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銘
從奧克蘭到羅托魯阿,一路上看不盡青青草地、起伏牧場、悠閑牛羊,腦子里總浮現世人對新西蘭的贊嘆:藍天白云的故鄉、人世間最后一塊凈土、海灣牧場、后花園、畜牧業王國……說牛羊,實際上只是個泛稱,看到的牛群遠遠超過羊群。新西蘭在南半球,北島較靠近赤道,南島較靠近南極,羊在越冷的地方毛長得越好,所以新西蘭北島主要養牛,南島主要養羊。牧場上除了放牧牛羊,還放牧鹿群。
視野中,都是平原和丘陵,平緩的草地,起伏的山地,郁郁蔥蔥的樹林,簡易的電線桿,看不到一座高山,看不到一座高壓電線塔。偶爾有汽車交會。公路不是高速路,也不是高等級公路,但車子行駛順暢。極少見到房子和農人牧人。簡易的柵欄提醒我,這里有人在管理。行程剛開始時,大巴停在一座平房前,那是家水果店。導游說,要嘗嘗新西蘭質美價廉的水果,只能在這里買,一整天很難再見到店鋪了。后來行程所見,果然如此。人煙稀少,遠離塵囂。
看不夠的牧場風光,使人想起許多古人詩句:“時和氣清……百草滋榮”,“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牧場的色彩并不繁復,以綠為主調,但卻給人放牧心靈的無限空間。
每年都有許多新西蘭人到澳大利亞謀生。整個新西蘭說到底就是“農村”。新西蘭人到澳大利亞不必辦任何手續,只要有護照就行。這兩個國家是兄弟國,澳大利亞是兄長,新西蘭是弟弟。
途中,我們拐進一個農場。農場入口處,一輛大型拖拉機候在那兒,我們26人全部上,拖車位子還綽綽有余。駕駛員是位滿面連腮胡子的金發碧眼年青人,農場導游是個華人,他聲音洪亮,話語幽默。路旁一棵幾人難于合抱的大樹,他要大家猜樹齡。在他的“誤導”下,樹齡被越說越大,大至千年。最后他公布準確數字是82歲。不上百年,小樹竟長成參天大樹,這是一塊怎樣的土地啊!
農家游的重頭項目是喂羊,喂鴯鹋,喂鹿和羊駝。這里的羊個子像牛犢,裹著厚厚的絨毛,膽小的人看它沖來,不由得后退甚至撒腿就逃。鴯鹋是產于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的一種動物,體形像駝鳥,但略小,一般高1.5米。頭羽毛稀少,頸側無毛,一點也不怕人。它和袋鼠一樣只懂向前不會后退,被和袋鼠一起繪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羊駝也叫駝羊,個子像小駱駝,毛被稱為軟黃金。一床駝羊皮褥價達一萬多元人民幣。幾頭不同顏色的羊駝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玉樹臨風,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你們一定要假裝不理它,它才不會跑掉。你越不理它,它越要纏你!”導游的這個策略果然奏效。大家忙個不亦樂乎,抓飼料的手掌一再被動物們溫暖的嘴舔吻,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參觀獼猴桃園,農場拿出獼猴桃酒和獼猴桃蜜款待大家。導游說,這兩樣東西在外面是買不到的,你們說,在這個農場里買得到嗎?大家答:買得到!導游說,錯了,由于產量太少,這里也買不到。
未到羅托魯阿,就覺得走進了純美的童話世界。抵達羅托魯阿,更覺得它無比神奇。政府公園路口,屹立著新西蘭烈士紀念碑。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戰火都沒有燃燒到這塊人間凈土,但新西蘭派出青壯年參加澳新軍團越洋參戰。導游說,新西蘭犧牲了一萬七千人,這數字似乎不大,但它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一,此比例是參戰國中的最高。公園里有色彩華麗的毛利人皇宮,古典英式建筑。花圃里鮮花五彩繽紛,草坪上綠草如茵似夢。圣誕樹花團錦簇。最奇的是水池巖漿滾沸,冒著白煙霧氣。
告別公園,我們來到了一片紅杉樹林。據介紹,樹種引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一百年,長成了一大片巨木參天的紅杉林。由于土地十分肥沃,在美國三十年成材的紅松在新西蘭只要二十年便能成材。伴隨著紅杉樹的是桫欏,這兒的桫欏(又叫蕨樹)雖不能與樹高蓋世的紅杉比肩,但也十分高大,十多米高,在路兩邊站成了行道樹,蔚為壯觀。其中,有一種銀蕨,羽狀的葉片背面呈銀色,來自大連的導游小江說,這是新西蘭的國樹。由于銀蕨在月色下會反光,毛利人打仗與狩獵,用它當路標。幾個月前,我曾漫步在臺灣阿里山的森林里,那兒近千年以上樹齡的紅檜樹群令人唏噓。然而,森林火車和樹靈塔見證著日本殖民者的瘋狂掠奪,使人在愜意的森林浴里,徒生感慨和不快。在這兒,沒有這樣的不愉快。有一棵紅杉樹橫臥地上不死,它身上竟長出幾棵新樹。導游說,有人叫它“樹妖”。其實,也該稱它為“神木”,贊美它神奇的力量。產于美國加州的海岸紅杉和巨杉都是稀世之珍,和我國的水杉、紅檜都屬于柏樹科,樹齡很長。我國太原晉祠、嵩山中岳廟和陜西黃帝陵等處的周柏,與之同科。可以想象,再過千年,這偌大紅杉林如果沒有砍伐,將長成怎樣的模樣!
羅托魯阿湖上,成群的黑天鵝游弋嬉戲,爭食著游人拋下【下轉第38頁】【上接第45頁】的面包屑。天上的鷗鳥也來湊熱鬧,一群群落到湖畔草地上。湖畔停靠著成排的游輪游艇,還停駐著直升飛機。這兒鳥多,我們下榻酒店的湖濱鷗鳥更多,成千上萬。黃昏,我踽踽行于湖畔,湖面上升騰著滾滾煙霧,棲息的鷗鳥把岸邊和洲渚蓋滿了。鳥叫的聒噪聲充斥于耳。歸巢的鷗鳥完全不怕人,俯掠直下,反叫你心驚肉跳,急忙揮手驅趕,免被啄傷。湖邊樹立著警示牌,提示這里的鳥確會襲擊人類。湖面上熱氣裊裊不斷,很難想象湖里有許多魚,吸引云集了如此眾多的鳥!
毛利村建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湯加里羅國家公園里。這里復原了許多早期毛利人低矮的住房,它們由棕櫚樹枝和蒲草搭成。祠堂、議事廳和貯物樓的構建大量地采用木材,木頭上雕刻別具一格。最吸引人的是村里的地質狀態,到處是噴氣孔、沸泉、沸泥塘、間歇泉,間歇泉噴出的水柱高達十多米,揚起半天的熾熱雨霧。沸泥塘里黃泥漿沸滾著,晝夜噴發著熱量。這里的地熱使人感到仿佛走進了正在酣睡的活火山,聽得見它有力的呼吸和鼾聲。路兩旁有木欄桿,給游人些許安全感。匪夷所思,新西蘭原始移民毛利人,就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火山上!
在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我們游覽了市容、海濱、總理公園和伊甸山。總理公園是為紀念新西蘭第一任總理、工黨領袖塞頓而建。這位總理在任上尊重毛利人,推行免費教育和八小時工作制,倡導婦女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終身未娶。死后,為紀念他,毛利人捐出這一片土地,建成總理公園。新西蘭草地本來就讓人沉醉,這一大片生機勃發的草地簇擁著拔地而起的雕塑紀念碑,面對藍天,毗鄰大洋,更是引發游人情思。
伊甸山海拔220米,是個死火山口。實際上整個奧克蘭就建在若干座火山之上。城市里的道路就著山勢起伏。據導游說,伊甸山名稱與《圣經》里的伊甸園沒有任何關系,是新西蘭首任總督霍普遜名字的音譯。伊甸山火山口內為綠草所覆蓋,牧草悠悠,一群牛正在慢條斯理地享用。在全國最大城市里放牧牛,可算是世界上一大奇觀。山頂上風力強勁,視野開闊。整個奧克蘭城市和港灣及海上島嶼,盡收眼底。一些島嶼呈原始狀態,沒有建筑,沒有任何人工痕跡。導游說,有富人出高價想在島上建別墅,政府沒有同意。世界上并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用錢購買。田原牧歌、原始野趣,并非金錢可以衡量。
山上有個銅質大羅盤,指向北京的方向,距離10407公里。旅游時間很短暫,但身處南半球異國他鄉,想到北半球萬里之遙的祖國,心里驀然感到溫暖。
神奇的新西蘭,融入大自然的人文景觀,令我回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