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文

近日,德國尼歐普蘭汽車公司認為,江蘇鹽城中威客車公司等3家中國公司生產銷售的大客車“抄襲”了尼歐普蘭客車的外觀設計,將其告上法院。北京市一中院一審判決中方3公司賠償德國尼歐普蘭汽車公司2116余萬元。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客車業內人士對于國內客車外觀設計的思索。
國內客車外觀設計現狀怎樣?打造獨具中國特色的客車外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以及我國客車外觀設計未來前景如何?記者就相關問題與上海同濟同捷造型工程學院汽車外觀設計專家組陳廣遠、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師陳晨、吉奧集團品牌總監陳敏三位業內人士進行了探討。
外觀設計日益被看重
記者:我們主要探討一下國內客車外觀設計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首先,我們來談談國內客車外觀設計的現狀。
陳晨:現今很多中國客車企業的造型,其實都能在國外找到原版的。國內客車設計者模仿能力都很強,通過一張照片就可以把整車曲線擬合出來。
記者:國際客車外觀設計是怎樣一個流程呢?而國內客車外觀設計又是怎么實施的?
陳晨:外觀的設計流程大致是這樣的:從設計師的草圖開始,草圖確定了整車外觀要表達的含義和風格,然后根據草圖做出木?;蛴湍嗄#_定曲線和尺寸,最后開始進行機械設計。
陳廣遠:外觀設計整體流程就像陳工程師說的那樣,現在我來介紹一下部分設計方案產生的過程。它的主要流程為汽車廠商把樣車送到我們這里來,經過對樣車的解剖和掃描得出汽車外觀設計的相關資料,根據分析出的資料,我們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從而得到相應的設計方案。
記者:剛才兩位嘉賓都提到了設計方案,那么,汽車生產企業的外觀設計方案主要考慮什么問題?
陳敏:我們2009年的新款微客外觀的最終造型是由陳廣遠老師所在的上海同濟同捷造型工程學院外觀設計專家組設計的。
我們在研發此款微客時主要是通過與一線銷售人員接觸,了解國內現有的微車體系外觀的發展趨勢及消費者的需求,根據他們的使用實用性及對車輛外觀的審美要求而定下設計方案。
因為現在的消費者無論花多少錢購車,都是比較慎重的,他們對于車輛的造型、性能需要已經由以前被動接受的角度轉換到主動挑選。
記者:那么,目前國內客車市場上的外觀主要呈現怎樣的趨勢?在購買過程中,是什么因素主導了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同時,外觀在消費者購買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敏: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目前國內的微客外觀風格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用型,也就是傳統的卡車外觀,這種外觀主要講究的是實用,此種車型以長安、五菱為代表。
另一種是乘用車型,也就是除了滿足消費者對于微客的實用需要外,更注重車輛的舒適性與外觀時尚性,這種車型目前以福瑞達為代表。同時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現在的消費者買微客已經不是純粹把它當作一種勞動工具。
在終端市場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決定因素有:價格、造型、質量、性能。在同等價格下,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購買,正是消費者這種對外型的日益重視迫使汽車生產企業每年都在新車外觀設計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資金。
“小而精”或“大而全”
記者:在國外,特別是歐洲的許多城市,城市客車的外形設計都有自己的特色。這種特色有些是有意而為之,有些是無意中形成的。比如,由于歷史方面的原因,倫敦的城市客車都是紅色的,屬于無意中形成的。這種紅顏色的客車在一些電影、廣告媒體上經常出現,久而久之就成為倫敦的一種標志。國內客車外觀設計體現自身文化特色上是否存在不足?未來方向如何把握?

陳晨:簡言之,中國客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著重結構性,忽視藝術性”。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一味強調“造型設計融合了中國元素”,但是外觀設計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形成都市文化的一部分。城市客車作為人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具備快速、安全、舒適等實用性特點的基礎上,也應在車身款式、顏色、圖案等外觀造型設計上與所在城市文化相得益彰。而現在國內自己設計的客車外觀還是比較落后的。
記者:現在國內客車外觀設計呈現的這種狀況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陳廣遠:國內汽車外觀設計還主要停留在模仿階段,談到我國汽車外觀設計業的發展障礙,主要還是設計人才極度短缺和汽車廠商對客車外觀自主創新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希望。以第Ⅲ代微客為例,它是在大空間、實用性的基礎上,融入轎車注重美觀、安全、經濟的設計理念和技術配置的新一代微客。和以前的微客相比,第Ⅲ代微客已經突破單一的實用性功能訴求,進而在外觀設計、安全配置、經濟科技、舒適駕乘等方面產生了質的飛躍。
陳晨:其實客車外觀設計不需要什么先進設備,造型的設計關鍵在于設計師頭腦中的藝術細胞和思想理念。
記者:針對這些問題,未來客車外觀設計采用什么樣的開發模式更適合中國國情?
陳晨:未來的趨勢也許是外包和自主兩種模式的相互較量。外包是指把汽車外觀造型設計交給專門的藝術設計公司,這種方法的優勢是“小而精”。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這種方法實現資源的整合,防止了國內各個汽車企業在外觀設計上的重復投資,國外很多都是這種模式。而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汽車企業組建自己的設計團隊,進行自主研發。這種方式的特點是“大而全”,企業可以實現產品“一條龍”的生產體系,同時更方便把握產品走向。但是,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外包的方式更適宜未來的發展。

借鑒而非模仿
記者:據了解,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導王建昕曾表示,汽車外觀設計中,模仿是難以逾越的發展階段,但模仿并不意味著抄襲。各位是怎么看待這種說法的?
陳晨:完全照搬他人成果是抄襲,而以他人成果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則屬于借鑒,也非真正的技術創新。模仿是企業創立初期缺乏人才資金設備的一個臨時策略,我稱之為一種“模仿戰術”。但是單純的模仿并不能使得企業長久立足,必須要在模仿的過程中掌握自主開發的思路,企業要盡早確立“創新戰略”才好。而國內客車在發展之初,選擇通過借鑒國外大品牌的外觀設計并進行二次開發的方式是較多的,因為這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減輕企業的經濟壓力。
記者:據我了解,吉奧汽車的“星旺”微客在年初上市了,它大膽地采用了國外某知名汽車的大嘴巴前臉的設計理念。請問陳總監,吉奧在采用這一外觀設計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外觀設計是否會帶來法律糾紛的問題?
陳敏:首先,吉奧選擇這樣的外觀設計不存在法律糾紛問題,這種大嘴巴造型的前臉不是該國外汽車的專用,在轎車領域中有不少車也在沿用這種外觀設計。第二,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王建昕博士說法的。記得有人說過,借鑒其實是為了超越,沒有借鑒就沒有對比的基礎與超越的目標。
另外,在考慮大膽地采用大嘴巴前臉之前,我們其實也考慮過其他很多方案,但是我們認為傳統的外觀在一定程度已經給消費者造成了審美疲乏,而轎車領域中不斷推出的新款造型已經在不斷地改變人們對于外觀的需求與視覺的沖擊。為了迎合消費者對外觀的訴求,最后我們決定吸收國外汽車外觀設計理念,前臉采用此種大嘴巴造型。
陳廣遠:國內汽車外觀設計現狀處于一個借鑒為主的階段,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我們公司占國內汽車外觀設計的10%-15%市場,其中包括江淮、長城和重慶力帆等國內知名汽車生產企業。吸收國外汽車外觀設計理念除了美觀外,還有它的實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