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幅一改近年來持續兩位數增長的態勢,急劇回落,甚至單月同比大幅下降。從國際看,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經濟下行風險大為增加,2009年電力供需形勢的判斷難度增大。經匯總各地電力運行主管部門、主要電力企業和相關行業協會
意見,并參考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電力運行走勢,我們對今年供需形勢做了初步預測和判斷。
一、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將呈供大于求局面
由于導致2008年用電增幅回落的因素仍然存在,預計今年全社會用電增幅將在3—4%之間,全年電力供需形勢總體供大于求。但受水庫來水、燃料供應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加之一些電網建設滯后,仍不排除局部地區在枯水期或夏季高峰時段出現供應緊張。
(一)2008年用電回落原因分析
主要受高耗能產品和外貿產品用電增幅回落影響,2008年全社會用電量增幅為5.23%,同比回落9.6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一產、三產用電增幅略有回落,居民生活用電增幅略有上升,二產對增幅回落的影響度高達102%,其中重工業約為92%。分行業看,影響度超過4%的行業依次是電力(26%)、冶金(22%)、有色金屬(19%)、化肥(10%)、紡織(5%)、建材(4.5%)、氯堿(4%)和交通運輸、電氣、電子設備制造業(4%),小計94.5%,超出其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約47個百分點。其中電力行業用電下滑是因社會用電下降,電力生產、輸送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相應減少。分地區看,影響度超過4%的地區依次是山西(11.2%)、廣東(10.2%)、內蒙(9.9%)、江蘇(9%)、河北(7.9%)、山東(7.9%)、浙江(6.2%)、河南(5.8%)、湖南(4%),合計72.3%,超出其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16.5個百分點。綜合來看,河南、河北、山西的用電下降主要源于冶金、有色用電比重高,而廣東、江蘇、浙江則主要是受輕工、紡織、機械等產品出口回落較多影響。
(二)影響2009年用電增長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由2007年的5%、2008年的3.7%進一步跌至2.2%;全球貿易增長率也由7.2%、4.6%進一步下滑到2.1%。因此,我國相關行業受影響的程度仍難以在短期內扭轉,也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從有關協會和地方經濟運行部門最近反映的情況來看,輕工、紡織、機械行業今年的出口訂單大幅下降,并且庫存增加,資金周轉困難。我國鋼鐵的消費構成中,建筑用鋼占50%左右,出口占10%左右;鋁的消費構成中,建筑用鋁占33%左右,出口占13%左右。由于當前房價仍然超出大多數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交易量難以大幅回升,相應的投資和建材需求也難有較大起色。因此,上述行業的用電增幅仍將保持較低增長。而一產、三產、居民生活用電增幅的變化不顯著,對全年電力消費影響相對較小。
(三)今年月度用電增幅可能前低后高
一方面,2008年上半年用電增幅為11.7%,下半年基本零增長,基數前高后低;另一方面,當前電解鋁等行業庫存仍較高,消化庫存需要一段時間,輕工、紡織等行業新訂單較少,從接受訂單到形成生產也需要一定時間。此外,從歷史數據看,從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下達到形成用電需求通常有半年的傳導期。因此,今年用電增幅將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一季度繼續負增長的趨勢尚難以扭轉,二季度有望走出零增長,三、四季度可實現一定幅度的增長。
(四)預計2009年全社會用電量增幅為3—4%
從時間上看,2008年5月份用電開始受到影響,9月份起趨勢明顯,而今年全年用電都將顯著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時間較長。再從歷史經驗看,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約一年時間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當月增幅在4%以下(月度用電同比下降僅有兩個月,幅度不足-1%),而目前情況較之那時明顯嚴重,恢復的時間需要更長一些。從有關方面的判斷看,各地經濟運行主管部門對今年用電預計增幅的加權平均值約為4%;電網企業初步預計增長3%,力爭實現5%;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增長3%。綜合上述各方面因素,我們認為2009年全社會用電量有望實現3—4%的增幅,用電量達到35400億千瓦時左右。
二、電力生產情況預測
2008年,年底總發電裝機容量為7.93億千瓦,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34334億千瓦時,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4677小時,其中火電4911小時。考慮用電增幅不樂觀,相關發電企業建設進度適當放緩因素,預計2009年全國新投產機組8000萬千瓦。扣除關停機組后,年底裝機容量約為8.6—8.7億千瓦。預計2009年全國發電量35450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28900億千瓦時;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將在2008年已回落337小時的基礎上進一步降至4300小時左右,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約為4500小時,比改革開放以來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最低的1999年還將分別下降100和200小時。
三、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受用電增幅下滑和新投運能力繼續增加的影響,2009年我國電力運行的主要矛盾將由近幾年的供不應求轉化為供大于求,并由此引發一些問題和矛盾,需要及早研究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化解。
(一)發電生產組織難度增大
電力作為基礎產業,具有準公共品性質,適度超前發展非常必要。長期來看,我國總裝機容量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當前電力供大于求只是階段性的,如何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仍是電力行業面臨的首要問題。2009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進一步大幅下降已成定局,在此情況下,如何做到既充分利用水能、風能、核能等清潔一次能源,又不至于使火電企業經營狀況雪上加霜;既盡可能發揮大型火電機組高效、環保的優勢,又使一些擔負調峰任務的中小火電機組頂峰發電能力得到維護,以確保電網安全和高峰時段的供需平衡,將是發電生產組織的主要難題和矛盾,需要統籌安排、綜合協調。
(二)電力行業經營非常困難
主要受電煤價格較高,發電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如沒有相關調整政策出臺,2009年火電企業將在2008年虧損數百億的基礎上,繼續維持全行業虧損局面,資產負債率在超過80%的基礎上進一步升高。受2008年8月調上網電價不調銷售電價,替火電企業分擔部分煤價上漲壓力因素影響,電網企業經營也較為困難,如電價方面不能相應調整,也可能出現行業性虧損。
(三)跨區、跨省電能交易有待進一步規范
近年來,在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跨省跨區交易電量持續高速增長,在余缺調劑、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有力地緩解了部分地區、部分時段的用電緊張狀況。但與此同時,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交易信息不夠透明、變相壓低上網電價等問題,預計2009年這方面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四、有關建議和措施
(一)加強發電生產組織
各地電力運行部門應按照保障電網安全、服務于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原則,做好發電生產的統籌組織和協調工作。全面推行差別電量計劃。全額安排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優先安排大型水電、核電、熱電聯產、資源綜合利用機組發電;低污染、高效燃煤發電機組的年利用小時數應明顯高于高污染、低效機組的年利用小時數。按照交易各方自主協商確定交易電量和交易價格的原則,會同有關方面制定、完善清潔、高效機組替代中小火電機組的實施辦法,并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推動節能減排,緩解一些發電企業經營壓力,維護職工隊伍的穩定。
(二)支持電力企業擺脫困境
有關方面應密切關注電力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趨勢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建議在必要的情況下,采取注資、減稅和調整電價等措施,支持電力企業擺脫困境。
(三)規范電能交易
各地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方面做好本省區電力、電量的平衡預測,按照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和電能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統籌制定本省區年度區內發電和外來電或外送電的方案。組織電網、發電和電力用戶代表定期召開電能交易信息披露會,通報本省區經濟運行和電力供需形勢,公布上期電力、電量交易情況,疏導相關矛盾。會同有關方面加強對交易電力、電量、價格的監管,防止設置市場壁壘,防止進行過度交易,嚴禁虛假交易,促進電能交易工作積極、規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