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趙漢臣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在國際媒體關于“中國航母熱”持續升溫之際,有人又爆出消息稱,中國購買俄羅斯蘇-33艦載機的談判破裂,理由是中國買得太少,俄羅斯擔心中國會偷竊俄羅斯的技術。對此,俄羅斯一名防務人士10日予以否認,并表示雙方尚未就這一問題進行談判。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10日報道,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一名與武器出口業務關系密切的人士說,俄中并未就對華供應兩架蘇-33艦載戰斗機進行談判,所有關于這方面的報道都是媒體的謠言。這名消息人士同時表示,中國將來的確可能從俄羅斯采購一批艦載戰斗機,“雖然中國至今仍未確定到底具體需要哪種機型,但很有可能選擇蘇-33”。他還表示,向中國供應的蘇-33艦載戰斗機數量可能達到幾十架。
蘇霍伊公司對于與中方簽署供應蘇-33戰機合同的前景不予置評,但不否認中國對采購該型號艦載戰斗機表現出興趣。蘇霍伊公司副總經理謝爾蓋·謝爾蓋耶夫去年在中國出席活動時曾說:“(中方)的確有興趣,但提到具體東西還為時尚早。”
在此之前,俄羅斯多家媒體援引《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稱,中國與俄羅斯就購買俄蘇-33艦載戰斗機的談判破裂,因為俄羅斯擔心會因此造成技術外流。報道有模有樣地說,北京方面希望購買50架蘇-33戰機以配備航母,但想先購買2架樣機。俄羅斯方面擔心中國會利用樣機仿制蘇-33技術,因此拒絕交易。除了上述原因,俄羅斯還認為此交易不合算。中國后來建議先購買14架,但俄羅斯仍不同意。為回收成本,俄羅斯表示最少要訂購24架飛機。報道還稱,中國計劃建造排水量為4.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2020年,中國將建成排水量為9.3萬噸的核動力航母。現在,中國設計師正在制造自己的艦載戰斗機。近年來中國購買了一些蘇制退役航母,這將有助于幫助中國獲得建造航母技術。
俄新網10日援引《莫斯科共青團報》報道稱,中國早已決定向俄羅斯訂購50架蘇-33艦載戰斗機。俄羅斯軍火出口企業一直就出口蘇-33型艦載戰斗機事宜與中國進行談判。如果雙方能達成這一協議,合同金額將達到25億美元,這將是俄羅斯歷史上較大的一筆軍火生意。俄方認為,如果中國自行制造艦載戰斗機過程中遇到困難,俄羅斯將有希望獲得更大訂單。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馬基延科說:“理論上中國可以生產自己的艦載機。中國目前自行生產了J-11型的戰機,這其實是俄羅斯蘇-27型戰機的翻版。但要把這種戰機改造成可在艦上起落的飛機似乎困難很大。”
最近一段時間,關于中國建造航母的猜測和議論非常多。特別是“兩會”期間,“中國航母熱”在國際媒體上持續升溫。此前,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說,中國海軍從上世紀80年代就不斷游說建造航母,但中國政府擔心會打破地區軍事平衡,所以一直沒有采納,但去年12月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發表了“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的言論,這被視為中國將很快開建第一艘航母的暗示。報道還稱,擁有航母,將是中國對美國海上霸權發起挑戰的第一步,但從近期來看,這將會引起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擔憂。
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軍副政委鄔華揚對媒體表示,中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航母的經濟與技術能力,中國發展航母是人心所向,也是中國大國地位的象征。▲
環球時報200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