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愛玲
摘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取決于合作組織發展的環境,當前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在軟環境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營造良好的發展軟環境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合作組織健康快速發展的基本保障。
關鍵詞:農民;合作組織;軟環境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041-02
自2007年7月中國農民合作社法正式實施以來,農民合作組織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針對性地解決環境變化中的問題,營造合作組織發展的良好環境,促進合作組織的快速、健康的發展,將有助于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有助于實現城鄉經濟的統籌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當前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的軟環境問題
1農民參與合作組織發展的思想現狀。農民合作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對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有著積極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但是,一些農民在認識上存有誤區,認為合作就是再走人民公社的老路,一旦合作,自己將失去土地的經營權,失去生活保障等。心存顧慮的農民在建社、人社方面積極性不高,態度上望風等待。即使一些人建社、人社也只是想享有政府的一些政策優惠或獲取一些財物補貼,一旦利益不能得以實現或合作中利益受到影響,潛在的小農意識便隨之萌發,重新回到合作前的狀態十有八九,合作組織自行解散也就成了常事。合作組織的穩固性差,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對農民心理的引導,理論宣傳的缺失或乏力造成了合作組織發展的思想基礎差,農民參與意識弱。
2政府惠農政策的落實環境。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初期屬于政府引導,扶持下的市場推動型,因而政府的引導,扶持顯得尤為重要,但一些地方在落實產業政策、財政扶持政策、各種稅收減免政策、農產品及農資經營政策方面工作做的不扎實,搞形式,走過場的現象屢見不鮮,因而合作組織發展缺乏活力。還有一種情況是部分地區由于缺乏檢查、監督的工作機制,少數基層干部對上級政府的扶持政策缺乏廣泛深入的宣傳和落實,政策棚架現象或多或少的存在,甚至一些基層干部為了政績而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更有甚者把上級扶持的財政撥款變相挪用,甚至貪污等。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政府的惠農政策落實環境差,農民建社、人社的積極性和熱情受到了嚴重影響,建立政策監督尤為重要。
3農民合作組織生產經營的外部環境。合作組織的健康快速發展與政府提供的相應服務密切相關,沒有政府的服務平臺就沒有合作組織發展的舞臺。一些地方政府的無為管理使農民需要的政府財政補貼、先進的農業科技信息、市場銷售信息、交通運輸信息、融資貸款信息等不能及時獲取,扶持資金或貸款獲取難,審批手續煩瑣,時間長,該得到的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該減免的稅費不能及時足額的減免,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無人管,缺乏科學性的產業結構調整使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而無人承擔責任,諸多困擾著合作組織發展的問題使經營環境不盡人意,合作組織發展的步履蹣跚。
4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落實的現實環境?!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作為中國農村改革開放以來的一部關于農民合作經營的法律性文件,該法律自2007年7月1日實施以來,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扶持合作組織發展的相關性法規,這標志著中國農民合作組織發展步入了法制化軌道。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和相當多的農民對此了解甚少,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合作組織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依據法律、法規操作的少之又少,一旦組織發展受到障礙或組織及組織成員利益受到侵害時,依法辦事則困難重重,甚至一些合作組織處于與經營環境的不相適應而自行解散。法律法規是合作組織健康快速發展的根本保障,這一保障的缺失或形式化必然會影響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也必然會傷害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喚醒管理者和農民的法律法規意識是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的前提。
5合作組織內部的粗放性管理。農民是合作組織的主體,合作組織的成員從管理層到普通成員大多數是本鄉本土的,這些人受教育時間短,文化綜合素質低,懂管理、會管理、能經營的人才嚴重缺乏,這也就導致了合作組織內部管理的粗放性。前幾年發展合作經濟組織一般是按先發展后規范、先創辦后提高的原則興辦起來的,從中國農民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合作組織在建立和發展方面規范性有了較大改觀,但是從實際中看要規范的方面還比較多。一是相當部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組織機構不健全,理事會、監事會等必要的組織還沒有建立,沿用村委會的組織管理模式。二是有關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制度化管理乏力,農民的組織性差,運作和管理隨意性較大,少數人操作,科學性和民主性不夠,粗放性管理導致合作組織市場經濟適應性差。三是內部管理缺乏激勵機制。多數合作組織在利益分配上實行的是利益共享,缺乏激勵機制的工作模式的結果是,從管理層到組織成員積極性受到一定的抑制,合作組織內部缺乏活力。四是農民是合作組織的主體,但在組織中主體的地位往往由管理層代替,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機制缺失,管理層潛藏的腐敗現象難以發現。
二、改善合作組織發展軟環境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農民參與合作組織發展的思想環境。建立和發展農民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發展現代農業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因而,作為政府引導型的發展模式,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群眾普及合作社相關知識。宣傳合作社法及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使廣大農民群眾明確市場經濟條件下合作組織的性質、原則和管理方法;明確發展合作組織是對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決不動搖“家庭經營”這一基礎;明確發展合作組織是農村經濟體制深入改革的必然趨勢,用走合作發展的成功例子來教育農民,感化農民,喚醒農民的合作意識,激發農民的合作熱情,營造合作發展的良好思想環境及堅實的群眾基礎。
2營造良好的惠農政策落實環境。近幾年來,合作組織的迅速發展與基層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分不開,政府適時的產業政策、財政扶持政策、各種稅收減免政策、農產品及農資經營政策等在經濟發展中都產生了作用,要加快政策落實,發揮政策作用還應深入開展扎實的工作,要建立政策落實檢查機制,及時檢查惠農政策的在農村的普及落實情況;建立干部考核任用機制,把政策落實作為干部考核的內容或晉升條件,發揮基層干部的積極性,把能夠及時將國家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貫徹到最底層,送溫暖于百姓心中的人請上來;對于政策棚架現象認真查處,把不能及時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人請下去,營造良好的惠農政策落實環境,發揮政策作用。
3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政府的服務平臺就是合作組織發展的舞臺,高效率的政府服務實質就是營造了寬松的
經濟發展環境。政府轉變職能,打造惠農型政府是政府建設的目標,改善合作組織發展環境需要政府少說空話,多做實事,要充分利用現代辦公工具,搭建三農服務網絡平臺,向廣大農民及時宣傳黨的農村工作路線、方針和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并及時提供各種生產經營信息、融資貸款信息、產品銷售信息等,提高政府三農服務效率,改善合作組織的經營環境,做到設身處地為農民所想,想方設法為農民去做,把政府溫暖送到農民心中,把農民需要送到農民手中,把合作經濟引入發展的快車道。
4改善法律、法規實施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效實施,一些地方政府扶持合作組織發展的相關法規的相繼出臺,合作組織的經營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要推動合作組織市場化發展,還要強化各級政府的對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使參與管理和涉及服務的相關部門及廣大農民朋友都知法、懂法、用法,發揮法律、法規的作用,用法律法規維護組織及成員的利益。同時,要建立法律、法規落實的監督機制和干部考核機制,把能不能及時認真貫徹法律法規作為干部考核內容,對不能及時、認真貫徹合作社法和相關法規的干部要及時幫助教育,對違法、違規現象嚴加制止,甚者追究法律責任,以此營造法律法規實施環境,在合作組織經營的實踐中,在維護法律的尊嚴前提下,維護組織及成員的合法權益,進而推動合作組織規范有序,又好又快地發展。
5完善組織內部管理制度。規范的管理制度可以產生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需要規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因此在制度的制定上,管理部門應堅持主體平等和民主管理的原則,發揚民主,落實組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體現民主管理、科學管理,體現民辦、民營、民受益的辦社宗旨。組織內部的管理制度應依據中國合作社法及相關的政策法規要求,從規范性章程的制定人手,建立適合市場發展的各項管理制度,在財務管理上做到收支有預算、往來有記錄、支出有標準、開源有節流。接受監事會或監察部門對財務的管理監督。在人才管理和利益分配方面上,通過激勵機制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利益分配機制實現多勞多得,實現個體組織價值最大化??傊?,從生產到經營,從勞動投入到利益分配,形成一套科學完備的管理機制,使管理產生活力和生機、管理產生效率和效益。最終實現合作組織又好又快地發展。
總之,營造良好的軟環境,對合作組織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或合作組織自身,都應在此方面積極努力,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下,立足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科學規劃,科學發展,使農民合作組織這一創新的經濟體制在良好的環境中充滿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