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磊
摘要:會計實踐性教學是會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模擬實訓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基本形式。高職學校應在加強專業教師“雙師型”的同時,加大財會模擬實訓室的建設,豐富實訓項目和完善實訓教材建設,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關鍵詞:模擬實訓;實踐性教學;實訓教材;高職;會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265-02
近幾年來,各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尤其是以五年制高職為典型。在高職教育迅速發展的同時,高職教育能否創出自己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實踐性教學是否成功。高職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性教學是重要環節。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我們要特別重視校內模擬實訓和校外的專業實習。學生到校外單位實習,雖是個好辦法,但不易謀求實習單位的配合(現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一直是困擾高職院校的一大難題),學生自找實習單位更是難于管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財務信息屬于重要商業秘密以及出于會計信息系統維護的嚴肅性,學生在企業進行會計專業實習往往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不長的實習期間,學生在實習單位所能接觸或學習的財務會計專業內容相當有限。而學校的模擬實訓具有靈活性、綜合性、系統性的特點,既可以進行單項實訓,也可以進行綜合實訓;既可進行手工操作實訓,也可進行電算化實訓,并且能在較短時間內系統、綜合地完成會計職業崗位(群)所要求的各項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因此,校內的模擬實訓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搞好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基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在不排除其他實踐性教學形式的基礎上,應加強校內會計實訓設施建設,注重校內模擬實訓,以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競爭力。
一、廣納人才。提高會計專業的師資水平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職業學校的財會專業教師的“雙師型”比例還不高。我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是指: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或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有些人認為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職稱就可以稱“雙師”了,其實這還遠遠不夠。現在我們大部分的財會教師在會計理論教學上是有成績的,但在“專業實踐能力或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卻遇到了困難。那么我們的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呢?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國外職教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在國外職教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高職教師的培養過程往往分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兩個階段,那些國家的專業教師部分是從大學畢業后在公司、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實際工作崗位上工作表現好、專業水平較高者中選聘出來的。而目前我們職業學校的會計教師主要還是過去留校培養和從高校畢業生中直接聘任,普遍缺乏實踐技能,對此我認為高職學校需改革和完善現有財會教師的聘任制度,學校還應多渠道、多途徑地招聘教師。我們可以聘請那些行業、企業或公司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學校的財會實訓教師,這樣不僅彌補了學校實踐技能課教師的實踐方面的不足,還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提高了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我想,這些從企業、事務所等地方聘請教師由于有實踐經驗,教學中能較好地把書本理論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不照本宣科,不空談原理,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一定會受到老師、學生的歡迎。
二、加大資金投入。提高模擬實訓室軟硬件設施建設
1做好會計模擬實訓室的硬件設施。會計模擬實訓室的教學設施建設,光靠舊有的設施設備是遠遠不夠的,我想學校還應增加投入,增加實訓室的設施設備,提高實訓室的配套設施的水平。會計模擬實訓室的硬件一般包括:一是教師用實驗室設備,包括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教學用電腦、電腦投影儀、幻燈片投影儀、投影屏幕、復式復印機、彩色激光打印機、教師多功能工作臺、財務教學用具(同學生實訓用具)、會計核算相關資料等;二是學生用實驗室設備,包括計算機、針式打印機、憑證裝訂裁剪機、財務用具(算盤:會計科目章、模擬單位的財務印章、印臺、筆筒、訂書機、實訓用空白原始單據、記賬憑證、賬簿、會計核算資料等)、會計模擬實訓教程、會計檔案保管柜;三是其他硬件,如計算機局域網絡設備及UPS、掛圖(實訓室實訓項目、實訓室操作規程、學生實訓室管理規程、教師實訓室管理規程、實訓步驟及要求、實訓教學目的及要求、實訓教學考核方法等)。
2做好會計模擬實訓室的軟件設施。會計模擬實訓室的軟件包括:一是應用軟件,包括會計模擬實訓軟件、多媒體學習光盤、教學用課件。其中會計模擬實訓軟件包括出納實務實訓平臺、銀行結算業務實訓平臺、基礎會計實訓平臺、財務會計實訓平臺、成本會計實訓平臺、工資實務實訓平臺、材料實務實訓平臺、納稅實務實訓平臺、審計實訓平臺等。二是實訓資料。要求內容豐富全面,覆蓋企業全部經濟業務,能滿足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能完成專業所有的實訓項目。三是實訓指導書。
三、豐富實訓項目,完善會計實訓教材建設
目前會計實訓教材雖然版本較多,但大多實訓教材大多是在企業新會計準則出臺前出版,有些內容早已不用或取消。本人認為有必要完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材,使其實用性能進一步體現。
1按會計專業崗位要求和學習會計知識的先后順序設置實訓課程。目前實施的會計模擬實訓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手工操作部分和電算化部分。本人覺得在手工操作部分可以進一步細分會計實訓項目,設置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出納業務實訓、納稅業務實訓等。這些實訓課程的開設應與相關專業課的開設同時進行;但所要學生達到的目標是不同的。《基礎會計實訓》課程,主要是熟悉會計核算程序和練習有關原始憑證以及簡單業務的記賬憑證的填制,在教學的同時,補充相關《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會計法》的有關內容,授課時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道德教育。《財務會計實訓》的任務是:使學生明確會計工作的崗位劃分和各崗位的基本職責,分別就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金融資產、往來賬款、職工薪酬、長期負債、期間費用、收入利潤、總賬報表等崗位的會計核算和會計主管、稽核、會計檔案管理等崗位的業務處理進行獨立、細致、強化的技能訓練。開設《成本會計實訓》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較系統、全面地練習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與各種成本的計算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開設《出納業務實訓》,使學生明確出納崗位職責,練習現金收付、銀行存款的收付、銀行存款對賬單的編制、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登記,特別是要熟練掌握基本的銀行轉賬結算的操作規范和技能。開設《納稅業務實訓》,目的是強化涉稅業務的核算、各稅種的申報和稅款繳納的操作技能。此外,我們還能根據需要,適時的開設一些
其他的實訓科目。
2教材內容力求完整充實。上述各實訓課程應根據其目的和功能設計恰當的經濟業務,改變以往千篇一律的簡易業務。《基礎會計實訓》的業務應當簡單、明了;《出納業務實訓業務》則應突出實用性,對于目前出納工作經常涉及銀行結算方式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納稅業務實訓》應涉及到各種稅額計算和網上納稅申報的細節,尤其企業中經常遇到的稅種(如增值稅、所得稅、城建稅等);《財務會計分崗實訓》所涉業務應該在《基礎會計實訓》業務內容的基礎上有所提升,著重練習那些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較為復雜、較為特殊的業務。另外,在實訓教材內容的編列上,每一個實訓項目還應注明規范、系統的實訓指導和考核標準。我們在開展實訓教學時,應該有明確的目的、程序、要求,并且對于每一步驟的操作都應給出相應的考核和評分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師生按照“實訓要求及考核標準”的要求來進行“教”與“學”,從而提高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規范性。
3實訓教材形式力求多樣化。目前絕大多數的實訓教材是以文字教材為主。這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補充電子教材和音像教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鑒于會計職業本身的商業機密性,學生到企業財務部門去參觀、實習受到諸多限制,學校可以對制造業(包括單步驟生產和多步驟生產企業)、商品流通業、運輸業、施工企業等不同行業的業務流程、財務操作過程拍成短片,將其作為會計專業教材的配套音像教材,通過音像教材的使用,使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各類企業生產工藝流程、財務會計操作流程、內部控制流程,更好的理解經濟業務的實質,明確會計核算對象的特點,從而對不同的業務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明確不同業務會計核算的方法與操作步驟。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中,除了運用常規的教學形式——-實務練習外,本人認為還可以采用案例教學、觀摩教學、演示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所謂“案例教學”就是圍繞某一教學案例,要求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探討、交流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許多的財會優質課比賽中,案例教學運用地較多,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也不錯。我想我們應該把這一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使實訓課真正體現其實踐性。“觀摩教學”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即帶領學生到企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參觀,以了解有關會計業務的范圍、內容、流程、標準。這種教學形式在實施時可以會受到一些限制,但如果能得到有關方的配合,讓學生走出學校,對于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很大的幫助。還有一種值得推薦的教學形式是“演示教學”,演示教學就是在日常實訓課教學中利用幻燈、多媒體教學軟件演示和解說實務操作過程或操作技巧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利于建立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
高職會計專業是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創出自己的特色。對于實踐性很強的財會專業來說,只有在實訓環節大膽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才能使高職會計專業辦出特色,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l]熊守春,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思考[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5,(12)。
[2]楊貞斌,改進會計實驗教學方法,培養會計學生綜合素質[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
[3]王麗花,實踐教學在高職會計教育中的應用[J],太原大學學報,2006,(1)。
[責任編輯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