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食品安全,這4個字無疑是當今中國社會最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前的食品完全取之自然,所以老百姓可以放心地享受。如今,隨著工業化的步步進逼,食品的安全卻危如累卵,岌岌可危了。
中國人怎么看食品安全?如何對待食品造假者?這一連串的問號都是食品界和社會大眾爭論的話題。
從披露的情況看,近年涉及質量安全和假冒偽劣的問題食品種類之多,如蔬菜、醬菜、禽蛋、肉類、奶類、酒類、香煙、香腸、茶葉等,其中甚至還包括一些傳統名牌產品,如金華火腿、太倉肉松、西湖龍井、龍口粉絲、貴州茅臺、山西汾酒、涪陵榨菜、哈爾濱紅腸等,這些名牌產品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食品安全問題,或者因被人假冒而壞了名聲。
在過去的2008年里,正當人們因“三鹿奶粉事件”中的三聚氰胺而心有余悸時,香港媒體率先報道某品牌雞蛋被檢驗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標。
一向被認為很安全的雞蛋出現問題,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產生強烈反響,人們對此反映不一,有的表示出恐慌和不安,有的卻對事情的發展趨勢充滿信心。持樂觀態度的人們紛紛表示,沒必要因為部分產品有問題,就推斷其他產品也有類似問題,就此產生恐慌,什么也不敢吃了。
全國政協委員李星曾說:“完善的監督機制和懲戒機制,才能督促企業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只有善待消費者、維護消費者利益,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因此,除必要的監督機制外,企業應當修正定位、加強自律,主動承擔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而不是采取短視行為損害消費者利益。
“人命關天”、“民以食為天”,這兩旬老話闡明了食品安全無以復加的重要性。實際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還不止于此,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也關系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乃至會影響到公民對社會和政府的信心。可以說,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
問題奶粉和雞蛋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只有企業嚴把質量關,還信于民,政府加大監管力度,老百姓才能吃上健康的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