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等相關會計準則,實施新準則無疑會對我國企業的盈余管理產生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新資產減值準則 盈余管理 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220179-01
一、資產減值準則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一)資產減值準則為盈余管理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1.資產減值準則滿足契約摩擦。在委托代理關系的模型中,人們通常事先設定一套管理契約和報告規則。由于契約的剛性和不完備性,會與現實的需要產生矛后,而企業的許多契約不僅以會計盈余作為簽約的基礎,而且還以會計盈余作為評估契約履行情況的依據。資產減值準備靈活性的存在,使得管理者可以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選擇自己或與投資等契約關系人最為有利的會計處理方法,來影響企業的盈余水平,從而實現自身效用和企業價值最大化。
2.資產減值準則滿足溝通摩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法規的不斷完善,資產減值準備的范圍由“四項”升格為“八項”,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根據資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計量屬性和計量標準,并且對計提條件、計提比例等,都需要會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進行職業判斷,因此增加了投資者的閱讀難度,畢竟投資者要想辨別資產減值準備中到底有多少并非真正減值,辨別出“秘密準備”,絕非易事。不可否認,代理人永遠都會擁有一部分私人信息,這些信息永遠都不可能被委托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知曉。信息不對稱環境為盈余管理留下了現實操縱空間。
(二)盈余管理推動了資產減值準備的發展和完善。資產減值準則伴隨著企業盈余管理的不斷抑制和創新而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資產減值準則的發展歷程也反映了這種互動關系。如,為了遏制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任意調節企業利潤,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的新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時應該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資產減值一經確定不得在以后期間轉回(除新資產減值準則規定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的項目外),以此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梢?,資產減值準則正是在這種互動關系中經歷著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企業的盈余管理方式也在這種互動關系中經歷著不斷的創新。我國資產減值準則的發展歷程也反映了這種互動關系。
二、新資產減值準則變化的內容
(一)資產減值準備確認的變化。針對單項資產難以獨立確認未來現金流量的問題,新資產減值準則引入了“資產組”這一概念,新資產減值準則明確規定:對于不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的資產,應當按其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進行減值測試,計算確認減值損失。這樣能夠大大地簡化計量工作,大大縮小了企業在這一方面對利潤做文章的空間。從總體上來看,新資產減值準則擴大了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范圍。在新資產減值準則中,除了這八項資產外,還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未擔保余值、金融資產、未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七項資產項目。這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相對于現行準則來說,這項規定是一個很大的修改,它是一個永久性原則,避免了企業確認暫時性損失,保證了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比性。
(二)資產減值準備計量的變化。新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為了使期末資產計價與當期損益計量更可靠,新資產減值準則更多地使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了提高可操作性,規定了預計的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應當包括的內容;為了提高可靠性,要求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以經企業管理層批準的最近財務預算或者預測數據,以及該預算或者預測期之后年份穩定的或者遞減的增長率為基礎;為提高預計基礎的可靠性,對預算期進行了限定,并對預算期以后的現金流量趨勢進行了保守的限定。
(三)資產減值準備披露的變化。新資產減值準則,除了披露當期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外,還要求披露提取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累計金額,資產組的基本情況及其所包括的各項資產于當期確認的減值損失金額,以及資產可收回金額的確定和計算過程中涉及到的估計基礎、折現率等。這樣的規定有利于外部報表使用者更好地判斷公司經營狀況和報表信息的可靠性。
三、新資產減值準則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修改和完善后的資產減值準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產生抑制作用。
1.可回收金額的計量更具有可操作性。新準則規定,可回收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處置費用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所發生的直接費用。并明確公允價值應依據公平交易中的銷售協議價格、活躍的市場價格或同行業類似資產的最近交易價格來確定,否則應以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可回收金額。為了使期末資產計價與當期損益計量更可靠,新準則更多地使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這一計量屬性。為了提高可操作性,新準則規定了預計的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應當包括的內容,如現金流入、現金流出、處置收入及支出、折現率等為了提高可靠性,新準則要求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以經企業管理層批準的最近財務預算或者預測數據,以及該預算或者預測期之后年份穩定的或者遞減的增長率為基礎為提高預計基礎的可靠性,新準則將預算期限定為5年以內,并對預算期以后的現金流量趨勢進行了保守的限定。新準則對資產減值的計量方法更為明確,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行盈余管理的職業判斷。
2.部分資產減值準備可以轉回。雖然新準則規定了資產減值準備“一經確認,不能轉回”,但應該注意的是,對于存貨、消耗性生物資產、貸款及應收賬款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資、長期債權投資、遞延所得稅資產、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未擔保余值等的減值仍然允許轉回。此外,以公允價值反映且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生物性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期末以資產的市場公允價值調整其賬面價值,減值額等于期末公允價值減期初公允價值。實務中,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和轉回具有隱蔽性,為更多的公司用來進行盈余管理。另外,在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發生更替或企業的盈利無法達到分紅計劃所規定的下限時,一些企業仍然可以在某一會計年度一次性提取巨額資產減值準備,使得企業一次性虧足,在以后的年份可以輕裝上陣,可以說該規定對這種形式的盈余管理行為抑制作用不大。
參考文獻:
[1]袁淳,會計盈余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2]李吉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曲桂秋,本科,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現就職于煙臺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