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張依詩
在中韓兩國近日的電視熒屏上,《我的團長我的團》和《花樣男子》當之無愧分別是受關注度最高的電視劇。它倆一個是軍事題材,一個是動漫改編;一個殘酷現實,一個輕松搞笑;一個主角扮相難言俊美,一個青春逼人時尚無比。僅僅從這兩部電視劇的差異,就不難看出中韓兩國百姓的不同審美。
韓劇《花樣男子》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20世紀初,中國臺灣的《花樣男子》改編劇《流星花園》曾經掀起過無與倫比的熱潮。迄今為止,恐怕沒有一部富家子與灰姑娘的故事能比這部日本漫畫《花樣男子》在熒屏上更受歡迎,也更有觀眾基礎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暢銷漫畫改編的影視作品陸續在亞洲登場,日版的《惡作劇之吻》率先火遍亞洲,讓柏原崇成為紅極一時的少女偶像,也使動漫改編劇順勢成為了日本偶像劇的一大類型。韓國早期的動漫作品有《回來的大醬湯鍋》和《傳說的故鄉》等,風頭一直在日劇之下,直到21世紀之后,《宮》、《一枝梅》和《食客》等人氣劇才逐漸形成自身特色,并引發了追捧熱潮。而中國臺灣的動漫改編劇也有不少:《流星花園》的萬人空巷珠玉在前,之后有林依晨領銜的《惡作劇之吻》系列廣受好評。
以上所有取得成功的動漫改編劇都無一例外地遵循著“少女漫畫體”的規則:鄰家女孩遇到白馬王子,譜寫出浪漫到不可思議的戀情,童話一般的劇情和俊男靚女的偶像陣容即刻引發年輕一代的共鳴和追捧;第二,動漫改編的身份又令人自然而然地不去計較其不切實際的劇情,從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大眾緩解沉重壓力和輕松做夢之道;加上每部能登陸熒屏的原著本身就具有強大的粉絲基礎。以上大概也是動漫改編劇多年每拍必火的原因了。
既然如此受歡迎,那這股越演越烈的真人版動漫風為什么沒刮到中國大陸呢?說沒有其實不盡準確,改編自日本暢銷漫畫《網球王子》的同名真人版電視劇,由“好男”領銜,正在各地方電視臺接受著殘酷的收視率和口碑的雙重打擊。如此可見,動漫改編劇在中國大陸不僅未成氣候,甚至是否存在可發展的空間都尚存疑問。在大陸的電視熒屏上,最受歡迎的多是《我的團長我的團》、《士兵突擊》等軍事劇,《金婚》、《闖關東》等時代劇,《家有兒女》、《空鏡子》等家庭劇,或是《三國演義》、《康熙王朝》等歷史劇,中國大陸至今為什么沒有一部稱得上優良和經典的動漫劇呢。
就此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曾撰寫過老版《包青天》等多部膾炙人口連續劇的臺灣著名編劇鄧育昆。“這個現狀我想最大程度是取決于各國各地區的人文文化、發展背景和觀眾認知程度的不同,每一個地區和年齡段的觀眾對于藝術形態的接受度是有差異的。在大陸,掌握電視遙控器的觀眾年齡層偏高,他們的教育背景、時代背景和生活背景決定了其對講述經歷過的時代和生活的劇作更有共鳴和認同,相對天馬行空的故事和漫畫式的情節理解力和興趣都不高,而這一批受眾的認知和品位很大程度決定了大陸電視劇種類的走向。”鄧育昆還說:“動漫劇瞄準的受眾群體是年輕人,可現在年輕人的娛樂方式太多了,他們除了可以出門看電影逛商場或者去夜店外,還可以上網看國外流傳的電影劇集等,如此的高速和快捷,想留住他們的目光,本就是相對困難的事情。”
的確,同樣是漫畫改編劇,日劇精于建立豪華場景和原作原貌,韓劇注重精致細節和夢幻色彩,而中國臺灣的電視劇則善于推廣個性深刻的俊男靚女。相比而言,國產動漫劇從劇情質量、偶像陣容以及細節制作上都有著很大的差距,就更別提戰勝認知和文化差異了。▲
環球時報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