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指出:只有是民族的,才會是世界的。我園自2006年開展課題研究《通過漢字游戲開展幼兒傳統文化教育》以來,對此的感觸頗多,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海納百川,我園開展課題研究的內容也就豐富多樣,且充滿靈活性與創造性,從地名文化教育活動《饒平是個好地方》到生肖文化教育活動《漫話十二生肖》,從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活動《九九重陽》到姓氏文化教育活動《百家姓樂園》,從民間藝術文化教育活動《我愛家鄉布馬舞》到經典文化教育活動《我學弟子規》,不僅將幼兒帶入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寶庫,使中華文化精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激發了兒童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而且老師與家長,甚至整個社區,也是受益匪淺。
一、提煉傳統文化的精華,化悠遠的傳統文化為有趣的兒童生活課程
每一個范疇內的傳統文化,都有其精華與糟粕的部分,而且有的傳統文化由于年代的久遠以及古今文化的差距,有些內容已難以被幼兒所理解,因此,開展每個主題活動時,我們都擷取其中的文化精髓,使它們成為幼兒喜愛的課程。如主題活動《我愛家鄉布馬舞》中,布馬舞的表演動作、陣形、道具、服飾等,都是幼兒所感興趣的,而布馬舞發展歷史中的某些作品或某方面知識,已經難以形象地呈現在幼兒眼前,因而我們就一帶而過。
二、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的生活,倡揚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
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既體現在有形的物質文化中,也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中。在開展幼兒傳統文化教育時,我們既幫助幼兒了解那些可觀可感的有形物質文化,又引導幼兒感受無形的精神文化,使傳統文化中積極的精神氣息悄然滲入幼兒的生活。例如,我們在《我愛家鄉布馬舞》的主題活動中,借助欣賞、表演、說三句半、識認重點字句等不同手段,將家鄉布馬舞所蘊含的“龍馬精神”這種健康積極的人生理念融入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崇尚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使其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
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家長對幼兒的學習活動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家長的參與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園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動家長積極地加入到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每次開展主題活動之前,通過《家園互動卡》同家長進行交流,請家長陪同孩子進行相關方面資料及所需材料的收集與準備,共同探討活動導向及教學方法,當主題活動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便舉行家長半日接待活動,邀請家長參加親子活動,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增強活動的效果。這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園的教育合力,協力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開展《我學弟子規》的主題活動前,我們同家長作了交流,在《家園互動卡》中,不僅向家長闡明學習《弟子規》的好處及重要性,而且進行《弟子規》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使家長認識到學習《弟子規》的必要性。此舉在家長與幼兒中掀起一股學習《弟子規》的熱潮,有了家長的參與與配合,幼兒學習弟子規的成效非常明顯。
四、創設相應的教育環境,營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時,教師特別注重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積極帶領幼兒創設相應的主題活動環境,營造濃烈的學習氛圍。如在主題活動《我愛家鄉布馬舞》開展、深入的進程中,我們讓幼兒積極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中,把他們繪畫的布馬舞作品、與家長共同制作的馬鞭、花冠、斗篷展示在“創藝區”,并在“活動剪影”和“看我真棒”的展示區展示他們活動的照片。在豐富、新鮮、充滿吸引力的環境中,幼兒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布馬舞文化的熏陶,促進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五、注重以人為本,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厚基石
教學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以多向的角度展示幼兒的才能,讓幼兒充分展現自我,給予幼兒自己講、自己演、自己編的空間,盡可能多地體驗成功,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如在主題親子活動《有趣的生肖朋友》中,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為每位幼兒創造了表現自己、展現風采的機會,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孩子們生動的表演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奇特的創造力,讓人忍俊不禁,使家長們的歡笑聲一浪高過一浪,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