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陷入經濟危機,美國自顧不暇,歐洲一片狼籍。最有實力的中國可謂舉足輕重。由于外匯儲備豐厚,現時中國對外采購的手筆不小,動轍百億美金,當然產生八方來朝的馬太效益。但是,正所謂買的不如賣的精,正是手中有現金的時候,更要選擇有意義的項目,反映國家發展的長遠需求,絕不能濫灑金錢而成冤大頭。例如,內地企業紛紛技癢,購買歐美高科技,這就要把握有利形勢,要從產品進一步深化到技術購買、整廠輸出,甚至參與研發、共享結果;一如購買能源,要從進口石油擴大到制煉分工,乃至參與探戡。當前經濟危局,正是中國企業有牌在手能夠談個好條件的好機會,切勿因為沾沾自喜而墮入對方術中,重蹈當年日本人大喜購買洛克菲勒大廈的覆轍。
且看與俄國、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一系列合約的簽訂,斥巨資購買能源,來確保百年以上供輸不斷,乃至建立能源基地等……手筆空前,令人矚目。這些大動作,顯示了中國對未來經濟的展望和對策,仍以能源、資源類物產作為重中之重,因此趁勢抄底,大量購入儲備,以供他朝經濟復蘇進去快速軌道建設之需,當然是有實際用途。然而,有更大的棋局來關照未來大趨勢。大量進購資源和能源,或許只能算是短期、中期的思考,至于是否符合未來世界的變化,仍大有改進之余地。例如,眾所周知,溫室效應帶來的危機,作為世界大國,中國不能避免的減碳承諾,環境生態的巨變、氣候的異象,一樣會劇烈沖擊中國的農業和經濟,中國大購能源之余,減碳的努力也需要及時跟上,如果遲遲未有配套措施,效果可能就適得其反。
當然,綠色能源不會是三兩年見效。綠色經濟要取代石油經濟產業鏈,恐怕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但是,現在能預見,未來綠色經濟的霸主仍將是美國;這個過程中,中國如何占有自身應有的一席之地?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今天不布局占得機先,日后可能就一再落后,到最后追趕都無門!美國科技先進,集中大量資源研發綠色能源、主導綠色經濟,絕對會有可觀成果。試想,當初的IT新經濟的出現,從硅谷而全球,最近的例子則是金融玩家,由華爾街而席卷國際。一旦奧巴馬堅決開發綠色能源,將大異于布什時代的謀取石化能源和大宗產品,在正確的戰略的實際和執行之中,綠色能源經濟會不斷創新發展,既給美國帶來經濟回報,也會使美國再領風騷,領導全球。
必須指出,當美國已在向未來探索、尋求能源新機制和構筑遠景時,中國的企業家如果繼續沿用傳統思維,將寶貴的現金購買過度成熟的能源產品,只顧目前,困居下游,未作十年二十年以后的謀劃,那將是一個代價極為沉痛的失誤?,F時,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產業鏈之中的“消費端”,而非“原創”和“研發”環節,很有可能繼續成為付出高代價購買美國產品的追趕者,甚至擁有大量過時的石化能源儲存,在三五十年后成為燙手山芋。此種危機不得不防。潮落潮起總有時。這次危機雖然嚴重,但是八年十年之后,美國總會經濟復蘇。中國企業會不會到那時候,還是跟著仰人鼻息,要花勞動力血汗積累的外匯,去購買昂貴的美制先進減碳設備,繼續成為產業鏈之中被剝削的一環呢?國創新研發、早著先鞭,中國企業斷斷坐喪機會,在三十年未遇之大變革之際,使用財富為未來策劃,積極投入開發減碳、高效的設備來使用傳統能源。同時更希望中國能有遠識地投入人力、資金,獨立進行或與美合作,開發綠色的未來能源,取代石化,為人類開先河。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你能夠把握住這次綠色能源世代的世紀機遇呢?