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棟華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頗多,治愈率不盡相同,但都存在復發問題。根據臨床觀察,牽引、推拿、理療等非手術方法復發率較高,手術治療復發率最低。復發時間長短不一,從十幾天到十幾年不等。復發類型也不完全一樣,有的是同側、同間隙,癥狀與以前發作相同;有的是對側復發,如原來是右側腰腿疼痛,復發時則為左側腰腿疼痛;有的復發間隙不同,如原來是第4、5腰椎間盤突出的,復發時卻是第5腰椎與骶椎的椎間盤突出。復發癥狀可較原來輕,也可能比原來重。
確定是否復發,一般不很困難,但應當排除兩種情況。一是不少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往往伴有腰肌或韌帶勞損。手術切除腰椎間盤不能解決腰肌勞損等問題,其癥狀可能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可誤認為是復發。二是手術后少數人可能發生晚期并發癥,如手術后腰椎不穩、腰椎滑脫;局部受刺激可能引起腰椎骨質增生及疤痕粘連,繼發腰椎管狹窄;手術時若切開硬脊膜,有可能引起蛛網膜炎;等,均可能引起腰腿疼痛不適癥狀。
是否腰椎間盤突出復發,可以根據臨床表現,輔以腰椎管造影、CT或MRI等檢查協助診斷。需要說明的是,經過手術,椎管形態、神經根等影象表現必然有所改變。有的骨科專家專門研究了腰椎間盤手術后的CT片,雖然病人癥狀體征完全消失,但腰椎間盤仍有輕度突出或膨出,對此不可誤認為是復發。
根據病人病情和生活條件、職業特點,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是預防腰椎間盤突出復發的重要因素。需要手術的,一味采取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容易復發;而放寬手術指證,術后復發雖然可以再次手術,但比首次難度增大,并可能影響成功率。膠原酶注射髓核化學溶解術創傷小,不必開刀即可溶解突出物。近年來正在推廣應用的后路椎間盤鏡術(MED)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優于常規手術方法。腰椎間盤切除后,椎間隙高度喪失,腰椎不穩,可能引起腰痛,少數醫院已開始應用椎體融合或人工髓核置換,以恢復椎間隙高度和椎間關節的微動功能,阻止退行性變繼續發展。
醫生水平高低,是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應到設有專科病房,有專科醫生的醫院就醫。病人手術后不宜過早大量活動。一般采用“開窗法”進行椎間盤切除的病人,手術后3天可以下地。但應休息3個月,1年內避免重體力活動。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的病人,休息時間應該更多一些。一般手術后3個月可以恢復性生活,但宜采取合適姿勢。女性病人一年后方可懷孕。
非手術方法治療的療程要足夠。有的病人癥狀稍有好轉即終止治療,致使效果不鞏固。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無論手術與否,脊柱穩定性均有缺陷,治愈后應設法恢復其穩定性。手術后病人早期應配戴腰圍。所有病人均應注意加強腰背肌、腹肌及下肢肌的功能鍛煉。推薦做腰背肌體操,并持之以恒,以平衡并不斷加強肌肉力量,幫助脊柱恢復穩定性,促進椎間盤吸收營養。日常工作生活中應注意姿勢,減少腰部負荷,不可扭傷。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飲食上沒有禁忌。但吸煙會引起全身小血管痙攣,導致椎間盤營養障礙,促使退變加快,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