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杰
[專家簡介]陳立典,福建中醫(yī)學院院長,福建省第二人民醫(y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主任醫(yī)師,教授,美國雪蘭多大學客座副研究員。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針灸學會會長,福建省中醫(yī)藥學會副會長。曾3次赴美國研修康復醫(yī)學,長期從事腦血管疾病的臨床康復、教學、科研工作,發(fā)表論文30余篇,主持腦卒中康復科研課題5項。
中風病人經搶救后存活者中有50%~80%遺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負擔。因此,中風后的康復訓練對于中風后遺癥患者恢復肢體運動功能、言語功能,重新融入家庭、社會,提高生活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有不少病人和家屬對中風康復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甚至因此而錯過了康復的良機,使患者最終無法康復而關節(jié)攣縮、肌肉萎縮、生活不能自理,終日臥床。為此,福建中醫(yī)學院院長、中西醫(yī)結合康復專家、博士生導師陳立典教授特別提醒——
陳教授說,俗話所說的“中風”指的是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腦血管意外,主要是指一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腦血管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的總稱,包括了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風(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及腔隙性腦梗死等)兩大類。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等;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及并發(fā)癥多的特點。許多人以為,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緊接下來的康復治療,是提高中風病人生存質量的重要措施。
中風康復治療的重要作用
陳教授指出,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早期、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能提高腦血管意外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可塑性,能較好地挖掘機體對損傷的修復潛力,促使其再生。相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康復治療,而導致的廢用綜合征,可能會使本來存在著極大恢復潛力的患者因不可逆轉的功能障礙而成為終生殘疾。
由于中風病人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失語和精神障礙,因此,中風病人的康復包括癱瘓肢體的康復、言語障礙的康復、精神和心理障礙的康復等。通過康復訓練和治療,使中風病人的后遺癥減輕或完全消除,病人能夠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有些人還能重返工作崗位。所以說,康復醫(yī)療在中風病人的治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風康復治療的內容
中風康復治療的內容包括:①各種理療:包括電療、光療、水療、蠟療以及中西醫(yī)結合的電針療法、超聲療法、穴位磁療、中西藥直流電導人療法等。②運動療法:包括關節(jié)活動、肌力訓練、平衡訓練、站立訓練、行走訓練等。③作業(yè)療法: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礎動作,職業(yè)勞動動作及工藝勞動動作訓練等。目的是讓患者逐漸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種種需要。④吞咽及語言訓練:對有吞咽障礙的病人施行吞咽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吞咽功能;對失語患者施行言語訓練,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說話能力。⑤心理康復:研究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智力狀況,采用心理療法促進患者的心理康復。⑥康復工程:包括各種矯形器的選擇、使用等。⑦傳統(tǒng)中醫(yī)康復療法:包括針灸、推拿、中藥、食療等。根據中風病人不同病程中的癥狀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康復治療,可以減少中風病人的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中風康復治療的時機
針對中風病人何時開始康復治療的問題,陳教授認為,原則上應盡可能早地開始康復治療。
中風病人急性期康復非常重要,但常被醫(yī)生和家屬忽視,往往強調靜臥不動,而僅將重點放在藥物治療上。其實,即便是大面積腦出血、重度腦梗死及偏癱合并嚴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的患者,在其生命體征平穩(wěn)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肢體按摩、偏癱肢體位置的正確擺放、體位的被動變換、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等康復治療。
例如,對中風患者手功能障礙的預防和治療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上肢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而手功能的恢復與康復治療介入的時間密切相關。如果忽視早期手功能的鍛煉,錯過最佳的康復治療時間,康復效果和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速度都會降低。因而,康復介入得越早,手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預后也越好。
陳教授指出,重視早期康復不僅可以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深靜脈血栓、胃腸返流、吸入性肺炎、褥瘡以及神經和肌肉功能的退化、心肺功能的退化等,還可以改善因長期臥床不動引起的焦慮、抑郁的情緒,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
陳教授強調,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時,一定不要盲目進行康復訓練,如有明顯的感染表現(xiàn)、嚴重心律失常等,康復訓練則必須推遲。待病情穩(wěn)定24~48小時后,才可以進行康復醫(yī)療活動。
中風病人自我鍛煉的注意事項
最后,陳教授指出。中風病人只有適當的鍛煉才有好的效果,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持之以恒。每天至少鍛煉1次,堅持不懈。否則,鍛煉的效果不易鞏固。
(2)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運動的難度和運動量,
(3)因人而宜。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和運動量。
(4)勞逸結合。不能急于求成,要防止心跳過快及心律紊亂,心跳每分鐘不能超過140次。防止血壓過高,要避免屏氣動作及過度用力。如果運動后出現(xiàn)肌肉緊張,說明運動量已經過大,便要適當減小運動量。
(5)加強正常肢體及軀干功能的鍛煉,以代償殘肢功能。
(6)裝配矯形器。對某些肢體畸形、運動異常的患者裝配合適的矯形器,可以預防畸形進一步發(fā)展,補償功能活動。對于行走不便者,可配備手杖。在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要學習使用輔助裝置及簡單工具。
(7)注意安全,防止意外。鍛煉時最好有家人陪護。
咨詢臺
問:中風康復就是療養(yǎng)嗎?
答:康復可能是最容易混淆的詞語,如休閑康復、旅游康復、桑拿康復、娛樂康復等,不少地方的療養(yǎng),院也轉變?yōu)榭祻歪t(yī)院,所以,有人認為康復就是療養(yǎng),其實不然,康復用于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職業(yè)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的恢復。中風的康復治療著眼于患者功能的保存和恢復,其目的不僅要將病治好,還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復其殘存的功能和潛在的能力。而療養(yǎng)則是以延緩衰老、健身益壽為,宗旨的一種自覺保健活動,主要適用于健康人群以及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群。所以說,康復和療養(yǎng)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
問:康復治療主要是醫(yī)生的工作,家屬能幫上忙嗎?
答:不少患者家屬錯誤地認為康復只是醫(yī)生的事,只要病人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就萬事大吉了,與自己關系不大。其實,在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家屬擔當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溫馨的氛圍、家人的親情和督促訓練是偏癱患者戰(zhàn)勝殘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癱患者的穿衣、進食、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家中不僅可行,而且還極有成效??梢哉f,偏癱患者能否正常生活,是否可以重返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對偏癱患者繼續(xù)康復的質量。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