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蔚麗 蔣明朗 余清鳳
[摘要]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武術文化。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武術的發展和傳播出現了許多問題。隨著現代西方文化逐漸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主流,傳統武術文化有著被忽視的可能。現代影視作為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工具,可以成為傳統武術文化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媒介,有利于提高傳統武術文化的地位和知名度,從而達到挖掘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影視手段;挖掘整理;武術文化
中華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體育文化的代表。向來被譽為“國之武魂”,“其源也遠,其流也長,其博且大,其精且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下形成的一項內涵豐富,自成體系的運動項目。它植根于華夏文明數千年的沃土中,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民族文化。中華武術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影視載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商業武打電影對中國傳統武術的推廣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文試圖分析現代影視手段在挖掘整理傳統武術文化中的意義和作用,并為具體實施提供建議。
一、傳統武術文化目前的現狀
1.經濟條件的制約
要挖掘、整理傳統武術,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傳統武術來自民間,其中還有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武林人士很少有能力完成武術專著或音像作品的出版,即使一些武術團體和組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且由于一些老武術家年事已高,有的已經謝世,他們一身的絕技以及絕技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倘若后繼無人,或他們的絕技不能及時得到整理,寶貴的傳統武術將面臨嚴重的滅絕災難。
2.缺乏現代化制度支撐
我國傳統武術的傳承更多由師徒或家族進行傳承。其傳播面較窄,且由于缺乏廣泛的交流,中國武術的許多精華在傳播中不斷遺失,成為一大憾事。到現在為止,傳統武術文化也沒有完全走向學校體育教育,更沒有走向社區體育,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高等體育院校對傳統武術的考生一直是拒于大門之外,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收的武術考生僅僅只限于現代的競技武術。傳統武術發展至今,在制度層面上投大地阻礙了傳統武術的科學化發展。
3.大部分傳統武術項目已經失傳或面臨著失傳
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國的傳統武術文化也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危機。傳統文化的“傳八留二”的弊端使很多武術文化的精華失傳,武術傳承中也有“傳子不傳女”等陋習。此外武林人士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沒有文化,不能著書立說。這樣就形成了傳統武術傳承形式單一,容易失傳。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繁重的建設任務使傳統武術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文化大革命時期,甚至被當作“四舊”而受到批判、踐踏。導致大部分傳統武術項目已經失傳或面臨著失傳。這不得不令武術界擔憂。
二、挖掘整理傳統武術文化的意義
1.弘揚民族文化
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中國傳統武術,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充分融攝了道家、儒家、佛教等哲學思想,又涉及了中國傳統美學、養生學、醫學等思想,積淀了厚重的民族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最終形成了集技擊之大成,蘊哲理之奧妙的民族文化體系。凡是受過中華武術洗禮的人,無不驚嘆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負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息,閃爍著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觀念。它體現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蘊涵著道家“貴柔法水”的主張。詮釋著儒家“仁義”的人格追求,彰顯著佛教的“般若”智慧,閃現著兵家的“詭道”思想。
2.振奮民族精神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歷經五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藝術形式在人類歷史中發展起來的。不但能夠健體強身,維持民族的強壯與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體育這一特殊的文化形態中發揚民族的精神情趣,其文化價值遠遠超過身體訓練價值。傳統武術強度小,趣味性強且鍛煉環境比較寬松。此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聯系實際。容易激發少數民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三、影視手段在挖掘整理傳統武術文化中的意義和作用
1.影視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傳統武術文化的資料
由于文化程度所限,民間武林人士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高,不能把自己武功的一招一式直接記錄下來,更無法完成圖文并茂、洋洋灑灑的武術專著。據《滄州武術志》記載,僅滄州地區在民間流傳的武術門類、拳械套路就多達50余種,但真正把這些武術拳械套路的一招一式,圖文并茂的整理記錄下來,正式出版的武術專著卻寥寥無幾。鳳毛麟角。據《中國大百科全書一體育》記載,流傳至今的涉及武術方面的專著只有宋代至清末的20余部,這在浩如煙海:多如牛毛的中國歷史典籍中,顯然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影視手段,將武術動作記錄下來。
2.通過影視宣傳弘揚武術文化
1928年,上海影戲明星公司根據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拍攝的《火燒紅蓮寺》,是地道的中國武俠文學與外國傳媒電影結緣的典范。該片盡管有些粗制濫造。但傳統的“扶正祛邪,歸于俠道”的審美心理。還是引起了轟動效應。1982年,《少林寺》以其真實、精湛的中國武術在世界掀起了“武術熱”的狂飆。
武俠作品對武術的重要貢獻之一是豐富了武術文化的內涵,在武術中凝結了更多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武俠電影對武術文化,特別是對武德有著不可低估的豐富作用。不少人就是靠接觸影視武打片才開始喜歡武術,走上習武之路的。
3.通過影視宣傳使中華武術跨出國門,走向世界
影視在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尤其是國際傳播方面功不可沒。以武術為例,像20世紀70年代以徒手搏擊為特征的真功夫片《精武門》,20世紀80年代李連杰主演的傳統武術影片,對武術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的影視作品大都用虛幻的特技手段,注重了花哨、熱鬧的場面,不注重體育的內涵。所以我們應該對體育文化的影視傳播方式進行改革,多使用運動員,少使用特技,使體育文化內涵盡可能“原汁原味”。使世界人民都能從影視欣賞中發掘中華武術的真諦和內涵。
4.利用現代影視手段挖掘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
武術之所以能源遠流長。就在于它汲取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華,講求以德立武,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學會文武藝報效國家”的精忠之心。且不說它所包含的儒家風氣、道家傲骨、佛家釋義,單單體會一下它的兵家“詭道”就足以讓我們津津樂道。然而,商業武打電影往往把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情景之中,過分的個人高超武打刻畫忽略了武術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也忽視了對傳統武術所含的哲學、醫學、兵法等等的描寫,也看不見武術所賴以生存的資本即武術的攻防技擊性。因此隨著現代西方文化逐漸成為中國體育文化的主流,傳統體育文化有著被忽視甚至于沒落的可能。
四、結語
電影電視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之一,影視媒體不僅帶來了大眾傳播歷史上的革命,而且帶來了人類文明中宏偉而壯麗的文化景觀,體育節目則是這文化景觀中最能吸引觀眾的節目之一。所以我們應該借助影視媒體這個世界性的大舞臺,使我們的武術文化與影視產業接軌,使我們的傳統武術文化經得起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體育產業與影視產業高速度發展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