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炳金
摘 要:立體綠化就是利用建筑物的表面空間多層次的綠化,是地面綠化,墻體綠化,屋頂綠化的總稱。綠化是建設現代化城市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生態系統能自然緩解城市問題的主要方式。都市綠化是與國際接軌的主要指標。
關鍵詞:立體綠化;景觀
目前,都市綠化局限于地面綠化,而利用建筑物向空間多層次綠化有待于發展。立體綠化不僅擴大了綠化面積,改善生態環境;而且美化了環境,創建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推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1 立體綠化的組成
立體綠化包括垂直綠化和空間綠化兩部分:垂直綠化是與地面垂直、空中立體發展的一種綠化類型,主要有墻面綠化、柵欄綠化、高架橋路及立交橋綠化,建筑物拱門、園門、燈柱、電線桿、樹干等綠化。利用慢性藤本植物的垂釣、纏繞、吸附等特性,沿建筑物墻面、墻垣、柵欄、巖壁、石坡、亭、廊、柱干等垂直界面進行綠化。垂直綠化是以最小的占地面積和最小的資金投入取得最大生態環保效益和提高城市景觀質量的最有效的途徑。
空間綠化的主要形式有屋頂綠化、陽臺綠化、棚架綠化、以及涼臺、屋頂、燈柱、室內空間垂直各式花籃、吊盆進行的裝飾。
2 立體綠化位置的選擇
2.1 選擇的原則
立體綠化體現園林景觀與生態保健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具有生態保健功能的植物來提高環境質量,殺菌和凈化空氣,以利身心健康。建筑設計時應考慮立體綠化布局。增設建筑和園林小品,強化園林氛圍。在綠化上以常綠樹為主基調,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樹木高低錯落有致,疏密有序,規劃采用規則式與自然式造景相結合構成綠化景觀空間,規則式是沿道路兩側整齊的行道植樹,而河坡綠化則采用自然疏密聚散式。采用個別的建筑點綴加強綠化景觀的文化內涵,使游憩線路與欣賞空間連成序列景觀空間,形成優良植物總體和局部效果,真正達到綠化、凈化、亮化、香化和靜化。
3 立體綠化的種植材料
種植材料應符合立體綠化的要求,它影響直接綠化的效果。
栽植基質應肥沃、輕質土壤或肥沃黑土。
綠化槽的種植材料:選擇多年生,適宜性強,根系發達,淺根性,植株粗壯,矮小,抗旱、抗寒、耐陰的園林植物。如金山繡線菊、三葉草等。
容器綠化的種植材料:選花期長且不同顏色鮮艷的宿根花卉或早春培育的花卉,尤其藤蔓花卉,從高處垂空而下,十分優美。盆花因戶制宜。
基層綠化穴道種植材料:選擇有吸盤的藤本園林植物。如五葉地錦、爬山虎等品種。
水域、道路、山體等邊坡綠化和垂直綠化材料:選擇根系發達宜形成稠密的土壤根系層,從而有效地防蝕。垂直生長慢,抗旱耐熱性好,耐踐踏、抗病、耐陰、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的植物。如"護坡衛士"是近年來培育的高羊茅新品種,葉片質地中等,葉色深綠,形成的草坪致密、均一,草皮堅忍,非常美觀。
4 立體綠化的效應
4.1 立體綠化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開發占地少,綠化面積大,見效快,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外,還可凈化空氣,美化景觀。
4.2 住戶居民是立體綠化的主力軍,以往綠化任務、養護責任由專業隊伍實施。而立體綠化是住戶居民自愿的行為,綠化需要花卉,養育花卉為了綠化,把養花與綠化緊密結合,才能獲得雙重效應。
4.3 綠化的樓群聳入云霄,鮮花綻放,融入大自然,顯示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立體綠化是城市人人參與的綠化工程。是城市平面綠化的補充和完善,是增加城市綠量提高城市綠化指標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緩解城市綠地嚴重不足,對日益惡化的城市生態環境提供了改造的可能,它使綠化在三維空間中得到延伸,人們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美感,綠化象征著勃勃生機,使人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希望。目前,再建的或將來建設的高樓大廈,如能實現立體綠化,將是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擴大了綠化面積,而且對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