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時髦的詞語很有意思,如“酷男”、“靚女”,“酷男”的“酷”是英文cool的音譯,表示時髦、與眾不同等意思,“酷男”就是cool guy,而“靚女”的“靚”本來是粵語方言,意為漂亮、好看,“靚女”就是pretty girl。最近流行開來的則有“型男”、“索女”。據說“型男”源自香港,最早香港將英語的style譯為“型”,所以“型男”也就是stylish guy,指相貌、身材和氣質都有吸引力的男子。常與“型男”相對應的是“索女”。“索”是繩索的意思,“索女”指身材修長,即苗條(slim),而且有波浪式曲線(with beautiful curves),即骨感(bony)的女孩子。不過“型男”、“索女”不僅指外貌較好,還指穿著時尚、有個性等現代人欣賞的氣質。
其實“男”和“女”在漢語中一直是組成許多詞的重要詞素,如“俊男”(handsome man)、“美女”(beauty)、“善男信女”(religious believers)、“孤男寡女”(single man and woman)、“大男大女”(指三十歲左右而尚未有對象的青年,英語中很難找到一個對應的詞,只好解釋性地譯為single men and women in their early thirties)。
一個比較新的詞是“婦男”(其實是仿照housewife造出來的househusband一詞的漢譯)。相對而言,“女”字組成的詞更多,舊詞有“宮女”(palace maid)、“婢女”(slave girl)、“使/伺女”(maidservant)、“才女”(gifted female scholar)、“賣花女”(flower girl)、“修女”(nun)、“歌女”(sing-song girl)、“舞女”(dancing girl)、“吧女”(bargirl)、“妓女”(prostitute)、“三陪女”(professional escort)等。前幾年的“超女”(super girl)幾乎火遍了全國,近年來新流行的則有“孔雀女”(指出生在城里富裕家庭,嫁給出生農村進城后事業有成的小伙子的女子,往往很嬌氣卻不會做家務,似可譯為finicky young wife)、“沒女”(源自韓國電視劇《我叫金三順》,指相貌平平,沒有學歷也沒有錢的女人,woman with nothing)、“打女”(動作影片中身手不凡的女演員,如章子怡的“打女”形象就很受歡迎,似可譯為martial lady)、“熟女”(成熟的女性mature woman)、“剩女”(找對象比較困難的女孩 girls left 或surplus girl)。▲
(本欄目供稿:陳德彰教授)
環球時報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