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彬
【摘要】水產養殖業已經成為食品行業中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未來需要精致的食品,安全綠色的食品,這是水產業發展的未來,也必須從現在入手加強管理。養殖技術之于我們來說已經有了很高的進步,管理上和質量監測方面的滯后直接導致我們出口貿易障礙,國際一些管理標準我們很難通過,這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主要問題。質量是生命,如何保證產品的質量這是我們要積極努力做好的關鍵。
【關鍵詞】 水產養殖品牌養殖 中國水產技術與質量
我國水產養殖技術在世界是比較前衛的,但是,更多的水產養殖管理還是比較粗放,缺乏科學的管理思想,有些地方注重于產量而忽視了產品的內在技術價值和品牌的維護。探索我國水產養殖的品牌之路對于我國的水產行業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一、水產養殖的發展
(一)創建水產品牌
1.重視優質品種的養殖
如今人們對飲食健康非常的重視,普通的水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優質品種的養殖是十分必要的。要想達到“優質”的高度,科學的養殖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優質品種的養殖投入相對較高,但是效益可觀。優質水產品已經成為水產養殖的發展趨勢。
2.重視出口水產品的養殖
水產品養殖也要走國際化養殖路線,不能只局限于某個或某幾個區域性的市場。掌握國際市場行情以及供求關系。據調查顯示,發達國家的水產養殖,總體已經呈下滑趨勢,這就給“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機遇。國外水產品市場是個很大的市場,價格也相對穩定。但是發達國家對水產品要求比較嚴格,更注重消費者安全和環境安全。因此,我們的出口產品,要求質量好安全系數高。
3.創建水產品牌
目前,“品牌”效應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視。要想打造品牌就要改進養殖方法和養殖技術,使水產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廣東草魚在上市前用生蠶豆喂一個月左右,使肌肉纖維變性,這樣的草魚價格比一般的草魚高很多,這就體現了品牌的效益。
(二)水產養殖業的科技發展
1.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技術
第一,確定養殖容量。要將養殖所帶來的污染控制在水體自凈能力范圍之內,不對周圍水域環境造成污染;
第二,養殖品種的選擇。選擇合理的放養品種和搭配方式,使餌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第三,生物修復技術的利用。特別是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污染的能力,控制和改善養殖環境。
2.優良品種的選育技術
引種方面首先應考慮生態學研究和生物學特性的考察,使引進品種發揮其最大的養殖效益而又不對當地的水質環境造成污染;育種方面主要是將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運用到水產養殖業中,重點應進行基因重組,培育出優良品種。
3.養殖病害控制
做好病害監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病害監測與預報技術,生物、致病生物的病理學、藥理學以及流行病學研究,生態防病技術、免疫制劑研制、生態環境的優化及健康養殖技術等。
二、水產養殖中技術的應用
(一)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的要求
1.養殖用水應當符合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禁止污水養殖,養殖單位或個人如發現水質受污染,要及時向當地漁業主管部門報告,以求最佳方法解決水污染問題,防止對周圍水域造成污染。
2.苗種應當符合國家或地方質量標準
3.漁用飼料和藥物的選用
漁用飼料必須符合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食品漁用飼料安全限量》標準,禁止使用無產品質量許可證、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批準文號和添加劑的飼料;水產養殖用藥也必須符合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食品漁藥使用準則》標準,禁止使用假藥或劣質藥物。
4.水產品的銷售應該附有國家規定的《產品標簽》
水產品的檢測必須由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權威檢測機構來完成,通過檢測合格并頒證后方可進入市場進行銷售。水產品檢測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檢測的水產品才能被市場認可,才能稱得上無公害水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二)生物技術對水產養殖業的影響
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是一門剛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但是生物技術研究發展迅速,已經應用于各個不同的領域包括水產品養殖。生物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在促進魚體生長、增強魚體抵抗力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1.促進魚類生長
1985年朱作言等在世界上首次報道在魚類中進行轉基因的研究,其中包括生長激素基因。實驗表明使用生長激素基因的魚類,其生長速度非常明顯,尤其是蛙科魚類。研究顯示,對注射生長激素基因的成年鮭魚其生長速度平均為對照組的3—5倍,這說明生物技術對魚類的生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2.反義技術
所謂的反義技術是指反義核酸技術和核酸技術的總稱,可以用來阻斷病毒功能的發揮。反義核酸技術可分為反義RNA技術和反義DNA技術,但一般意義上常指反義RNA技術。目前,使用人工合成的反義RNA已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有效地抑制了多種病毒基因的表達。這種技術應用于水產養殖當中,會有效的控制魚類的發病率。
3.提高魚體耐低溫能力
很多魚類尤其是生活在溫和氣候里的魚群都不能生活在冷水中。在遇到罕見的低溫時,魚體會感到不適應,發病率增高,甚至可能會導致全部死亡。但研究發現一些硬骨海水魚群含有很高的血清抗凍蛋白(AFP)或血清抗凍糖蛋白(AFGP),它們通過阻止冰晶的生成能夠有效地降低凍結溫度。通過生物技術把AFP和AFGP應用于水產養殖當中,會有效的緩解低溫對魚體的危害。
三、水產養殖新技術的應用
(一)光合細菌的應用
光合細菌是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的一類水生微生物。光合細菌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的作用。此外,光合細菌還能夠調節腸道內益菌群控制有害菌生長的作用。
(二)甜菜堿的應用
甜菜堿學名為三甲胺已內酯,為一種天然化合物,是動物味覺最大的刺激物之一,甜菜堿能夠提高飼料的適口性,使動物攝食增加。這樣不僅使餌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提高了魚類的生長速度。
(三)麥飯石應用
麥飯石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礦物,一種藥石。它富含生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麥飯石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能提高水產動物增重率,降低飼料消耗。
我國水產養殖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海面養殖發展速度快,前景也比較看好。水產養殖主要的問題在于一個是技術價值的提升,還有資源的集約化管理,一些水產養殖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很多大的威脅,影響了海水的質量導致一些污染事件的發生。內陸水產養殖最大的問題就是密集養殖的問題,大量使用抗生素對食品安全形成了比較大的威脅。
未來需要精致的、安全綠色的食品,這是水產業發展的未來目標,也是必須從現在入手加強管理的方向。養殖技術之于我們來說已經有了很高的進步,管理上和質量監測方面的滯后直接導致我們出口貿易障礙,國際一些管理標準我們很難通過,這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主要問題。質量是生命,如何保證產品的質量這是我們要積極努力做好的關鍵。
提高我國水產養殖全行業的管理水平,需要制定一些嚴格意義上的管理標準,同時培訓我們的養殖企業技術人才,把新的技術管理理念完全貫徹到生產當中。同時,加強品牌化的管理應該成為水產養殖基地的一個硬性指標,沒有獨特品牌就沒有出路、沒有未來。品牌培養需要新的管理方式,新品種,高品質的管理能力。產品質量是第一前提,而后是品牌魅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