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聲 紫 含
按: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上,我們采訪了湖北省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同志。
記者:2008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作為中部地區工業重鎮,武漢市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完成得怎么樣?
袁善臘:武漢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經歷了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近幾年開始步入一個健康發展快車道。2008年盡管經受了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和突如其來的特大自然災害等嚴峻考驗,武漢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這和沿海部分城市趨勢不一樣。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1%,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24.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5.7%,漲幅控制在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以內。除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外,其他指標都能夠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目標,絕大多數指標達到“十一五”規劃進度要求。
記者:武漢市是個重要的工業城市,請介紹一下武漢市工業發展的情況。
袁善臘:在國家產業布局中,武漢工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武鋼、東風汽車公司作為國家隊,在鋼鐵、汽車領域代表了國家競爭力;武漢“光谷”也是中國最大的光通信產業基地;船舶制造、機車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醫藥等產業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改革開放30年,武漢工業經歷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改造過程,近10年,工業累計投資2616億元,其中武鋼近10年累計投資743億元,已形成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硅鋼生產基地和中國重要的汽車板生產基地;東風汽車公司2008年已完成110萬輛生產目標;武石化80萬噸乙烯工程開工,武漢將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武漢煙廠已形成200萬箱生產能力,保持了在全國領先地位;以武昌造船廠、青山船廠、461、471為龍頭,已成為中國內陸最大造船基地;南車武漢基地、武重、武鍋、長動等大型企業經過異地改造,也成為國家重要裝備制造業基地。
高科技產業異軍突起,使武漢工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目前武漢光纖生產能力已達到2000萬公里,占中國市場份額50%以上,在世界也占10%以上份額;顯示器、計算機、手機、照相機、冰箱、空調分別形成1000萬臺(部)生產能力;近兩年投資100億元的半導體芯片生產基地建成,投資40億元的TFT-LCD生產基地開工,以及LED、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創意產業、生物產業、環保產業也競相發展,在新興市場領域,武漢搶占了制高點。
記者:2008年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武漢市有沒有感到壓力?新的一年經濟發展能不能繼續2008年的勢頭?
袁善臘:當前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正由沿海向內地傳導,對我市的滯后影響開始顯現并將逐步加深;另一方面,當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刺激內需的政策措施,從落實到發揮作用需要一個時間過程。自2008年10月份以來,武鋼、武石化、神龍汽車、陽邏電廠、冠捷等大企業經營困難顯得更為明顯。我們將保持清醒頭腦,要有足夠的準備應對當前的危機。
另一方面,我們也分析了,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也有較多機遇和有利條件。首先,武漢是以投資類為主的重工業城市,國家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于武漢企業的發展。第二,這一輪經濟調整,是在中央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批準武漢城市圈推進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過程中發生的,武漢已經貯備了大量的重大項目,包括國家發改委批準的青山循環經濟試驗區的80個項目,總投資260億元;大東湖水網改造項目,總投資87億元;天河機場三期擴建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武漢新港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項目,總投入1000億元;城市輕軌項目總投入270億元。這些新的大項目實施,會大大刺激武漢經濟發展。三是國內外經濟調整為大企業的加快低成本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四是多年來的結構調整增強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能力。總體上看,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空前挑戰和重大機遇,擴內需、保增長已經成為全市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和優先目標。只要我們及時采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就能夠化解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遏制住當前經濟下行態勢,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
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我市安排2009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預期目標立足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強社會建設加快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記者:從全國看,工業占國民經濟總量的一半,從2008年第四季度情況看,工業增速下滑明顯,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保證工業健康發展方面,武漢市是怎樣考慮的?
袁善臘:保證工業健康發展不能走過去盲目擴大規模、粗放經營的老路,工作著力點要放在依靠科技、調整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上。
武漢是一個科教大市,現有50多所大學,104萬在校大學生,要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首先,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快高科技產業發展,重點抓好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等建設,今年,武漢高科技產業將繼續保持25%以上增長速度,和鋼鐵、汽車、石油化工一道,已成為武漢四大支柱產業。三是重視新興市場開發,抓住國家啟動3G機遇,武漢光谷可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在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等領域,武漢也成長了一批重要骨干企業。
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加緊新開工一批重大工業項目。今年工業投資項目預計達到820億元;其中,照相機、計算機、半導體芯片、東風自主品牌汽車、混合動力汽車、800萬噸煉油工程、南車機車生產基地等一批新項目將投產,形成新的生產能力,武鋼硅鋼和汽車板生產能力也將進一步擴大。
在支持大企業、大項目同時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發展。這對我們歷史上形成的國有大企業為主的城市顯得尤為重要。近兩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民創業”要求,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加大了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力度,重視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突出工業強市同時,要繼續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服務業覆蓋面廣、吸納就業能力強,增長速度穩定的優勢,加快內部結構調整,充分挖掘發展潛力,使武漢服務業比重保持在50%以上,為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多做貢獻。
記者: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的一項重要部署,也是當前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武漢市在擴大內需保增長方面有哪些舉措?
袁善臘:在本輪國際經濟結構調整中,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格局,不是權宜之計,更是長期發展戰略所在。擴大內需,投資是抓手,消費是關鍵,企業是主體。必須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以投資為突破口,擴投資,帶消費,促增長。
第一,堅定不移推進項目興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未來兩年市財政投入600億元,帶動社會資金6000億元,保持投資強勁增長勢頭。目前項目準備、資金籌措情況比較好,有條件實現這個目標。市政府將不斷創優投資環境,進一步下放項目審批權限,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審核、審批“綠色通道”制度、重點項目建設環境“包保”責任制。
第二,千方百計擴大消費需求。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著力改善收入分配關系,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職工在內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落實好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防止生產和市場出現大起大落,穩步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拓展投資渠道,增加群眾的財產性收入。二是保持房地產健康發展。加快廉租住房、老工業區棚戶區改造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近兩年僅棚戶區改造新增100萬平方米;結合老城區改造,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56個城中村改造;同時,大力發展會展中心、高檔酒店、商務中心、大型立體式停車場,推進商務業態高端化。優化商業網點布局,加快漢正街市場轉型升級,增強商品集散中心功能。加快舊貨市場發展,充分發揮舊貨市場引導梯度消費的作用。三是進一步激活農村消費。進一步促進連鎖超市(便利店)向行政村延伸發展,結合家電下鄉,努力活躍城鄉市場。四是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將投入20億元改善社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服務設施條件。投入18億元解決農民飲用安全水問題。五是做好居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市場的供應工作。認真落實糧食、食用植物油、豬肉等儲備供應任務,健全完善武漢市居民主要生活必需品儲備機制,確保市場供應平穩。
第三,全心全意搞好為企業服務。當前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重點是要保企業。必須牢固樹立“企業本位”觀念,把2009年定為為企業服務年。繼續推進千家企業大走訪活動,堅持不懈為企業搞好服務。一是加強經濟運行調度。二是幫助企業整合科技三項經費、企業技改專項資金,增加對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的投入,壯大規模。三是幫助企業擴大產品銷售。扶持企業構建較為完善的產銷網絡,為擴大市場銷售創造條件。支持企業創建自主品牌,以品牌化經營拓展市場。四是幫助企業擴大融資規模,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五是著力提高服務效能。對重點企業建立直通車制度,優先辦理新建項目立項、規劃、土地、環保等有關行政審批手續,給予資金、政策支持。
記者:謝謝袁副市長的詳細介紹。從中,我們看到了武漢市采取強有力的應對措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的信心,也看到了武漢市發展的美好前景。祝愿武漢市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袁善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