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倫理學研究的十五大熱點問題

2009-03-18 09:56:02張志丹
道德與文明 2009年1期
關鍵詞:經濟

回首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激情歲月,它既是中國經濟發展闊步前進的三十年,是我國國力漸次增強、社會和諧、民生躍升的三十年,也是中國經濟倫理學由萌芽、形成到繁榮發展的三十年。在現實經濟領域“致病”的吁求之下,在西方經濟倫理學的學術影響之下,在倫理學研究由宏大走向細密的理論邏輯轉向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倫理學應運而生并迅猛發展。

中國經濟倫理學發展的軌跡主要分為萌芽期、形成期和繁榮期三個階段。三十年來,經濟倫理學已經走進高校的課堂,受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普遍歡迎。從論文、著作、教材的發表和出版,研究項目的確立,專業研究機構和專業學術研究隊伍的形成,譯介國外成果的涌現,日益頻繁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等方面看,經濟倫理學研究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作為“顯學之顯學”的中國經濟倫理學在過去的三十年有著長足的進步,逐漸確立了自己在倫理學譜系中的知識合法性地位,并成為倫理學研究中重要的學術增長點。概言之,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倫理學主要圍繞十五大熱點展開,本文試逐一加以述析。

一、十五大熱點問題

1、關于經濟倫理學學科的基本問題:概念、學科定位與研究內容

研究經濟倫理學,首先需要澄明的是經濟倫理學的知識合法性問題。因所基于的學科語境和理論旨趣的異質性,學者們對經濟倫理學概念的爭議尤大。以周中之教授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經濟倫理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經濟倫理學即企業倫理學,而廣義的經濟倫理學是一門研究經濟制度、經濟政策、經濟決策、經濟行為的倫理合理性,并研究經濟活動中的組織和個人的倫理規范的學科。而陸曉禾研究員認為,經濟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經濟價值與倫理價值、標準、要求的關系問題。王小錫教授在1993年的《經濟倫理學論綱》一文中最早明確提出了“經濟倫理學”的概念,并認為,“經濟倫理學研究人們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的善惡取向及其應該不應該的經濟行為規定”,“應該從實踐——精神的視角上把握經濟運行過程與倫理道德的關聯,以及經濟倫理的內涵、作用、規則等”。夏偉東教授則認為,經濟倫理學是以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倫理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揭示經濟活動中道德的形成、發展和發揮作用的規律,為社會和個人的經濟行為確立道德價值準則和道德理想的科學。

關于經濟倫理學的學科性質問題,學界存在歧見。陸曉禾研究員認為,經濟倫理學是應用倫理學。而夏偉東教授則認為,經濟倫理學是實踐倫理學,但又不能納入應用倫理學的范疇。王小錫教授認為,經濟倫理學是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特性的學科。其實,分歧的關鍵在于對于應用倫理學的界定不同。而關于經濟倫理學的研究內容,周中之教授持宏觀、中觀和微觀的“三層次說”。劉光明持“四環節說”。夏偉東教授持“三層次和四個環節的統一說”。喬法榮和朱金瑞教授認為,應該是五環節(增加“科學技術”)和三層次說的結合。上述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具有歷史局限性。隨著實踐的發展,經濟倫理學研究的深化和專門化已經產生了爆炸性的學科知識效應。

2、關于經濟與倫理、經濟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有無關系及有何關系

斯密難題這一“千年難題”至今一直困擾著中國學界。雖說迄今為止學人大多體認到經濟與倫理、經濟與道德之關系猶如鳥之兩翼,須臾不可或缺,但亦有少數經濟學學者認為,經濟與倫理、與道德不可公度、毫無關系。其典型代表樊綱教授認為,經濟學家談道德是“不務正業”。與張揚“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路徑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從亞當·斯密到邊沁、密爾到康芒斯到哈耶克到羅爾斯等都認為經濟學與倫理學應該而且能夠合作,而一批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如喬治·布坎南、繆爾達爾、科斯、諾斯、阿瑪蒂亞·森等國際級的理論家正因為其經濟學中的倫理關懷而贏得世界性聲譽。國內學界亦涌現出一批“講道德”的經濟學家,比如厲以寧(道德力量是市場經濟中除了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之外的調節的“第三只手”)、許崇正、陳炳才、茅于軾、曾昭寧、韋森、汪丁丁等。

而倫理學界的主要分歧不在于經濟與倫理(道德)有無關系的問題上,而在于兩者究竟有著何種關聯,其主要觀點有二:一是內生說;二是外灌說。從表面看來,兩說似乎對立,思想方法實則相同(割裂經濟與倫理道德之間的辯證關聯)。萬俊人教授認為,要從經濟倫理的視角揭示市場經濟的道德維度,亦即它自身的內在價值尺度(或合道德性)與外在價值評價(或道德規范)。而樊浩教授與此類似,認為盡管道德內生于經濟,但道德卻對經濟過程有著批判性。王小錫教授認為,經濟說到底是個道德問題,經濟離開道德就無法理解。“物質利益實現的本身,并不只是物質生活條件改善的經濟目的,更重要的又是實現著人的完美性的倫理道德目的。”

此外,學界共同呼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倫理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如羅國杰教授指出,“要密切聯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并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去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道德規范體系”。葛晨虹教授認為,“道德建設對市場經濟社會發展而言,是手段,又是目的,在此基礎上來把握道德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地位”。侯惠勤教授等則認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倫理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特別是馬克思經濟倫理思想為指導,達到現實性與超越性的統一。

3、關于經濟倫理范疇研究的問題:經濟倫理的范疇有哪些

馬克思認為,任何科學的研究“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因此,研究經濟倫理就要深入研究其范疇,而范疇研究之最大特點只能靠科學的抽象力對現實經濟生活進行合理抽象。章海山教授在《經濟倫理范疇研究》一書中認為,經濟倫理范疇及其體系的研究,應從市場經濟的倫理定位切入,以“經濟人”的抽象為基石,勞動和資本作為貫穿整個體系的一條主線,自由、公平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機制,競爭、誠信則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根本保證,利益是整個體系的核心。他把經濟人、勞動、資本、自由、公平、競爭、誠信、利益等六大范疇作為經濟倫理學的核心范疇來研究,這是國內首次較為系統地梳理經濟倫理范疇的專題性研究,盡管尚存需要商榷之處,仍堪稱一家之言。

4、關于道德的經濟作用問題:有無道德資本與道德生產力

盡管學界關于道德對經濟有無作用并無爭議,不過,關于道德對經濟過程和經濟活動究竟有何作用、有多大作用以及如何發生作用,爭論尤大。曾有觀點認為,道德對經濟不是“促進”而是“促退”之作用,道德越發展,經濟越凋零,反之亦然。與之相對照的是,王小錫教授卻提出了道德生產力、道德資本理論這些富有原創性的理論。

首先,道德生產力概念是王小錫教授的一大理論創新。他認為,社會勞動生產力內含著物質生產

力和精神生產力兩方面,離開了精神因素,物質的東西只是“死的生產力”。科學的道德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作為精神生產力的科學道德在作用于物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又起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作用。其次,他還對道德資本理論進行了系統且富有創造性的研究與闡發,在有關的系列文章及《道德資本論》一書中他認為,科學的道德就其功能來說,不僅要求人們不斷完善自身,而且要求人們珍惜和完善相互之間的生存關系,以理性生存樣式不斷創造和完善人類的生存條件和環境,推動社會不斷進步。這種功能應用到生產領域,必然會因人的素質尤其是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形成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和人際間和諧協作的合力,并因此促使有形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和產生效益,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此,道德也是資本。

由于上述理論的原創性,自然引起了學界和商界的廣泛關注或回應。當然,其中亦有不同的聲音。如有論者對道德生產力概念提出質疑,認為生產力內部結構要素之間的關系本質上不是倫理道德關系,因此,道德生產力概念存在過分夸大了道德作用之嫌。也有論者對于道德資本概念進行反駁,認為道德因素雖然在經濟運行中確能促成資本增值,但其只是具備了資本的某些特點,而非資本實體。當然,學界也存在只承認道德資本概念不承認道德生產力概念的觀點。盡管如此,從王教授的上述理論中我們不難透視經濟與倫理、經濟與道德之關聯以及道德的經濟作用。

5、關于公有資本人格化的問題:有無合法性根據

張維迎教授從經濟學的視角,認為“產權是社會道德的基礎”。“無恒產者無恒心,無恒心者無信用。”由此,所謂公有資本人格化是理論的幻想。而喬法榮教授卻認為,公有資本人格化是作為個體的人對公有資本的命運和運行負責的一種特有機制,同資本家是私人資本的靈魂一樣,它是公有資本的靈魂。并且,公有資本呈現一個鏈條結構,即從眾多的所有者到所有者代表的代表人,再到經營管理者和全體員工,都必須對公有資本負責。這是公有資本要成為既有存量又有增量的優勢資本的倫理道德需要。不難看出,爭論的實質是以西方經濟學的范式還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范式來進行詮釋的問題。

6、關于經濟信用和經濟誠信的問題:誠信缺失的原因與誠信對經濟有何作用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資本,已經引起國際學界的關注。如福山認為諸如誠信一類的“社會美德”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現代化經濟生活中產生了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時,經濟改革中誠信和信用問題的頻出,已引起國內學界的關注。關于信用和誠信,學界有的混用,而有的則加以嚴格區分。宋希仁教授仔細區分了信用與誠信兩個概念,認為信用體現的是經濟關系,誠信體現的是道德良心。郭建新教授認為,“現代經濟信用是經濟倫理視閾中的一種關系實體”。葛晨虹教授在區分倫理信用與信用倫理的基礎上,指出從倫理信用人手來整治信用危機。

而關于誠信缺失的原因,學界亦存歧見。張維迎教授認為,誠信問題的出現是由于過多的政府管制造成的。徐大建教授認為,誠信問題的缺失有制度的原因,也有非制度的因素。也有論者認為誠信問題的出現只是由于制度的問題。應該說,誠信缺失有多種原因,但是要進一步弄清其主要原因。誠信不僅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國際經濟交往中的一種重要資源。正是在此意義上,以龍靜云教授為代表的學者指出,誠信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靈魂。

7、關于經濟正義和公平的問題:何謂經濟正義及如何理解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關于經濟正義范疇,學界遠未達成一致。劉可風教授認為,經濟正義是經濟倫理學的核心范疇,它側重于從制度、權利、整體而非個人德性、義務的角度把握人的經濟行為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大體上可以從四個角度把握經濟正義:一是自主權利角度;二是合理分配角度;三是主體心態角度;四是人的本質角度。張雄教授認為,經濟正義主要涉及效率與公正問題,日常經濟活動既平等又有效率即為“經濟正義”;國際經濟正義的中心話題是如何解決經濟一體化和經濟正義價值尺度的差異性問題。也有論者從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從人性或從經濟制度和經濟活動等視角來理解經濟正義問題。

關于公平與效率關系問題的學術爭論,首先是關于公平(公正、正義)的概念問題,學界聚訟紛紜,莫衷一是。而關于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問題,一些學者認為,公平與效率是對立統一的關系;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公平與效率并不矛盾。也有學者指出,從公平角度看,機會均等和一定程度的分配平等,可以構成一種最有效率的公平分配標準。也有學者認為,效率不是一個孤立概念,無法在擱置公平問題的前提下討論效率問題。總之,公平與效率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具體實踐中應該如何處理兩者的關系,學界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探討。如韓慶祥教授認為,實現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一的基礎就是實行按能績分配的分配方式。而王銳生教授等認為,只顧追求效率,不顧單純的市場競爭機制所必然帶來的社會不公,就無法保持社會穩定,從而反過來會影響效率。這樣,社會必須通過政府、法律和道德來對市場經濟的結果進行調節。

8、企業倫理:企業有何社會責任與道德是否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如何看待企業,有人持企業“倫理無涉論”。而王小錫教授則認為,企業既是經濟實體,又是倫理實體,是經濟性與道德性的合體。正如2008年溫家寶總理面對三鹿毒奶事件時感言:“企業家要有道德。每個企業家都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每個企業都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合法經營與道德結合的企業,才是社會需要的企業。”關于企業有何社會責任的問題有三派觀點:一則是“利潤優先論”,認為企業以“賺錢”為正業,對社會只有經濟責任,其他責任都服從于經濟責任或在經濟責任之中;二是“倫理優先論”,認為企業具有法人地位與道德人格,其社會責任是除經濟責任以外的責任,如企業對環保、政府和公眾、顧客與雇員的責任等;三是“調和論”,主張從動態的社會系統來考察企業的社會責任。有論者則深化了對于企業責任的考慮,認為企業倫理責任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問題,即誰負責任、負什么責任和對誰負責。陳少鋒教授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有四個方面:(1)企業最基本的道德法律和環境責任;(2)企業社會責任有普世標準,但也應根據國情做相應調整;(3)企業有與社會文化一致的責任;(4)應該把履行社會責任和期望企業做得更好的訴求結合起來。實際上,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關鍵是要在讓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不讓企業承擔過多責任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關于何者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同學者的判斷有著明顯的異質性。學界主要存在的觀點有:現代企業制度說、市場體制和市場政策環境說、資金說、科技說、企業文化說。如劉光明認為,企業理念是最終意義上的企業“第一核心競爭力”。王志樂

則認為,“先進的公司責任理念和高尚的公司道德標準是他們長期保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的確,這些界說都從不同視角強調了不同因素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各有一定道理,但其共同缺陷在于,都沒有將道德放在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位置。而王小錫教授則明確指出,“道德是企業最終的核心競爭力”。歐陽潤平教授的觀點有些類似但乏明確,她認為,“道德實力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競爭力”。

9、產權倫理:產權是全部經濟倫理的核心

產權倫理研究的焦點問題是產權與倫理的關系問題。經濟學家們大多認為,產權制度是各種社會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羅能生教授認為,產權關系是最基本的經濟關系,產權理論是全部經濟倫理的核心,是整個社會倫理的基礎。同樣,張維迎教授堅信,許多看似道德的問題,實際上可以從產權制度上找到答案。還有論者也認為,倫理判斷與評價的根本基礎和現實前提只能是現實的經濟利益關系和作為其集中體現的產權。產權不清、個體權益定位界限不明,實際上是導致當今倫理關系研究和建構乏力的決定性因素。而有論者不同意上述觀點,認為無論從道德的起源還是道德的保障方面來說,產權或產權制度都不是道德的基礎,好的、有效的社會賞罰機制的構建才是讓人們遵循道德的根本;而產權制度只是構成這個社會賞罰機制的眾多制度之一。

10、生態倫理與生態經濟倫理:走進還是走出人類中心主義以及生態經濟倫理的核心

1994年,余謀昌教授發表了《走出人類中心主義》一文,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關于是“走出”還是“走進”人類中心主義的學術大討論。學界關于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基本上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當前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罪魁禍首是“人類中心主義”,因此應當“走出”或“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甘紹平教授反對一種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大自然權利派”,認為動物因為無道德不可能和人平起平坐,愛護動物不是什么道德行為。曹孟勤教授主張超越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找尋人性的依據。另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區分傳統人類中心主義和現代人類中心主義。前者當然應當擯棄;而后者的歷史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不是要“走出”而是必須“走進”人類中心主義。在此意義上,王海明教授認為,道德目的可以區分為道德的特殊的直接的目的和道德的終極目的。總之,不管是人類中心主義還是非人類中心主義,都共同關注人類的前途命運,都以人類的利益和價值為終極訴求,就此來看,兩者又都是“人類中心”的。

在反思人類中心主義的基礎上,生態經濟倫理逐漸成為近年來的新交叉性研究熱點。關于以何種價值為皈依,學界存在爭論。王澤應教授認為,生態經濟倫理是反映人類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前沿倫理學和理想性倫理學。劉湘溶教授則認為,生態倫理的利益基礎應該奠立在人類的整體利益上。向玉喬教授認為,生態經濟倫理的核心問題是人類的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以及人類利益與生態平衡的關系問題。上述觀點視角不同,結論自然相異,實際上,生態經濟倫理的核心問題是多種利益之間的博弈,而非單一利益的糾纏。另外,李培超教授認為,生態倫理學的基本原則應是實現利益公正,它涉及四個方面的利益關系,即代內公正、代際公正、男女公正和人地公正。

11、制度倫理:如何界定制度倫理

中國制度倫理研究成為新的學科增長點,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制度經濟學的引入和借鑒有關。關于制度倫理,學界爭議最大的莫過于如何界定“制度”。目前學界對于制度倫理內涵的理解,主要有五條思路:一是制度的倫理化的思路;二是倫理的制度化的思路;三是二者的綜合;四是高兆明教授所認為的“制度倫理既不是什么‘制度的倫理化,也不是什么‘倫理的制度化,而是對制度的倫理分析”;五是倪愫襄教授對制度倫理進行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分,贊同“從狹義的定義中去研究制度的倫理,而不是倫理的制度”。另外,王海明教授則認為,所謂經濟制度倫理,從內涵方面看,亦即社會的管理者、統治者、領導者對于人們的經濟活動進行治理的倫理,也就是經營管理的倫理;從外延方面看,則主要是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倫理。周中之教授則認為,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來看制度倫理問題,要加強經濟制度的倫理評價,包括國際經濟制度的倫理評價和國內制度倫理評價。

12、分配倫理:如何進行分配

分配倫理學主要涉及四個層面:分配內容、分配客體、分配主體與分配程序。當代分配倫理學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配倫理理論,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論有按照道德應得分配、分配正義和非模式化的分配正義等理論。關于如何進行分配即分配原則問題,楊建文等著的《分配倫理》進行了深度批判研究。何建華教授在《分配正義論》一書中從市場內分配正義與市場外分配正義相統一、效率與公平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相統一的原則出發,全面闡述了分配正義問題,提出了一個以市場邏輯為基礎的分配正義問題。為了實現分配正義,有論者提出基本經濟需求滿足的原則,按勞動(貢獻)分配的“應得”原則,在利益分配中實行“差別原則”。葛晨虹教授提出“平等原則”、“對等原則”以及“補差原則”。此外,對于如何實現社會分配正義、保障分配原則的落實,學者們從市場競爭規則的公平性制度安排、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措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總體而論,盡管觀點有些差別,但大體趨向于要重視公平問題的解決。

13、消費倫理:如何認識消費及如何進行消費

學界對于消費大體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消費是一種經濟活動;一是認為消費是一種倫理活動。其實,消費本身既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倫理活動。周中之教授認為,“要從道德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統一中評價把握節約的內涵;在資源節約與拉動內需的互動中建設節約型社會”。唐凱麟教授認為,消費的必要性和適度性應當從人的生產與社會生產方式的性質和狀況來確定,而人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則應當看其是否真正符合人的本性和有利于人的發展,是否體現相應的價值理性和人文關懷。余培源教授認為,應當努力做到“生存消費保證、享受消費適度、發展消費引導”,倡導“理性消費、節約資源、美好生活”。盧風教授認為,消費主義所誘導的貪婪的經濟追求,乃違背自然生態規律。應該說,上述對于消費的認識全面而辯證,但現實中究竟如何處理消費、節約和擴大內需的關系仍然是實踐性的難題。

14、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倫理:全球經濟倫理有無可能及如何構建

“全球倫理”,又譯為“普遍倫理”、“普世倫理”、“普適倫理”或“世界倫理”。按照當代全球倫理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德國著名神學家孔漢斯的解釋,全球倫理應當是“由所有宗教所肯定的、得到信徒和非信徒支持的、一種最低限度的共同的價值、標

準和態度”。對全球倫理大體存在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一是認為全球倫理不可能,一是認為全球倫理可能。如萬俊人教授認為,全球倫理是可能的。郭廣銀教授等也認為,全球化趨勢是普遍倫理可能的外部條件,價值觀趨同是普遍倫理可能的內部因素,“和而不同”是普遍倫理可能存在的形式。而劉可風教授認為,由于現實的全球化進程帶有強烈的西方倫理價值色彩,它不可能使人類普遍受惠。因此,目前所談論的全球倫理缺乏現實的可能性。

需要看到,對全球倫理的認識其實是發問方式存在問題,全球倫理是一個現實也是一個趨勢,不是說全球倫理可能與否,而是說全球倫理“在什么意義上”是可能的。何懷宏教授的觀點雖然談的是全球倫理實際上涉及全球經濟倫理,并指出如何實現的可能性。他指出,在具體地維護全球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尊重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自主發展,保持彼此間的寬容和理解、合作與交流,在發現和發展現實條件的基礎上,采取“內生”而不是“外推”的方式,通過增加實際的共同點來促進“人類共主體”形態的形成,這是目前形成、維護和擴大人類普遍價值的根本途徑。而喬洪武教授則認為,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全球性的經濟活動,不僅以一定的經濟倫理作支撐,并要求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各方遵循其經濟倫理原則和規范;經濟自由和經濟平等是經濟全球化時代構筑世界經濟倫理規范的兩大基石。

15、“中西馬”經濟倫理思想史研究:體系構建與重點研究的并重

在倫理學分支學科中,迄今唯有經濟倫理學有大量思想史研究成果出現,而其他分支學科(如政治倫理、生態倫理、生命倫理、社會倫理等)尚罕有專門的思想史研究。目前學界關于經濟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涉及三個方面:中國傳統經濟倫理思想史(以唐凱麟、王小錫、劉小楓等為代表)、馬克思主義經濟倫理思想史(以章海山、余達淮等為代表)和西方經濟倫理思想史(以喬洪武、何懷宏等為代表)。此項研究已經開始逐步走向體系化梳理和專門化研究(人物、流派、時段)并重的研究格局。

此外,經濟倫理研究的熱點還關涉到國外經濟倫理學研究、競爭倫理、營銷倫理、金融倫理、電子商務倫理等專門性領域。這些研究在國內學界已經初見端倪,限于篇幅,不再贅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科體系尚屬初創。關于經濟倫理學的構建,學界爭論集中于構建體系和研究問題之先后。其實,體系構建和問題研究是一個一而二、二而一的問題,兩者并行不悖,經濟倫理學的現實發展確已證明了這點。目前,學界的經濟倫理學研究已經出現了體系構建、中外經濟倫理思想史和應用經濟倫理學三路徑并行不悖的發展態勢。由于其間歧見迭出,見仁見智,甚或存在激烈的競爭和碰撞,還有許多研究“空場”亟待填補,就此而論,遠未形成涉及各個層面的較為成熟的經濟倫理學學科體系。

2、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該問題包含兩個層面:一是理論脫離實踐、不去(或不能)指導實踐,缺乏實踐針對性;二是經濟(企業)實踐沒有明確的經濟倫理理念的自覺,相當程度上是“盲目的實踐”。就理論研究而言,學術研究與現實實踐未能有機結合的問題相當普遍,“空對空”、自說自話式的研究相當流行。學界對于中國當今的經濟與倫理、經濟與道德、企業與企業道德的“鏡像圖”并沒有完整而清晰地勾勒出來,造成中國經濟倫理理念的概括的缺位。因此,確有必要展開關涉各個地區、各種類型企業(公司)的“地毯式”“田野調查”。由于缺乏關于中國當代經濟倫理理念的概括,導致出現照搬“中西”經典出現“時空錯位”的尷尬,這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德性經濟實踐的展開。因此,從“空對空”向“空對地”轉型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3、中西經濟倫理思想的融會貫通尚很欠缺。目前國內學界已經譯介了西方的經濟倫理學的書系。問題是,譯者外語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譯著良莠并存,對譯著的研究與消化甚為缺乏。在此情勢下,談論“借鑒西方有益的思想資源為我所用”,并以我為主、自主創新,進而奠立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的研究范式和學術特色,顯得是何等的奢侈!此外,經濟倫理研究中馬克思主義方法的堅持與時代性闡發、中國學人經濟倫理學成果譯介到國外、以多學科“視界融合”介入經濟倫理學研究等方面尚很薄弱。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導地位的基礎上,經濟倫理在哲學層面的理論抽象、西文譯著的文本解讀與實踐層面的田野調查,是拉動未來中國經濟倫理學騰飛的“三駕馬車”。加強古今中西、形而上與形而下研究的溝通、對話與良性互動,推進中國經濟倫理的實質性進步,是為當代中國經濟倫理學人之歷史使命。

(作者:張志丹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生,江蘇南京210097)

猜你喜歡
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經濟”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6
夜經濟 十人談 激蕩另一種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經濟下行不等同于經濟停滯
中國外匯(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分享經濟能給民營經濟帶來什么好處?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懷舊經濟”未來會否變懷舊?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欧美不卡二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美乳| 亚洲香蕉久久|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啪啪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久久青草视频|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福利一区三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色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狠狠色综合网|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91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级|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色婷婷|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自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精品视频| 性网站在线观看|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一区|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欧美a在线看| 久久夜色精品|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88av在线看|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久|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