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波
摘 要:文章通過對新疆農民家庭金融需求的問卷調查,分析了當前農民家庭金融需求的特征,并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疆 農村金融需求 問卷調查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2-141-02
中共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將“三農”問題作為會議主題,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而農村金融需求將直接影響農村金融制度的安排。為了解農村金融需求,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于2008年12月,在新疆區域內抽取了1010名農戶作為調查對象,進行了農村金融需求問卷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問卷調查采用分層與等概率相結合的多級混合抽樣方法。采取首先抽選大樣本點,然后在大樣本點中抽選小樣本點的原則,以便滿足多主題調查的需要。
抽樣的樣本選擇主要結合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區且農村經濟發展以農、牧業為主的區域特點,同時考慮到調查所需的費用和操作方便性,在全疆范圍內按照上述抽樣方法共抽取1010名農戶作為調查樣本,其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調查樣本占調查樣本總量的比例為10%左右。
在調查中,成功發放農戶調查問卷1006份,回收有效農戶調查問卷1003份,問卷填寫的合格率為99.7%。從問卷發放、填寫和回收情況看,樣本分布合理,問卷質量較高,是一次成功的典型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二、調查農戶金融需求特征
1.農戶金融需求具有層次性、農村信用社及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能夠滿足大多數農戶的需求。農戶資金的需求方面,調查數據表明,有3.4%的被調查農戶資金需求量在1千元以下、16.9%的被調查農戶資金需求量在1千至5千元、22.7%的被調查農戶資金需求量在5千至1萬元、35.6%的被調查農戶資金需求量在1萬至5萬元、12.5%的被調查農戶資金需求量在5萬元以上,此外還有8.9%被調查農戶表示不需要借貸資金。如表2所示:分別有33%、39.4%的南疆三地州調查農戶的資金需求量集中在1-5千元、5千-1萬元這兩個區間內;33.3%的南疆東北部調查農戶的資金需求集中在1-5萬元這個區間內;64.6%的東疆調查農戶的資金需求集中在1-5千元、5千-1萬元這兩個區間內;天山北坡與北疆西北部農戶的資金需求較為接近,各有54.3%和57.2%資金需求集中在1-5萬元這個區間內。此外,從對1千元以下的小額資金需求看,南疆地區高于東疆及北疆西北部地區,天山北坡則基本不存在1千元以下的小額資金需求;從對5萬元以上的大額資金需求看,南疆東北部地區需求最多,其次為天山北坡地區,而北疆西北部地區,南疆三地州、東疆對5萬元以上的大額資金需求較小。

分區域來看,新疆各區域農戶的資金需求存在明顯差異。

在信貸資金的滿足度方面,有59.4%的被調查農戶表示從農村信用社或其他銀行機構獲得的貸款能滿足需求,有30.8%的被調查農戶表示從農村信用社或其他銀行機構獲得的貸款不能滿足需求,此外有9.8%的被調查農戶表示今年沒有從農村信用社或其他銀行機構貸過款。以上調查數據表明,農村信用社及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能夠滿足大多數農戶的需求。分區域來看,南疆東北部及北疆西北部農戶資金需求的滿足度最高;其次為天山北坡及東疆地區;南疆三地州資金滿足率最低(見表3)。

2.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戶資金供給的主渠道、農戶貸款利率高于2007年、貸款期限以6個月至1年為主、信用貸款及小組聯保成為農戶貸款的主要擔保方式、表示沒錢還貸款的農戶數有所上升。在對農戶借貸資金來源情況進行調查時,調查數據表明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戶資金供給的主渠道(見表4)。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數據顯示,在較容易取得資金的放貸主體中,有83.5%的被調查農戶認為是農村信用社,有7.5%的被調查農戶選擇農業銀行,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再次說明農村信用社是目前新疆農戶信貸資金供給的主渠道。
在對農戶借貸的資金利率較上年同期的變化情況進行調查時,有54.8%的被調查農戶認為利率上升。同時,在對發放貸款利率最高的放貸主體進行調查時,有49.3%的被調查農戶認為是民間借貸(不包括親友),有38.2%的被調查農戶認為是農村信用社。
在貸款期限方面,調查數據顯示,有78%的被調查農戶今年主要借貸資金的還款期限為6個月至1年,僅有7.0%的被調查農戶主要借貸資金的還款期限為1-3年。

在對農戶獲得貸款的保證條件進行調查時,有44.6%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小組聯保,有33.6%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信用貸款,此外還有少量農戶需親朋擔保(6.1%)或提供抵押(4.6%)。
3.子女上學、蓋(買)房子、防病養老、購買大型農用機械、做生意成為農戶家庭儲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調查數據表明,在被問及未來1-2年家庭儲蓄的主要目的和用途時,有64.4%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孩子上學,有42.2%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蓋(買)房子,有39.9%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防病養老,另有31.3%和28%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購買大型農用機械、做生意。
同時,僅有8.2%的被調查農戶表示儲蓄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農村信用社或銀行存款利息。這表明,農戶對銀行存款利息的變動不敏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儲蓄的主要目的是購買其他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基金、人壽保險單等)的被調查農戶比例為1.9%,較2008年5月的調查數據下降0.9個百分點。這表明為數不多的部分農民能根據金融市場的走勢調整投資行為,對金融市場有一定了解。
4.大多數農戶在農村信用社或其他商業銀行辦理業務很方便,但在貸款時仍存在一些困難。調查數據表明,在被問及在當地農村信用社或銀行辦理業務是否方便時,有63.2%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是很方便,有29.8%的被調查農戶表示一般,有7%的被調查農戶表示不方便。分區域來看,南疆三地州的農戶在農村信用社或銀行辦理業務時,感覺最不方便,其次為南疆東北部,東疆、天山北坡,而北疆西北部的農戶在農村信用社或銀行辦理業務時,感覺最方便。
與此同時,調查數據還顯示農戶在農村信用社、銀行貸款時仍存在一些困難,56.7%的被調查農戶認為貸款利率太高,49.1%的被調查農戶認為貸款期限太短,40.8%的被調查農戶認為手續繁瑣、審批時間太長,34.1%的被調查農戶沒有抵押物,24.4%的被調查農戶沒有擔保人、此外沒有熟人、服務質量不好等問題也是部分農戶貸款時遇到的困難。

5.資金、市場信息是農業生產中較為缺乏的生產要素。在對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最缺乏的要素進行調查時,51.1%的被調查農戶選擇“資金”、14.3%的被調查農戶選擇“市場信息”、12.9%的被調查農戶選擇“技術”、10.3%的被調查農戶選擇“土地”。這說明資金仍是制約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時,新疆地方農戶與兵團農戶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缺乏的要素存在一定差異。60.6%的兵團農戶認為資金是其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農戶感到最缺乏的要素,高于地方農戶10.5個百分點。而有13.9%的地方農戶認為技術是其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農戶感到最缺乏的要素,高于兵團農戶10.9個百分點。出現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兵團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水平高于地方,導致其農業生產投入高于地方,因而對資金的需求量也高于地方較大;同時,地方農戶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于兵團,因而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度明顯高于兵團。
6.農戶對金融服務工作期望較高,農業保險、降低貸款利率位居首位。在對除了存、貸款外,農戶還需要哪些金融服務進行調查時,52.9%的被調查農戶選擇“銀行卡”,49.3%的被調查農戶選擇“農業保險”、46.1%的被調查農戶選擇“金融政策、知識的宣傳”、,另有26.1%、22.9%、11.1%的被調查農戶分別選擇了“個人理財”、“匯兌”、“結算”。
在調查農戶對農村信用社、銀行貸款方面的要求時,84.5%的被調查農戶選擇“降低貸款利率”、53.8%的被調查農戶選擇“簡化貸款手續”、43.6%的被調查農戶選擇“增加貸款金額”、41.4%的被調查農戶選擇“增加貸款期限”,24.8%的被調查農戶選擇“對有信用的農戶提供信用貸款”。
7.農戶對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工作期望較高,南疆三地州農戶對信貸優惠政策服務的期望高于其他區域。在調查農戶認為政府最應該為農村提供的服務時,62.3%的被調查農戶選擇“提供市場信息服務”、50.9%的被調查農戶選擇“給予信貸優惠政策服務”、49.6%的被調查農戶選擇“加強農業技術指導”。
分區域來看,77.1%的被調查南疆三地州農戶選擇“給予信貸政策服務”,這一比率高于全疆水平26.2個百分點,高于天山北坡區域4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分別有60.6%、69.1%的被調查天山北坡區域農戶認為政府最應該為農村提供的服務是“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分別高于被調查南疆三地州農戶18.4、13.1個百分點。
以上調查數據表明,經濟較為發達的天山北坡區域其農戶自我發展生產的能力較強,對增強自身生產能力的服務需求較為強烈,而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南疆三地州農戶自我發展生產的能力較弱,對政策扶持的依賴較大。
三、相關建議
1.繼續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是目前情況下較為適合新疆農村實際情況的農村金融產品。應鼓勵包括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及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利用多種方式積極發放不需要抵押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擴大農戶貸款覆蓋面,提高貸款滿足率。
2.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新疆落后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從調查問卷的結果看,新疆區域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性。落后區域,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地區僅僅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實現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此情況下,應加大新疆落后區域支農再貸款額度調劑力度,拓寬支農再貸款使用范圍,對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可優先辦理支農再貸款;對支農貸款發放比例高的農村信用社,可根據其增加支農信貸投放的合理需求,通過允許其適度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拓寬其支農信貸資金來源。
3.按照“寬準入、嚴監管”和“區別對待”的原則,完善和實施鼓勵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扶持政策。對于支農成效顯著、風險控制能力強、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有特色的涉農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創新和基層機構網點布局調整方面實施市場準入綠色通道,并支持其跨區域兼并重組、出資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或分支機構。
參考文獻:
1.張建港,聶勁松.農民貸款難在何處?——對農村金融需求與供給不對稱的調查分析[J].調研世界,2001(5)
2.楚爾鳴,符鏡蓉,李立芝.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次序與信貸需求層次——基于湘潭農村金融的調查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7(3)
3.黃光偉.需求視角下的農村金融供給[J].農村經濟,2007(10)
4.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課題組.西北五省區農村金融問卷調查分析報告[J].西安金融,2005(7)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