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德
摘 要:浙江是中小企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小企業的沃土,2008年的“寒流”給這片沃土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冰雪,給中小企業帶來嚴寒。然而面對嚴峻考驗,浙江人將如何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是2009年政府和所有企業家值得深思和探究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經濟 金融危機 中小企業 探究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2-211-03
極不平凡的2008年已經過去,充滿挑戰的2009年正在向我們走來。過去的一年,我們既經歷了非同尋常的大難大喜,又遭遇了來勢兇猛的金融“寒流”。在這新的一年里,面對嚴峻考驗,我們將如何審時度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儼然成為眼下政府和所有企業家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課題。
一、金融危機給浙江中小企業帶來嚴寒
2008年是浙江中小企業發展史上受沖擊大,壓力大,困難多,不平凡,不尋常的一年,中小企業究竟能否躲過這次“寒流”,安然過冬,迎接春暖花開的春天,已牽動著每個浙江人的神經。特別是進入9月份(2008年)以來,受到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出口市場急劇萎縮的嚴重沖擊,以出口型、加工型為主要特征的浙江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受到嚴重影響,可以說是面臨著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次困難和挑戰。根據浙江省工商局2008年12月31日發布的最新報告:2008年共有2.2萬家民企注銷,創下6年來最高,而新登記企業數卻為6年來最低。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總量保持增長,增速明顯下滑。受各種不利因素疊加效應的影響,企業快速增長的勢頭出現“回轉”。目前,全省企業總數達68.1萬家,比上年同期增長4.5%,增幅回落1.29個百分點。其中,私營企業增速出現下滑,增幅回落2.38個百分點。全年新登記企業為近六年來最低。一季度新設立數比上年同期下降7%,二季度下降11%,三季度下降12%,四季度下滑趨勢仍在延續。特別是進入9月份以來,全省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回落明顯。全省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總產值10350億元,比去年減少5.25%,增幅回落2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9.7億元,同比減少1.26%,增幅回落36.2個百分點。
2.中小企業形勢嚴峻,2008年注銷民企2.2萬家。由于經濟、金融潛在風險加大,全省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加,一些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困難企業和行業開始擴散,已從輕工業波及到重工業,從出口導向型企業波及到內銷導向型企業,企業消亡數量增多,全省全年民營企業注銷數2.2萬家,同比增長10.99%,為近6年最高。浙江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制造業,全省制造業新設企業數同比下降24%,注吊銷上升7%。特別是紹興的紡織業,臺州的皮革業,寧波的服裝行業等都面臨生產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化、盈利能力下降、企業生存狀況惡化等問題。
3.企業異常倒閉逐月增加。除因經營不善等原因正常注銷歇業外,還出現了企業突然倒閉、企業主隱匿等異常情況,倒閉企業逐月增多。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省民營企業共發生突然倒閉、企業主隱匿等突然變故事件302起,而11月初統計僅為99起,近兩個月就有200多起,可見倒閉有加速增多態勢。從地域分布來看,多發于杭州、寧波、紹興、嘉興、臺州等地區,從企業規模來看,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有少數為大企業;從特征看,主要集中在外貿出口,傳統產業產品層次低以及虛擬經營等產業;從行業分布來看,大多集中在紡織、服裝、箱包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在突然倒閉等異常情況中,有的由于資金緊張,選擇利用民間高利貸解燃眉之急,加速了企業的消亡;有的由于企業主市場經營風險意識不強,決策不慎,盲目投資而導致資金鏈斷裂,有的因受擔保牽連而無法運轉。
二、原因分析
浙江經濟在2008年已出現了不少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更是突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1.浙江經濟發展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已是“過大坎”的時期。雖然在過去30年的發展中,浙江經濟也經歷了風風雨雨,但經濟發展方式仍一以貫之,所謂“風雨”只不過是一些“小坎”。30年來,我們依靠現有的增長方式在全國取得了領先的經濟地位。然而發展至今,這樣一種增長方式似乎“碰到天花板”了,資源、環境和勞動力的限制已成為剛性約束。此時的浙江經濟就需要邁出一大步,轉變增長方式,以更少的投入和環境代價取得更好的發展,但在目前看來這是相當有難度的。
2.第三產業在浙江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有人說,當前浙江企業面臨最大難題是融資問題,其實不光是資金問題,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已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無法挽救企業,所以筆者認為還有一個服務平臺的問題。
浙江的第三產業得不到長足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大量中小企業為什么提升受到影響?就在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由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中小企業無法將某些環節外包出去,任何環節都只能單干,其良性循環機制也無法建立。當前浙江企業往往是“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其生產、研發、營銷、社會服務、品牌都未從產業鏈上分離出來,沒有進行很好的分工,這也是造成了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不足。而當前生產性服務業在浙江恰恰是管制、壟斷、限制經營比較集中的領域,不少浙江民營企業只能望而卻步。即使是最普通的交通運輸業,作為一個民營企業想要進入也相當困難,這就對第三產業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限制。
3.國際金融危機是導致困局的導火線。美國次貸危機誘發了美國經濟的衰退,從而使世界經濟深受影響。這對以貿易儲存度高達60%的浙江出口貿易行業影響巨大,浙江企業同樣遭到沉重打擊,導致浙江企業出口迅速下滑,企業產品賣不出去,當然會使企業迅速陷入困局。
4.國內諸多因素是導致困局的根源。一是國家信貸政策的階段性從緊。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下半年的一年間,企業難以借到銀行的資金,即使能借到,也是通過各種關系,花費不少開支,利息比原來高出許多。而各中小企業無奈只能向民間借貸,而浙江的民間借貸利率最高的已達到年利率120%。顯然,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了幾倍甚至十幾倍,侵吞了企業的利潤。二是人民幣升值吞掉了外向型企業的利潤。三是《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大大提高了勞動力成本。四是各種產品的價格不斷降低,市場競爭十分殘酷,使企業難以生存下去。
5.浙江企業的“低、小、散”是導致困局的本質。由于浙江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遠遠沒有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強,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即顯現出危機來。浙江傳統產業的弊端凸顯,“低、小、散”為特征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浙江經濟增長的很大比重,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這些傳統產業在國內外壓力下馬上面臨生存危機。
三、走出“寒冬”的策略
1.政府為企業減負,為企業鋪路。(1)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為企業減負。從2009年1月1日起真正落實浙江的《關于促進全省民營企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強化登記管理服務意識,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是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的具體措施,開通綠色通道,推行網上登記和年檢,免除相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相關主體免于工商登記。在登記費用方面,對已經在執行的各項減免措施,在特殊時期進一步加以強調和重申,嚴明紀律,嚴格禁止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搭車收費等行為。還有,稅收也應相應減低。(2)政府提供資金支持。政府可以利用其有形的“手”為中小企業提高融資支持,加強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建立中小企業的借用擔保體系,還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地方政府性銀行等給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便利,并對中小企業提供優惠的其他金融服務,來扶植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另外,中小企業之間可以建立自己的互助基金,由各中小企業通過徼納會費加入互助基金,從而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定的貸款金額。(3)政府提供信息支持。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工作薄弱、信息閉塞,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由行業、協會牽頭,以市場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中介,規范中介機構的運作,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企業診斷,信息咨詢等服務。政府還可以利用與其他國家外交中收集信息的成本優勢收集企業經營中所需要的諸如法律政策,貿易壁疊情況等信息,將信息作為公共物品通過一定渠道傳遞到企業。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電子商務網站,為中小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國際市場信息、政策信息以及行業動態等,中小企業之間也可以通過聯合構建網絡優勢,互通信息,互降交易成本,擴大市場份額并通過網絡成員之間較為固定的關系來降低經營風險。
2.企業要控制成本,提高科技含量。首先要優化控制營銷成本,分析營銷成本的合理性。通過供銷規模成本控制,降低相關費用,提高供銷效益。通過網點布局和服務設施的控制進一步控制企業的營銷成本。制定實施合理的商品物資調運方案,盡量不產生對流和迂回現象。同時還要控制廣告方式,中小企業可以采用間接廣告的形式,借助優勢中間商打開自己產品的市場,減少廣告費用,降低產品推廣成本。其次要形成有效會計控制與即時監控機制,減少不必要的成本。一方面要積極考慮建立營銷預算,將其納入企業全面預算體系,形成企業營銷管理工作的一體化。另一方面,企業應注重對預警指標的設計選擇,如競爭風險指標、顧客風險指標等。再次要精確細分市場。在目標市場上利用貼近顧客的有利條件,采取差異化經營戰略,可以根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人廉,人廉我特”的原則來選擇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進行目標營銷。最后,提高科技含量是根本出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從低端走向中高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和品牌營銷能力,尋找新的增長點。
3.外遷或轉移。中國有句古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企業和人一樣在迫不得已時要尋找變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面對困局,浙江企業可以進行外遷或轉移。利潤低的企業可以到利潤高的行業去,本地土地等成本太高,可以遷移到中西部土地成本低的地方去。這對浙江經濟來說也許是有損失的,但對浙江人的經濟來說,可是大大的豐收啊!
實踐證明,通過外遷或轉移,浙江的企業不但生存了下來,而且還形成了規模巨大的浙江人經濟,從側面壯大了浙江的經濟影響和實力。
總之,前進的道路,總是越過一峰又一峰,闖過一關又一坎,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挑戰蘊含著重大機遇,機遇總體是大于挑戰的。
參考文獻:
1.浙江工商19條新政2008、12、30
2.浙江都市新聞中心,2008.12.31
3.《浙江經濟》記者馮潔訪浙科院葛立成
4.http://new.sina.com.cn/2008.07.16
(作者單位:浙江永嘉縣衛生局監督所 浙江永嘉 3251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