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是一套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設計開發的開放源代碼的網絡教學平臺。較之其他以課程為中心的課程管理系統,Moodle較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育理念。基于Moodle平臺的課程設計可以作為一種認知工具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一、把Moodle作為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的獲取工具
Alan November說過這樣的話:“我們需要強調學生從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學習的必要性,有三樣技能必須教給學生。”“我們需要教學生學會處理海量信息。我們需要從幼兒園就開始教學生學會全球交流。我們需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懂得如何自我導向學習。”
Moodle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呈現和連接的功能,比如標簽、文本頁、網頁、課件、鏈接、文件夾、IMS等。教師可以把大量的結構性資源用不同的形式提供給學生。教師通過平臺可以實時為學生提供指引導航,可以將課堂前移到課前,在老師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可以充分理解老師的教學意圖,從而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它是學生發現與獲取所需信息的一種良好途徑,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各種專業網站和資源庫獲取信息。
二、利用Moodle創設情境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工具
創設情境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針對特定的目標,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效果。但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涉及到的一些內容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利用和借助Moodle平臺使之具體化、簡單化了。用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Moodle提供了資源展示工具,可以用來展示所創設的情境。利用WebQuest、Wiki、程序教學、項目學習等功能,能夠創設生動的社會、文化、自然情境,使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創設引起思考的問題情境,激發、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思考的能力。充分組織利用各種工具制作的課件、視頻等來創設虛擬實驗環境,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現象觀察,讀取數據,科學分析,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三、利用Moodle的通訊功能作為協商學習、合作學習和討論學習的工具
協商學習、合作學習和討論學習都是旨在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專制局面,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教學活動中掌握知識,張揚個性,發展自我。
Moodle提供了投票、聊天、討論區及作業等相應功能,為參加學習的學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技術平臺。利用這個技術平臺可以設計多樣化的交流形式,協商、小組討論、聊天、成果匯報等,并且可以做到個性化的交流。通過通訊、交流,可以學習到很多的新知識,可以分享到許多人的不同觀點,整個過程就像經過了一次頭腦風暴。同時也將老師的課堂從課上延伸到課后,課后同學們仍然可以進行交流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信息應用能力,提高學生思考和表達、交流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四、利用Moodle平臺作為知識構建和創作實踐工具
知識構建的概念是伴隨著信息構建的深入研究而出現的。從信息到知識一般遵從“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發展過程。Moodle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開發的教學管理平臺,對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通過教師對教學設計、課程設計的理解,通過對從信息到知識的發展過程的深入研究,開發出有利于知識構建的課程模型,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有利知識構建的學習習慣。
Moodle平臺支持絕大多數的現行流行的工具軟件,比如文字處理工具、幾何畫板、作圖、制表、信息集成工具、網站工具等。通過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滿足學生創作實踐的需求,并通過Moodle平臺進行交流、展示、修改的工作。
五、利用Moodle中的測評系統作為自我評測和學習反饋工具
關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已經有不計其數的專家、學者、教師進行過深入研究,筆者在這里不做贅述。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只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反饋,教師才能實時調整教學計劃和進度,才能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學習。
Moodle提供測驗功能,可以非常方便的設計出各種類型的試題庫,比如單選題、多選題、匹配題、簡答題、計算題等。學習者通過使用一些隨機出現的、不同等級的測試題目檢驗學習效果,并且可以個性化反饋。利用互動評價功能,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相互評價,從而更科學的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效果。利用作業功能,老師可以掌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Moodle還提供了統計分析功能,對測驗、投票、作業情況進行相關信息的統計分析,借助統計圖表或S-P表進行學習水平的自我評價。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