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大昭
中超聯賽首輪比賽3月22日落幕。此前,輪胎品牌“倍耐力”成為中超聯賽繼西門子、愛福克斯、金威啤酒之后的第四家冠名贊助商,使未來3年中超聯賽的市場開發有了一個穩定的主要合作伙伴。倍耐力是從和中國足協接洽的5家大企業中脫穎而出的。困難時刻中國足協能有一定的選擇空間,并非中國足球本身的吸引力有多么強,更不是中超聯賽的市場有多么大的平臺。說到底,還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就,使人們看到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做事的態度,跟中國合作發展,心里踏實。
此前,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球職業賽事和體育產業深受其害,國際奧委會和加拿大、英國的奧組會雖然表示經費預算和合作方早已敲定,一切都在按照商業合同履行和兌現,但事實上無法讓人吃到定心丸。國際足聯對南非世界杯賽的籌備進展也表示不存在傳言中的險情,可是,作為完全依賴市場狀況運行的各國職業聯賽,怎么可能一如既往地平穩運行呢?就連F1賽車、網球大滿貫等賽事都受到影響,何況規模大得多的足球!
中超聯賽這次出人意料。聯賽開場前,480名球員提出轉會申請或被俱樂部掛牌出售。與以往相比,今年這個數字并不大,最終成功轉會的球員既無動靜很大的大牌,總量也沒有明顯變化。山東魯能、上海申花、北京國安和天津泰達四強,都沒有人才市場上的大動作。遼寧隊王新欣轉入天津隊,居然成了最搶眼的“標王”,上海申花幾經曲折購來長沙金德的陳濤,已經算分量最重的交易了。這說明俱樂部漸趨理智,要么進口外籍球員,要么自己培養后備人才,在水平相近的國內球員中挑來揀去,錢和精力都花得不值。
外籍教練員和球員的引進是中超俱樂部每年最大的單筆開支,也最容易受經濟條件和外部環境影響。在全部16支球隊當中,外籍主教練僅有塞爾維亞的圖巴科維奇、韓國的李章洙、巴西的塔瓦雷斯3人,是中超歷史上外教人數最少的一年。上賽季主帥繼續執教的有13人,也是中超歷年來最穩定的一次。無論俱樂部高層對上賽季名次是否滿意,對新賽季目標有何追求,大把扔鈔票、頻繁換教練的做法有所收斂。
至于引進外籍球員,由于亞足聯出臺保護政策和中國足協的規定相對放寬,各隊并沒有重數量輕質量的草率行為,首輪比賽中露臉的外援以熟面孔居多。中超聯賽問世第六年,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有序局面,就像近來的氣候一樣回暖。這項被亞足聯評定為亞洲足壇排名第三的職業聯賽能否健康持續發展,很多人表現出的態度依然是謹慎的樂觀?!?/p>
環球時報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