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艷 王建莊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教育存在著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而對于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文教育則不夠重視,同時,高職院校招的學生是普高最后一批錄取的商中畢業生,招收“三校”(即中專、技校、職業高中)對口生,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開設影視教育不僅可以克服學校資源以及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局限,還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高職院校中開設影視教育對于商職院校有現實的、長遠的意義,也是非常迫切的。
[關鍵詞]影視教育;商職院校;學生;缺失;迫切
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建設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任務。當前,由于職校學生的層次不高,素質參差不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了高職院校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影視藝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綜合藝術,廣泛吸收了文學、音樂、舞蹈、戲?。豪L畫、雕塑等各門藝術千百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精華,綜合了各門藝術的特點,實現了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造型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結合。承載了大量的社會人文與藝術信息、自然科學信息,無所不有。開設影視教育不僅可以克服學校資源以及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局限,還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當我們以人才培養的教育觀來看,在高職院校中開設影視教育對于高職院校有現實的、長遠的意義,也是非常迫切的。
一、從離職院校的現狀來分析影視教育的迫切性
1人文教育的缺失
良好的育人環境對于教育效能發揮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具有人文氛圍的校園環境對學習氣氛的營造、優秀人格的塑造。具有一定的教化和感染作用。人文教育某些方面的缺失是中國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高職院校受條件和資源所限,不可能多元化的開設文學、藝術、美學等人文教育課程。影視教育則可以彌補這種不足,因為,每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包含著數千年的人類文明成果和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每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這個世界承載了大量的社會人文與藝術信息、自然科學信息,無所不有??梢姡耙暤慕逃δ懿粌H可以改善人文教育的缺失,而且在多個領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動性
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樣,高職院校將“兩課”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由于師資力量和條件的限制,“兩課”的教學內容僅限于理論的闡述,教師的教學手段主要是講授,形式僵化,難以同學生的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針對性較差。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本身的浮躁,很難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因此,“兩課”的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很被動。影視教育是進行道德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在影視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大量影片的產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也前所未有地向人們展示了人生與整個世界的關系,正如,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其次,影視教育的實施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情境化”的教學過程?!扒榫郴笔菇逃膬热輰崿F了“生活化”,“生活化”了的教學內容才能使學生深刻地明白對自己,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應該有何種態度,使他們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使他們懂得應該追求什么,摒棄什么。“情境化”教學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從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問題來分析影視教育的迫切性
1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知識面狹窄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大學學習中,部分學生因底子較差而放棄文化課程的學習,部分學生因不重視而不去學習,這使得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文化修養不夠,知識面狹窄,領悟能力較差。影視傳媒是當今世界最為廣泛,最為大眾化的傳播媒介,而大眾化的傳媒最大的優勢就是接受者在某種程度上不分高與低。因此,影視教育不受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限制,同時,影視傳媒是視與聽,靜與動、時與空交織,技術與藝術、紀實與虛構結合的新的審美文化,對學生進行影視教育不僅克服了其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知識面狹窄的不足,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2理想信念淡薄,生活目標不定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受大環境的影響,普遍理想信念淡薄。相對于普通本科院校學生來說,他們對自己學校的不滿意程度較高,認為沒能讀到好的大學也就毫無理想和信念,致使他們生活目標不定,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電影是理想、信念的載體,每一部優秀的電影從演員、導演到文本作者都以各自的方式展示著人生的理想,信念,不畏艱難險阻地追逐自己的夢想并獲得成功。如此一來,有針對性的影片可以啟發學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堅定自己的信念,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
3情感迷茫
高職院校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空閑時間較多,為了打發空閑時間他們追逐“愛情”,帶著好奇、憧憬、迷惑、曖昧的心態探索自身和異性的關系,因為寂寞而談戀愛的他們不懂愛。沒有愛的能力。由愛而生恨的悲劇時有發生。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即“愛的教育”。利用影視來對其進行愛的教育具有強烈的情感征服力,影片中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形象。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情節,使學生通過對藝術形象的自我融入和反思,看清什么是愛的真諦,將他們青春的覺醒、愛的萌動向精神層面提升,使他們學會愛、懂得愛、有能力愛。
4身心健康問題突出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學生一方面由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學習困難,而且“三困生”相對其他高校更多一些,經濟困難和學習困難又往往是引發心理障礙的因素,這種思想壓力致使學生產生自卑感,思想焦慮現象日益增多,部分學生尚不具備成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優秀的影片不僅反映個人的心理和生存狀態,還關注整個人類的存在與生存狀態。電影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說:“我相信每個人的生命都值得細心審視,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與夢想……我們希望在每部影片的開始都暗示主角被攝影機隨意挑中的。我們想在一個有成千上萬觀眾的大運動場里。將焦點對準其中一個臉孔?!笨梢哉f,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正是無數普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普遍性更容易與人們產生共鳴,使他們的困惑和矛盾可以在影片中得到展現,使他們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教育,使他人理性地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5愈是缺失的愈是需要的
馬斯洛講人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任何一種需求未能滿足,都會導致個體缺失性體驗。在西方,著名的大學都普遍開設有影視傳播學院或系科,把影視作為大學生必修課或選修課已成慣例。在我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大、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大、浙江大學等高校都設有影視藝術教育的碩士點、博士點。而高職院校確極少有影視教育課程,愈是缺失的愈是需要的,高職院校影視(藝術)的缺失也說明了高職院校學生對影視課程的迫切需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電影學頗有研究的周星教授在《略談大學生電影節的獨特性》一文曾說:“電影就是青春夢幻的載體,大學生群體對電影有始終不渝的熱切情懷,曾有人作過一個調查,得出大學生一個月內有40%的人看3~5部電影,18%的人看6~8部電影的結論?!钡拇_,無論是本科院校的學生,還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他們無一例外地愛美。影視傳媒運用聲音、色彩、畫面、蒙太奇等表現手段讓觀眾體會到不同美,在各具風格的畫面里,觀眾可以體會到不同的美,可以看到人類在自然界創造出的各種人文景象的美、人格的美、身體的美等等。
以上所談,試圖說明高職院校開設影視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在新時代,新的人,新的思想,我們面臨的高職院校學生以及學校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多思索。影視教育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變傳統說教為生動、直觀、形象的啟發性教育。能恰如其分地利用影視教育來提升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非常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