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月娥
大多數人都認為商品應該是具體的。像書本、鉛筆、食品,等等。但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向心理消費。以付出金錢或者代價為手段,以獲得心理平衡為目的的消費就叫心理消費。商品能夠滿足人們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心理消費則能夠滿足人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人們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千差萬別的,這也就決定了人們心理消費的千差萬別。不過,按照心理需求的方式來分,可以分為純心理消費和伴隨心理消費。純心理消費以解決人們的心理問題為目的,如心理診所、心理咨詢網站等。而伴隨心理消費則是人們在做一件事時,同時能夠滿足他的其他欲望,也叫間接心理消費。如人們購買商品時,同時也會有某種心理上的滿足,如求新、求實、求美、求情、求名等心理,也許是幾個心理活動的并存。
大家所熟悉的心理診所、心理咨詢網站,就是一種純心理消費。人們去心理診所或進行心理咨詢只是為了解開心中之結,使自己得到解脫,使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平衡。人們付錢給醫生或花錢上網,在這里,心理就成了一種交換品,成為一種商品。
現在,這種純心理消費在國外,像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正在盛行,而在中國也開始流行起來。在中國,心理診所倒是不常見,只有在大城市里才有,而心理咨詢網站卻如雨后春筍,一天天地增加起來,幾個大網站。像163、sohu、yoohu等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而且絕大多數是免費的。
有關心理咨詢收費的問題,國人尚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支持,看到收費就放棄了心理咨詢,寧愿在自己的心之塔里,自己碾磨自己。心理咨詢同樣是一種消費,你買一件漂亮的衣服,可能看著高興,穿著也高興,這是物質消費,而心理咨詢呢?心理咨詢是一種精神消費,如果心理咨詢能使你擁有一個好的心態,能使你擁有健康的心靈,那么,它所帶給你的價值是遠遠超過你的一件漂亮衣服的。也許你擁有100件漂亮衣服,可是你仍然開心不起來,但是你做了一次心理咨詢,就可能使你對自我有個全新的認識,你的困惑也就可能有了出口。
顯而易見,心理咨詢是一種消費,可以稱為“心理按摩”、“心理美容”,接受心理咨詢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而是現代人的精神享受。
當人們有心理障礙而無法越過時,或有心理死結而無法解開時,就會非常苦悶、煩惱。春秋名士管仲說道:“憂郁生疾,疾困乃死?!鄙硇囊惑w,緊密相連,心理與身體一樣,也需要調節。
當你緊張、焦躁、憤怒時,當你委屈、不滿、沮喪、抑郁時,當你志得意滿、四顧無敵時,當你悲痛欲絕而又欲哭無淚時,請你來心理診所放松減壓吧!在當今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中國社會,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不少人出現了病態心理。如:
入室并發癥:在門窗緊閉、空氣污染嚴重的辦公樓內工作,會使工作者頭暈,頭痛,目眩,乏力,心情煩惱,甚至惡心欲吐,食欲不振等。
高壓鍋并發癥:患此癥的人經常不分辦公事務的輕重,樣樣都以高壓處理,實際上這是怕輸的心理在作怪。
節假日并發癥:平日埋頭苦干,伏案工作,可是一到休假,或一旦失去工作機會,便喪失信心,悶得發慌,休息到第3天便會出現情緒不安,失眠或者胃疼等癥狀。
在生活中,一些消費者通過追逐高檔名牌、進口或者時髦商品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并獲得一種心理滿足,這就是伴隨心理消費。
人們在節假日,特別是傳統的節日里,購買大量的商品,也是一種伴隨心理消費。
春節,是我國(尤其是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在除夕之夜都要吃豐盛的團圓飯,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大年初一會著盛裝給親友拜年;正月十五吃元宵,舞獅子,看花燈。除了春節外,我國還有很多傳統節日及慶祝方法,如: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重陽節登高、賞菊,等等。每到這些節日,消費市場都要迎來一個又一個的消費高峰。節日里的商品銷售量要比平日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這時,有些東西對人們來說可有可無,但許多人會在心里想:“人家都買了,熱熱鬧鬧,我怎么能不買呢?”就像《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在除夕之夜買了一條紅頭繩送給他的女兒一樣,花錢不多,可買的是女兒的開心、幸福的感覺。又何樂而不為?
這種現象就是一種典型的伴隨心理消費。人們買東西,并不是全都為了它們的使用價值,還包括一些心理因素在內,說白了,這就是自尊心、虛榮心等心理在起作用。但人們認為這種錢花得很值得?;ǖ氖墙疱X,而買來的卻是開心、幸福的感覺。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體驗、不斷適應、不斷調整的過程,時時注意自身的心理鍛煉和調整,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更為重要。你需要積極、和諧的心理,獲得別人的親近,使你的生活更美好,這就需要必要的心理消費。
有一則故事:古時,一對靠撿破爛為生的夫妻,每天回到家后,就在門口的院子里拉弦唱歌,唱到月正當空時,他們才進房睡覺,日子過得非常逍遙自在。他們對面住了一位很有錢的員外,他每天都坐在桌前打算盤,算算哪家的租金還沒收,哪家還欠賬,每天總是很煩。他非常羨慕甚至妒嫉對面的夫妻?;镉嬄犃司蛯T外說:“只要你給我一貫錢,我把錢送到他家,保證他們明天就不會快樂?!眴T外果真把錢交給伙計,當伙計把錢送到窮人家時,這對夫妻拿到錢真的很煩惱。那天晚上竟然睡不著覺了,老怕錢會丟掉。隔天一早他們把錢帶出門,整條街繞來繞去不知要做什么好,想做小生意不甘愿,要做大生意錢又不夠。晚上,這對夫妻走到員外家說:“員外啊!我看我把錢還給你好了。我寧可每天一大早出去撿破爛,也比有了這些錢輕松啊!”這時候,員外突然恍然大悟,什么樣的人生才是快樂的呢?放下沉重的包袱,不為貪婪所誘惑,擇精而擔,量力而行,這樣的人生,自然是輕松而快樂的!
錢財身外物,適當而巧妙進行心理消費,才能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贏得人生的快樂與幸福。
正所謂功夫在詩外,我們更提倡一種在生活中的調節之道。宋代歐陽修說:“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可以用旅游的方式來調節心情。戰國周莊說:“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可以用讀書、買書的方式來自悅?!对鰪V賢文》提到:“在家則斷養花節,出門則飽覽山水?!比缋仙嵋粯?,花點錢養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呀。或者租個場地,與朋友切磋一下;或者包個小間,與知己清談一番。
其實,心理消費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生活里,不要看得太神秘,但也不要無意識。因為,當你是帶著一種調節、開朗的心情去娛樂的時候,你的感覺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