度民主改革協會進行的一項統計結果顯示,印度國會中的“黑幫議員”多達三成。印度現任543名國會議員當政5年間,有128名議員面對各種指控,罪名包括損壞財產過失、強奸、綁架和敲詐勒索等,其中有84人被控謀殺。有的人還面臨多項指控,其中一名議員面臨17項謀殺指控。《新聞周刊》文章稱,各種不斷曝光的議員犯罪行為將國會拖到了癱瘓的邊緣,過去一年中,國會議員真正議政只有不到50天,有的人當政以來一言不發,甘當“花瓶”。
該統計還顯示,不僅國會兩大黨國大黨(執政黨)和人民黨(最大反對黨)有不少議員面臨犯罪指控和調查,地方小黨情況更嚴重。調查引用了前煤炭部長希布·索倫為例,因怕私人秘書透露自己的丑事,1994年索倫綁架并殺害了自己的秘書,此外,他還卷入兩起屠殺事件。《新聞周刊》文章稱,索倫領導的“恰爾肯德解放陣線”在議會中占5個席位,依附國大黨,雖然像黑幫一樣作惡無數,但他“進內閣就像進菜園”一樣容易,在議會中呼風喚雨,直到2006年才被送進監獄。
《新聞周刊》認為,這些劣跡斑斑的人之所以能進入議會,和印度選舉腐敗不無關系。競選需要大量開銷,不少人利用金錢和稱霸一方的強大勢力進入國會。該文披露,他們向貧民窟中的窮人收買選票,在比哈爾和北方邦,惡徒們威脅貧窮的農民前往投票;在古吉拉特邦和西孟加拉邦,一些政黨領袖威脅支持者,甚至沒收他們的投票卡;在馬哈拉什特拉邦,他們還雇人攻擊到孟買找工作的移民,戴面具示威以增加政黨的影響力。對此,國家社會觀察協會教授希曼蘇·吉哈稱:“不管叫他們惡徒,還是政治激進者,他們都是印度的政治污點。”
《新聞周刊》還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印度禁止獲刑的罪犯參加大選,但嫌犯在上訴過程中仍能從事政治活動,而且這一過程可能持續30年甚至一生。執法不力是重要原因,當警察和其他官員強行執法時,犯罪議員往往通過調職就能輕松脫身。不少印度百姓希望今年這一現象能因政府新規定而得到改觀。其實,1999年民主改革協會就要求政府立法,但此舉受到20多個政黨的聯合抵制,一直未能執行。▲ (丁良恒)
環球時報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