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教學現場:通過故事創設一個情景引入新知,呈現語言材料后,故事就被舍棄了;或是運用歌謠游戲等技能呈現、操練、鞏固后,突然出現英語故事,作為拓展延伸;故事只作為教學流程中的某個環節,成為獨立的某個部分孤獨地行走在課堂上。在這樣的模式下,“故事”只是一種語言技能訓練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一種完整的系統的教學技能。如何充分地挖掘故事教學的潛能,讓故事獨特的魅力生成課堂的精彩?
一、創新故事教學模式
故事準備:熱身、預測、命名、設置聽故事的任務。
故事講述:初講故事(使學生明白故事梗概)、再講故事(詞圖配對,讓學生感受詞義、找準讀音)、三講故事(引導學生參與故事表演)、表演故事(小組合作、鞏固語音、互相糾正)、展示故事(教師進行檢測、反饋)。
故事后續:故事繪圖(找出語法)、改編故事(閱讀或寫作)。
二、張揚故事教學的獨特魅力
1. 全英語境,培養興趣
大多數學生離開課堂后,沒有理想的環境可以大量地接觸英語,而故事教學彌補了語言輸入的不足。如在教授動詞的課堂上,引用經典故事“Little Red Riding Hood”,學生除了讀懂主要情節,通過故事明白了take, meet, run, get, come, look at, jump out of 等詞匯及固定表達的運用,也增加了hungry, so big your eyes are等語言的輸入。
2. 潛移默化,增強語感
學生們有時當聽眾,有時當演員,有時聆聽,有時表演,不可能一下子理解所有的內容,因而也得到了推斷、猜測字義方面的訓練,這無疑增加了對語感能力的訓練。故事使他們熟悉了各項語言內容和句子結構,也熟悉了故事中的語音、語調,為語感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講故事活動提供了各個方面的語言訓練,提高了學生聽和讀的熟練度、敏捷度和精確度,有效地增強了他們的語感。
3. 自然習得,綜合運用
在故事“The Enormous Turnip”中,每個角色的出現都伴隨著“Here I am, here I am!”生動有趣,又活潑可愛,深得學生的喜愛。因為出現的次數最多,也就成了整個故事中學生記得最牢固的句子。這種習得給他們的語言輸出掃清了障礙,讓他們在第二次加入故事講述中,在第三次扮演故事中,能跟上故事的節奏,能做出簡單的思維反應。到了故事小組扮演、故事改編、閱讀或寫作上,習得的nature repetition給他們運用故事增添了自信,為他們拓展故事提供了語言上的有力保證。
三、化解故事與教學的矛盾
我們列了一張適合故事教學的好故事清單:好故事要有趣,是學生熟知的話題;要有合適的語言水平和長度;要有清晰簡單又有趣的情節,包括情景、問題的產生、如何解決、結局;要有提供幫助的句式結構;要有自然的重復和語法點;要適合表演;要有優美的韻律。從這些故事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現行的教材中沒有故事。PEP教材中的“Let’s learn”是孤立的單詞學習,“Let’s talk”是對話的教學,“Read and write”則是閱讀和書寫的掌握,哪怕是“Storytime”中的故事,都很少具備這些好故事的特點。因此很多老師折服于故事教學的神奇高效時,卻又感嘆自己的教學中沒有故事。
如何在故事和教材之間架起橋梁?如何把教學材料變成故事素材?這對教師提出了整合資源的要求。首先要積累大量的兒童故事,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進行故事創編和故事改編。這個過程是老師的創作的過程,需要積累,需要靈感,需要鉆研,需要堅持。例如PEP小學英語教科書第六冊第五單元“Look at the monkeys”Part B Let’s learn,學習的是現在進行時態的動詞短語。課本的內容是:eating, drinking, jumping, swinging, sleeping, fighting.我把單詞改編成如下的小故事搬上了講臺。
The tigers and the monkeys
A big tiger and a small tiger are hungry. They are behind the monkey’s garden.
Big tiger: It’s one o’clock. Go and have a look. 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
Small tiger: They are eating bananas. We can’t eat them.
Big tiger: It’s two o’clock. 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
Small tiger: They are drinking juice. We can’t eat them.
Big tiger: It’s three o’clock. 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
Small tiger: They are climbing trees. We can’t eat them.
Big tiger: It’s four o’clock. 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
Small tiger: They are swinging. We can’t eat them.
Big tiger: It’s five o’clock. 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
Small tiger: They are sleeping. We can eat them.
Small tiger:Let me eat them first.
Big tiger: Let me eat them first.
The tigers are fighting. The monkeys are running away.
這樣的小故事深受學生歡迎。鞏固了語言知識后,學生把小故事改編成自己喜愛的各種版本,從他們的語言輸出中可以感受到故事教學的實用和高效。有時可以利用一些經典故事的人物,用新授的內容改變情節編成故事。如“Little Red Riding Hood”可以改編成為“There is…/There are…”的故事素材:“She comes to the lake. There is grass. She comes to the river. There are flowes.”有時可以利用故事的原有情節,改變語言呈現新授的語法知識。如“The Bird and the Fox”的對話,兩只小動物的對話可以成為情態動詞can學習的語法故事。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