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波 辛文超
[摘要]簡要論述在環境執法任務加重的今天,由于多種因素的干擾,環保部門很難獨立開展工作,同時環保執法設施及執法隊伍思想觀念、工作意識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問題,所有這些問題,使環保執法工作面臨許多困境。為保護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貫徹《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環境保護部門需要在各方面加以努力,做好環境執法維權工作。
[關鍵詞]環境執法 維權 作好
中圖分類號:X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220189-0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環境污染問題頻繁出現,人民群眾環境意識不斷提高,環境執法任務日益繁重。但是,由于現有的環境法律規章制度不完善,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低于追求經濟效益的觀念,執法配套設施不足,執法力量薄弱等原因,致使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正常的現象。
現象一:環境法制不健全,國家環??偩秩鄙賹Φ胤江h保部門的制約權,地方政府對環保工作的直接干預,導致環保執法的不作為及無法作為現象的發生。2005年11月份發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就是證明。
在松花江污染事件發生后,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引咎辭職。如果說國家環??偩衷诖舜问鹿手?,應急措施不利的主要原因是太依靠地方政府、太相信地方環保部門了,那么為什么在松花江污染事故發生后的四天里,國家環??偩譀]有接到吉林省環保部門任何關于這起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信息。這一不正常的現象值得深思。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環保部門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管理,其人事權和財權掌握在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手中,上級環保部門對下級環保部門只有業務指導職責,下級環保部門并不受上級環保部門的行政制約。雖然地方環保部門的法定職責是保護環境,而為了保住烏紗帽,不得不依照黨委和政府的意圖做一些與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悖的決定。這就不難理解在松花江污染事故中,吉林省政府隱瞞污染事件,吉林省環保部門不敢上報國家環??偩诌@一奇怪現象的發生了。
現象二:環保部門與排污企業之間的制約倒置關系,嚴重損害了環境執法部門的權威性。環保執法部門對排污企業的排污情況、污染預防和治理情況負有監督管理的職責,但由于體制及政府干預等原因,環保部門不僅對排污企業的排污情況無法按政策法規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而且在一些缺乏當地財政支持,執法經費短缺的地方環保部門,為維護正常的生存活動及單位職工正常工資支出,不得不和排污企業玩起了“貓鼠同樂”的游戲,有時還要看企業的臉色。試想,在此等境遇下,環保部門對其監管對象有何威信可言,更勿論能否履行環保管理職能了。
現象三:環保部門作為政府職能部門,不僅不能自主行使職責,還充當了替罪羊的作用。由于環境保護監管體制不完善的問題,1989年《環境保護法》授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統一監督管理”職權早已被《水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專門立法給架空了,導致在部門主導單行立法的今天,有的部門在單行立法中只有職權而無責任的現象比較普遍。如很多環境事件發生之后,因為1989年的《環境保護法》規定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是統一監督管理的部門,社會輿論首先便把矛頭指向它,真正負有監管職責的部門卻避而不談責任,有的甚至把責任直接推給環境行政主管部門。[1]
現象四:許多排污業主環保法制觀念淡薄,是制約環境執法權力執行的重要因素。許多排污業主尤其是個體企業主只認稅、不認費現象嚴重,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知之甚少,環保法制觀念淡薄。當出現缺少環評、“三同時”手續、超標排放污染物、環保設施不到位等問題時,他們還認為是環保執法部門故意刁難,不是以各種借口推脫不辦,就是產生過激行為,致使環境執法工作困難重重。
現象五:環保處罰力度差是制約環境執法困難的又一大難題。據資料顯示,1999-2001年間,浙江省環保部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案件中,平均個案執行完畢需89天,有的個案甚至長達4年才執行完畢;甚至出現不予執行的情況。[2]嚴重影響了環保執法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現象六:社會環境宣傳教育不到位,宣傳方式有待加強。雖然近幾年來,人們的環境意識不斷增強,社會與輿論對環境的關注日漸增多,但與環境破壞程度相比還遠遠不夠,尤其排污企業主及相關利害人的環境意識還非常淡漠,甚至有些信息溝通部門,都不能很好的愿履行自己職責。
當然,以上幾種現象,只是制約環保執法無法全面展開的一部分原因。我認為要想解決好中國目前的環境問題,政府及環保部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變環保管理方式,加大懲治力度
環保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健全的法律體系和運作方式。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對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為更好履行環保執法職能,環境法規應在原有的基礎上,抓住《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的大好契機,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環境管理體制建設,理順監管機制,強化執法手段,擺脫執法束縛,構建銜接緊密、相對完善的環境法規體系,為環保執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改善環保執法環境
任何工作的順利完成,都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支持。各級環保部門應清楚的認識到,做好統一思想認識工作,是搞好環保執法工作的基礎,應經常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匯報、請示環保工作,取得黨政領導的支持,加強與計劃、經貿、國土資源、林業、農業、建設水利等有關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只有爭得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環境執法的支持,真正貫徹落實環境統一監督管理的分工負責制度,才能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三、進一步健全環保執法監督體制
隨著環保執法的深入,監督體制越發顯得重要,它是保證環保執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應加強執法責任機制、執法監督機制、權力制衡機制的建設。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把環保執法活動完全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加強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建立和完善上級對下級環保部門的層級監督,實行環保執法考核評議制度,把監督體制落實到個人,增強環保執法人員個人維權的積極性。
四、加強環保執法設施及人員素質建設
環保執法硬件設施建設,是執法得以實施的基本要件。為保證環保執法權利保質保量得以實現,必須加強環?;A設施建設。尤其對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各級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在設備及經費上更應予以必要的支持。
環保執法人員要認真學習基本國策,說話辦事首先要找準立足點,從環保基本國策出發,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真正樹立生態平衡觀、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觀,而不能站在污染者的立場上,替污染者說話。
五、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信息溝通與交流
為增強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必須加強。宣傳教育活動要突出實效,除開展環保法律法規的教育外,應開展更多的環境維權活動。為環境維權行動造聲勢,造輿論,在全社會形成一個環境保護方向,“知法、守法、維法”的良好輿論氛圍。
在當今環境與經濟并重的時代,環境保護事業將不斷發展,環保執法維權工作也將不斷完善,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黨委及人民群眾的關懷和支持下,環境執法工作終將得到全社會的認可,環保隊伍也終將還給人們一個清潔干凈的碧水藍天。
參考文獻:
[1]常紀文,從松江污染事件反思中國環境法律和法學研究問題[J].《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3.1.
[2]陳云娟,提高環境執法效能刻不容緩[J].《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5.23.
作者簡介:
陳清波,女,黑龍江省海倫市,2004年12月畢業于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法律專業,現工作于黑龍江省海倫市環境監測站,從事環境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