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標
自從去年感覺頸椎不適后,我就丟掉自行車,改為步行上下班了。誰料步行一年后,竟收獲了步行的許多樂趣和感悟。
不用說,第一條就是鍛煉了身體。我家距離單位,不算近也不太遠,快走20多分鐘,慢行也就30分鐘,比較適合步行。像我們這種人,屬于典型的“久坐不動型”。一般情況下,上了班就坐在電腦前,打開電腦就目不轉睛,直到弄得頭眼昏花還不肯離開。個中緣由,有工作量大的原因,也有自己不注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使然。步行上下班,一天內增加了1個多小時的活動量,堅持下來,數量就很大,持之以恒,終會有所收益。
步行,也有利于保護環境。且不說汽車、摩托車要燃油,要排放廢氣,也不說電動車要充電,要消耗彌足珍貴的電力資源,就是與自行車比較,步行也更具環保優勢。因為,步行者可盡可能少地占用城市道路資源,把更多的路面留出來,減少了城市擁堵,促進了道路順暢。我國要實現科學發展、和諧進步,咱就以實際行動來實踐吧,權當為節能減排做一點小小的貢獻。
步行、還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煩惱。咱這個城市哪都好,就是偷自行車的比較多。搬進市里不到5年,已經丟了6輛自行車。孩子上學,自行車是必備之交通工具,偷了就得重買,半點也不能含糊。而且,小偷抓住了也沒轍,判刑夠不著,只能罰點錢、訓斥一頓了事。自行車一次次地被盜,經濟上的損失不說,主要是心里膩歪,還耽誤事兒。如今,干脆來個“釜底抽薪”,不騎自行車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免了許多不測之虞。
再有,步行可以欣賞沿路、風景。這一路走來,看到花兒開了、花兒謝了;葉子綠了、葉子黃了,眼見得四季更替、歲序輪回,總不免增添一點哲思。落雨飄雪的時候,撐一把傘從容地走在道上,感受雨絲的溫潤,任由雪花撞入胸懷、親吻臉頰,這是童年時代才有的自然情趣啊!機關大門前的標語換了,樓頂上的廣告牌子換了,兩邊的綠化帶寬了,雙向三車道變成雙向四車道了。這些細微的變化,無不在告訴你,這個城市越來越漂亮了。今天這家商店搞裝修、換門臉,宏張開業放鞭炮:明天那家商場搞促銷、做慶典,大紅的拱門、氣球把氣氛弄得紅紅火火。行走其間,雖沒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卻也是“沿途春色悅不盡,低吟淺唱到機關”。
更重要的,步行有利于平和心態?,F代社會節奏這么快、壓力這么大,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不行的。坐在辦公室里,常常跟這個比,跟那個比,比來比去就不平衡、不滿意了,免不了要說幾句抱怨的話、牢騷的話。步行上下班,我會看到路口炸油條、賣豆漿的忙碌,看到橋頭賣面包、送牛奶的辛苦,看到小區門口的出租車司機揉著醒忪的眼睛等待生意,看到修理自行車的師傅從箱子里掏家什,看到賣水果的小販一樣兒一樣兒的擺貨架。再往前走,我會看到環衛工人在撿拾綠化帶里的垃圾,店員在擦洗門店內外的玻璃,交通警察早早的站在了馬路上,還有,急著上班的人流與汽車搶道兒。偶爾,還會看到“碰車”的小伙子在馬路中間打電話,呼嘯的急救車一路闖著紅燈遠去。于是,我想,這蕓蕓眾生多么辛苦啊,有多少憋屈、無奈在里面啊!比較起來,自己只不過多上了幾天學,多讀了一點書,論貢獻,說不定還沒有人家大哩。這樣一想,心情就會寧靜許多,工作起來心態也會更加平和。
最后總結一句:步行好處多多,勸君安步當車。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