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克
海淀作為文化大區,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積淀厚重,文化市場廣闊,文化需求多樣。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更有責任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當好排頭兵。我們要通過“2008海淀區域發展高層聯席會”進一步凝聚區域的各界力量,共商文化發展大計,共謀文化繁榮之路,努力打造海淀新文化,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海淀由文化大區邁向文化強區。為此,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共同努力。
盤活區域資源,匯聚文化活力
海淀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早在遼金時代,就興建了寺廟,從明朝開始,海淀就成為皇家園林的圣地。大批文化單位在海淀成立、聚集,這其中既有廣義上的教育科技機構,又有直接從事文化產品生產的機構,產生了巨大的聚集效益,這是海淀的寶貴資源。但也要看到目前區域與區屬文化資源尚未有效地整合,形成合力,海淀文化的整體優勢和形象沒有充分地展現出來,順應時代要求。這迫切需要我們打破按所屬分配文化資源和產品的傳統模式,探索區域資源發展新的途徑、新的載體。
加強上下溝通,內在聯動,區域互動,盤活資源存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各文化團體和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整體優勢。今天藝術團聯盟和專家委員會,就是遵循“共存、共責、共建、共贏”的理念,整合區域文化資源的開篇制作和文化影響力的一次有效的嘗試。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文化活力
深入改革,大膽創新是掀起海淀文化發展新高潮,提高區域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動力和重要途徑。我們要以前瞻的眼光、宏觀的視野和開放的思維,在融入首都環境建設的大格局中找準定位,形成有利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體制機制,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氛圍。
最近海淀區結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正在研究制訂深入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意見和發展規劃。我們將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出臺現行試點、產業引導、人才激勵、投融資、知識產權保護等各項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社會力量參與區域文化建設。
希望廣大文化單位、文化企業、藝術團體積極適應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新特點和審美情趣的新變化,發揮各級優勢,貢獻聰明才智,加強文化內容形式的創新,推動不同種類、門類和文化活動的相互融合,推陳出新,營造區域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局面。
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形象
實施文化品牌和文化項目建設,是繁榮區域文化,提升文化形象的重要舉措。我們要發揮區域優勢,打好文化的歷史牌、科技牌、生態牌、旅游牌,研究文化發展大的手筆、大的項目,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有較高知名度、有自主知識產權、有廣泛市場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形成海淀文化的精品和亮點,使海淀和文化一樣在全國叫得響;要加強項目的遴選和實施,中部多元文化核心區、北部特色文化發展區和五棵松文化創意產業代表的特色;支持國家排演中心,國家電影放映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推出一批標志性的文化設施,構建文化演出平臺,挖掘國內演出的市場潛力,推出經典文化作品、品牌文化活動,逐步使海淀成為大師名家的匯聚地、多元文化的展示地、創新文化的輻射地。
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經濟
文化既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指標,也是生產力的要素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內容。目前海淀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7%,文化創意產業擁有全市20%的從業人員,創造了全市40%的增加值,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格局中舉足輕重。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前,我們要善于調整產業結構,挖掘新的增長點,增創發展新優勢,大力發展經營型文化產業,通過文化引領生產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遵從科技是手段,創意是源泉,人才是基礎,產業化是方面,效益是目標的基本的理念。依托海淀科技人才優勢,促進現代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構建文化產業發展新體系,形成若干文化產業聚集區,支持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吸引國內外優秀文化企業駐區發展。
在發展圖書、音像、出版、發行、影視制作等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上,我們要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創意產業,發揮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的引領作用,實施文化創意產業行動計劃,著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鏈、技術鏈、產品鏈和人才鏈,使海淀成為制造手段先進,消費群體眾多的全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中心、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和時尚生活消費中心,確保海淀在北京乃至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地位。
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文化惠民
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公益性的文化事業,以文化催生海淀和諧之美。
要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建立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組織,向社會提供更多免費的,或者優惠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工程、文藝演出鮮活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公共文化人才培養的建設。
結合創建全國首都文明城區工作,開展先進文化進社區,明星走進百姓家,開展“五月的鮮花”夏日文化廣場活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支持高雅活動進企業、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等。
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創造、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大力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深入開展榮辱觀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愛我海淀,建我家園”教育等,集聚經濟上的凝聚力,文化上的親和力,形成海淀不斷前進,快速發展的強大的合力。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