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敏
按:1月12—13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糧食局在京召開了全國糧食局長會議。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同志。
記者:眾所周知,在2008年,全國糧食系統積極應對挑戰,在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請您介紹一下情況。
聶振邦: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國際糧價大漲大落的復雜形勢,面對國內重大自然災害的嚴峻局面,面對百年奧運保供應的重大任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糧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國家糧食政策,正確把握形勢,改善宏觀調控,深化企業改革,加強監督檢查,創新體制機制,發展流通產業,經過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保證了全國市場、受災地區和奧運舉辦城市的糧油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首先,宏觀調控穩糧價取得明顯成效。一是抓好糧食收購,種糧農民利益得到保護。國家增加政策性糧食收購、提高收購價格帶動市場糧價回升,按商品量測算,使全國農民增收500多億元。二是適時吞吐調節,糧食市場和價格保持基本穩定。三是充實糧食儲備,市場調控能力增強。四是完善應急體系,應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五是加強產銷銜接,有效促進區域糧食供求基本平衡。
第二,抗災救災保供應取得突出成績。2008年初,我國南方遭遇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波及到17個省(區、市)。國家糧食局和受災地區各級糧食部門把“抗雪災、保供應、穩糧價、安民心”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來抓,加強糧源組織調度,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保證了受災群眾特別是邊遠地區居民的生活需要。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及時落實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部署,按照“3個月內向災區困難群眾每人每天發放1斤口糧”的標準,累計下達中央儲備糧抗震救災計劃12.5億斤,向四川省定向銷售國家臨時儲存玉米3.95億斤。緊急安排四川災區糧食收購補貼和所需受損倉庫維修、烘干設備采購資金2.35億元。四川、甘肅兩省以及云南、陜西部分市縣及時啟動糧食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抗震救災,切實做好成品糧油加工、調運和供應工作,做到路斷、橋斷、糧不斷,確保災區群眾、搶險救援部隊和抗震救災人員“有飯吃”。
第三,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一是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為契機繼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二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轉變穩步推進。三是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四是多元糧食市場主體進一步發展。
第四,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一是糧食倉儲和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抓緊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做好2008年新增10億元中央補助投資項目審查工作。二是糧食市場體系、統計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進一步完善。落實全國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加強全國統一糧食競價交易系統建設,發展區域性、專業性和大中城市成品糧批發市場。三是以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產業化經營穩步發展。各地結合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以資本為紐帶,開展跨地區兼并聯合重組,主動向糧食生產和加工轉化領域延伸,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四是糧食倉儲管理水平和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五是農戶安全儲糧、“放心糧油”工程扎實推進。
第五,糧食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一是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深入推進。二是糧食清倉查庫工作繼續加強。三是糧食質量監管工作全面展開。四是推進糧食法治取得新進展。五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六是引導社會輿論和市場預期。
記者:去年以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經過幾年高速增長后開始出現衰退,金融危機不斷向實體經濟蔓延擴散,將給國內糧食生產和供求形勢、價格走勢帶來哪些影響?
聶振邦: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對進一步做好糧食流通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和更高要求。我們要求各級糧食部門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準確把握糧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在糧食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有長遠眼光和戰略思維,必須瞻前顧后、留有余地,始終如一地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堅持不懈地抓好糧食生產,決不能因某些品種和局部地區供求關系的變化而出現認識上的反復,決不能因年度的豐歉而出現工作上的搖擺。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結合糧食流通工作實際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在糧食工作指導思想上,要堅持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基本自給和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緊平衡相統一,切實保障糧食有效供給。既要防止糧食短缺供不應求、“米貴傷民”,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又要防止糧食價格走低、“谷賤傷農”,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在糧食支持保護政策上,要堅持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財力增強相統一,進一步完善糧食支持保護制度。既要健全糧食補貼制度,逐年較大幅度增加農民種糧補貼,支持增糧增收;又要健全糧食價格保護制度,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價格對增產增收的促進作用。
在糧食宏觀調控機制上,要堅持落實中央要求和調動地方積極性相統一,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既要求各地區明確和落實糧食發展目標,強化扶持政策,落實儲備任務,承擔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又要建立主產區利益補償制度,加大對產糧大縣財政獎勵和糧食產業建設項目扶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的積極性。
在糧食產業發展措施上,要堅持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相統一,促進產銷區糧食產業協調發展。加大對主產區的扶持,完善糧食風險基金政策,加快取消主產區資金配套;加強和充實糧食儲備,完善糧食進出口和吞吐調節機制,保持糧食價格合理水平;加大對糧食產業建設項目的扶持,加強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改善糧食倉儲條件;積極搞活流通,支持銷區企業到產區采購,完善產銷銜接;加強對糧油消費的引導,提高全社會節糧意識,強化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節糧措施。
記者:這次會議對2009年糧食流通工作做出部署,請介紹一下2009年糧食流通工作的具體要求和具體工作。
聶振邦:根據中央的精神,結合糧食流通工作面臨的形勢,2009年糧食流通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和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的要求,實施好《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促進食用植物油產業健康發展保障供給安全的意見》和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堅持服務三農,促進糧食穩產農民增收;堅持改善民生,切實保障糧油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堅持改革創新,理順糧食流通體制機制;堅持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現代糧食流通產業。重點任務是:抓好收購促增收,充實儲備強基礎,清倉查庫摸家底,加強調控穩市場,深化改革促發展。
具體要做好以下六項工作:
第一,抓好收購,充實儲備,增強糧食宏觀調控物質基礎。一是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切實抓好糧食收購工作。二是充實地方糧食儲備,進一步增強地方政府調控糧食市場能力。三是加強中央儲備糧行政管理,進一步優化中央儲備糧布局和品種結構。
第二,清倉查庫,摸清家底,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可靠決策依據。這次清倉查庫是2001年以來的又一次全國范圍大規模的糧食庫存大檢查,既是對糧食庫存家底的一次大清查,也是對糧食部門工作的一次大檢驗。檢查的重點是,所有中央儲備糧、國家臨時存儲糧(含最低收購價糧、中央臨時儲備、臨時儲存進口糧和國家臨時儲存糧)、地方儲備糧的數量、品種和質量情況,國有糧食企業儲存商品糧的數量、品種、質量和糧權歸屬情況,企業糧食庫存賬實相符、賬賬相符以及與信貸資金對應情況,政策性糧食存儲企業的補貼資金下撥使用情況,納入糧食流通統計范圍的重點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及轉化用糧企業執行統計制度的情況,并選擇部分在當地市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進行糧食庫存情況的典型調查。
第三,穩定糧價,保障供應,切實加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一是繼續做好政策性糧食競價銷售工作,掌握好調控時機和力度。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和市場價格情況,合理確定銷售底價,分期分批安排最低收購價糧食和國家臨時存儲糧食的競價銷售。二是加強糧食移庫工作和產銷銜接,充實薄弱地區糧食庫存。三是完善糧食應急預案,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四是進一步做好全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工作,加強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分析。五是牢固樹立“以兵為本”服務宗旨,加強全天候軍糧供應保障體系建設。
第四,深化改革,促進發展,加強現代糧食流通產業建設。一是深化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做大做強糧食購銷主渠道。二是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加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四是繼續推進糧食市場體系建設,提高糧食流通效率。五是繼續推進農村糧食產后安全保障工程和“放心糧油”工程,促進科學健康消費。
第五,完善制度,加強監督,進一步推進糧食依法行政。一是繼續貫徹執行兩部條例,健全糧食法制體系。二是依法加強對糧食市場和政策性糧食購銷情況的監督檢查。三是依法加強對全社會糧食市場主體的監管,繼續做好糧食收購資格審核和中央儲備糧代儲資格審核工作。四是切實加強糧食倉儲規范化管理,繼續狠抓安全生產。
記者:2009年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糧食流通工作任務艱巨繁重。我們相信全國糧食系統一定會認真落實中央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扎實工作,奮力開拓糧食流通工作新局面,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聶振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