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崢
摘要:當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還存在不-少問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新農村文化建設將有效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新農村文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022-02
在我們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經濟發展是根本,文化建設是關鍵。黨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的目標要求。與中國農村快速發展的經濟和日益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農村文化建設和發展則較為滯后,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不相適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是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黨在新形勢下加強意識形態上作的新理念、新舉措,也是新時期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將有效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全面健康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也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
一、當前中國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農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但農村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后,農村文化生活比較貧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投入短缺,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薄弱。早在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就指出,“經濟發展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發展的比例失調,教科文衛的費用太少,不成比例?!倍嗄赀^去了,這種狀況依然沒有大的改變。中國早在“六五”時期就提出“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文化站”的目標至今尚未實現。據調查,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鄉鎮、街道沒有建立自己的網書館、文化館、文化站,有的有名無實,只掛牌子而無館舍,甚至連簡單的活動場所都沒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非常不平衡。文化事業費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鄉差距日益拉大。2006年的時候文化事業費是158億,用于農村的卻只有40多億,還不到1/3。另外,縣以下的就更少了。如果按人均算賬的話,每個農村人口享有的文化事業費只有1.48元。文化投入不足極大地制約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
2基層領導對文化功能認識的缺失。農村文化建沒的基礎在群眾,關鍵在干部。作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農村干部的行為直接影響農村文化的發展。我們對地方各級領導的政績考核往往以經濟發展的成就作為標準。這種評價標準客觀上促使很多農村基層領導只重視經濟建沒,追求經濟指標,只知道跑項目、跑資金,沒有把農村文化建毆列入地方發展規劃和財政支出項目,導致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部分鄉、鎮文化館、圖書館形同虛沒;文化活動重形式、輕質量,放任自流;還有一些地區的領導干部只重建設而忽視管理。他們熱衷于文化基礎;沒施建設,甚至不顧當地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和農民收入不高的現實,盲目的搞形象工程。結果他們勞民傷財建起來的文化基礎設施因負債累累無法添置必要的文化用具和書刊而形同虛設,根本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3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滯后。目前,農村文化隊伍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素質偏低、后繼力量不強等問題,導致基層文化組織缺乏戰斗力、凝聚力和創新精神。缺乏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是目前農村文化建設面臨的一個現實困境。當前農村的現實情況是,最有活力、最具潛力又最有文化消費需求的青壯年大多在外經商務工,這種情況限制了他們參與本鄉本土經常性的文化活動,而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與少年兒童,文化活動組織與開展有其客觀網難。另外,當前農村文化T作人員老化、整體素質偏低、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比較突出。相當一部分人缺乏文化專業知識和功底。既有文藝活動才能,又善于組織文化活動的人才更為稀缺。此外,農村基層涌現出來年輕創作人員很少,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樣的文化形式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重大科學命題和戰略任務。隨后,胡錦濤總書記又指出,“要在全體人民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秉h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表現”,并作出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扎實推進”的戰略部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社會思想發展的精髓,它與科學發展觀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就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實踐中貫徹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廣大的農村建設成為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的和諧農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實踐中的體現就是大膽開拓銳意進取,自立自強不畏艱險,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必然可以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竭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豐富內涵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實際創造性地結合起來。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的對策
1加大對農村文化的投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農村文化基礎薄弱的問題,首先要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要大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持,各級財政要增加對農村文化的投入,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改變當前城鄉文化建設差距過大、農村文化建設基礎薄弱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另外,目前單純靠政府辦文化的路子越走越窄的現狀,也要求我們要轉變觀念和思路,深化文化投資融資體制改革,做到政府辦文化和民辦文化相結合。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鼓勵農民自辦文化,進一步理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股份制改革,吸引各種資金投入農村文化產業,要走出文化主體單一的模式,大力吸收民間資本,實現向政府、企業、村集體和村民個人的多元化投資主體模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